在山西大同的土地上,静静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辽金寺庙建筑群,他就是契丹族的皇家寺庙大同华严寺。这是山西除了云冈石窟以外最值得去的一个圣地,因为它将带我进入一个神秘的时空—辽国。大唐灭亡后,书本只告诉我们进入了大宋,其实在北方还存在另一个强大的辽国,他们都是唐朝文化的延续,宋朝演化出秀丽,而辽国演化出豪放。在华严寺,将感受到独特奔放的草原文明。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地位显赫、规模宏大,分为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寺庙,不同于常见的坐北朝南,它独特地坐西朝东,辽代的契丹人不仅崇拜鬼神,还特别崇拜太阳,将其视为神灵和民族的图腾。因此,一些宗教礼拜活动也面向太阳,这体现了契丹习俗与佛教信仰的契合。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主体,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时期的佛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寺内塑像、壁画等艺术珍品,展示了辽金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沉淀的瑰宝的瑰宝,走进华严寺,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华严寺的每一片砖瓦,无不渗透着辽金艺术的璀璨记忆,不仅见证了王朝历史的兴衰更迭,更成为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生动缩影,被誉为“辽金艺术的博物馆”。</p> 明代古钟楼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是进入华严寺内看到的第一间殿宇,普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前有抱厦,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为2009年原址复原重建,坚持修旧如旧、复古如旧、原汁原味,确保在用材、构造、方式、作法等方面运用传统工艺技术,再现辽金建筑风貌。寺内壁画也为同时期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修复专业的师生共同完成。</p> 抱厦上方是巨大的犹如游牧帐篷的八藻井。 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中间的毗卢遮那佛、东侧的文殊菩萨和西侧的普贤菩萨。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更是这座古寺的璀璨华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震撼人心的建筑之美。辽末的那场战火无情地吞噬了这座宝殿,然而,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金代天眷三年(1140 年),一座更为宏伟壮丽的大殿在这片土地上崛起。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一个时代工艺与精神的凝聚,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向世人展示着往昔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屋脊有两件琉璃鸱吻,每一处结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正脊上高达 4.5 米的鸱吻,宛如一只威严的神兽,镇守着大殿的屋脊。它造型夸张生动,鳞片纹理清晰可见,是现存早期建筑中最大的鸱吻。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古代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与祈愿,为大殿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重的气息。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p> <p class="ql-block">佛殿上方木制方匾,笔触大气而浑厚“大雄宝殿”和“调御丈夫”均为明代原物,作者为明代总兵马林。“大雄”和“调御丈夫”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尊称</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雄宝殿内部,高大的立柱直通殿顶,仿佛是撑起苍穹的巨擘。殿内光线透过窗户洒下,照亮了供奉的佛像,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供奉五尊主佛、六尊胁侍佛,佛像面容慈祥,俯瞰着世间万物。</p> <p class="ql-block">抬头见到古代最牛的天花板,由10012块天棊组成,每块图案都不同,给你一种无边草原的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殿内中央佛坛上塑有五方佛,中间三尊是木质金身,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后安放在此。两侧主佛为彩塑。</p> 主佛身边的胁侍佛 佛像的宝座 大殿中央的宝龛,原型是大同城西北角的角楼潜楼 正殿两侧同样有佛坛,上面供奉的为二十诸天,每列十尊,身体均向前倾斜15度,用这种前倾的姿态表达对佛主的虔诚,精美的明代雕塑栩栩如生。<br> <p class="ql-block">殿内四壁满布清光绪年间补绘的21幅巨型壁画,画面高6.4米,长136.8米,描绘各种人物5000余个。