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岭上梅花映日开</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0日(乙巳年正月十三,周一)上午参加美篇.江城驿站美友会“走进梅岭”拜访团到武汉东湖宾馆“梅岭一号”及海光苗圃苍柏园的采风活动。</p><p class="ql-block">早8时30分,69名团员(原拟50名)在大强John领队的组织下,簇拥着毛主席的小朋友王天亮老人走进阳光明媚、松涛阵阵、翠竹滴翠、红梅怒放的宾馆大院。</p><p class="ql-block">从1953年2月16日至1974年10月12日,毛泽东主席曾先后48次下榻武汉东湖宾馆,居住时间短则十天半月,最长的一次逾半年之久,总共住了448天。其中从1960年起至晚年,主席每年来汉都住在梅岭一号。</p><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东湖之滨,成为他除北京中南海之外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汉居住期间,在这里处理党和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接见外国首脑、政要和国际友人,纵论天下大势,赏园咏梅并畅游长江,东湖宾馆因此享有湖北“中南海"之美誉。</p><p class="ql-block">我曾多次来过此地。关于东湖宾馆、关于梅岭,真还有些往事回味。</p><p class="ql-block">1974年5月,高中快毕业的同学几个到东湖公园(听涛景区)游玩、吃饭、照像、游泳,兴致高时,向湖右侧一个游泳池游去,被岸上解放军喝退。真不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此时正住在里面呢。</p><