</p> 药师殿,殿内供奉“东方三圣”,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文姝阁内香樟木雕文殊菩萨像。 观音殿 观音殿中央美院绘制的千手千眼观音壁画 <p class="ql-block">下华严寺建于重熙七年(1038年),以薄伽教藏殿为主体,建于辽代,是华严寺的藏经阁,殿内保存了辽代的佛像和壁画,具有浓厚的辽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大殿虽经历代修缮,但房屋的木结构、梁枋彩绘、天花板、彩画、殿内的藏经柜和彩塑均为辽代旧物,弥足珍贵。华严寺罕见的辽代小木作,令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惊叹不已,赞誉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国宝。”称其为“海内孤品”,静守古籍。殿内屋顶藻井、平綦等均为辽代遗存,还有诸多彩塑构成的佛国世界。</p> <p class="ql-block">殿内光线幽暗,一尊尊塑像在光影交错中若隐若现,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岁月的痕迹和信仰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在薄伽教藏殿内宽大的佛坛上,完整的保存着三十一尊辽代彩塑,正中三尊大佛端坐在莲花台上,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佛像慈祥稳重,庄严静穆;弟子神态各异,清秀温静;菩萨造型优美,娴静端淑。塑像姿态神情各尽其妙,肃然环绕在主佛左右,比例适当,体态丰满,或虔诚垂立、或轻移莲步,姿态各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端庄的佛、慈善的菩萨、活泼的童子、凶猛的天王,各具特色;既有唐代丰满圆润,雍容华贵,端庄安详的盛世雄风,又有宋代秀美俏丽,个性张扬的娟秀妩媚之风。共同演绎出佛门胜景。历经千年的香火烟熏,塑像呈现古铜色,更具古朴厚重的风韵。精妙绝伦的泥塑群像、首先给人以绝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塑像姿态神情各尽其妙,肃然环绕在主佛左右,他们衣袂飘飘,流畅自然,犹如微风拂过,袈裟便会轻轻飘动,细节之处精雕细琢,仿佛下一刻便会从莲台上走下来,为众生指点迷津。历经千年风霜,彩绘虽已斑驳,却更显古朴厚重。</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些塑像前,时间仿佛凝固了。耳畔似乎响起了悠远的梵音,眼前仿佛浮现出千百年来,无数信徒在此顶礼膜拜的场景。这些塑像,早已超越了宗教的范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人与神的桥梁,让我们在凝视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信仰的力量。</p> 诸菩萨像中,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最为生动,堪称“神品”。塑像高约两米,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朱唇小开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雅号。这种神秘的微笑和露背的衣饰在当时是相当大胆和反叛的,因为当时女子是严格遵守“笑不露齿衣不露体”的规矩,在佛像中更是极少有这种形象出现。她是把游牧民族的自由洒脱之美,展露无遗,是辽代少女形象的写照,也是契丹文化的灵魂传递。<br> 供养人塑像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的壁饰精美华贵,虽历经千年,丝毫不减昔日风采,反而更加弥足珍贵,被梁思成先生赞为海内孤品,无上国宝。其中天宫楼阁,是国内现存唯一辽代木构建筑模型,梁思成笔下的“海内孤品”,重楼式藏经柜38间,在两组柜间上层飞架天空楼阁5间。</p> 塑像后方三壁铺满壁画,虽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绘制的精美与细致,描绘的佛教故事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佛国世界,感受着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是 2008 年新建的成果,虽为新建,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建筑工艺传承。它是仅次于应县木塔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木塔,没有一颗铁钉,仅凭木构件之间巧妙的榫卯契合。</p> <p class="ql-block">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从天花到地板、从墙体到楼梯,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是一处名副其实的铜宫殿,也是全国最大而且纯粹的铜造地宫。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严华寺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侵袭、朝代更迭,但它始终顽强地矗立在那里。它见证了战争的硝烟,也目睹了和平的繁荣;它聆听过僧人的诵经声,也感受过信徒的虔诚祈愿。它已成为人们探寻历史、感受古代建筑魅力的重要场所。学者们在这里研究古代建筑技艺的奥秘,艺术家们在这里汲取灵感,游客们则在这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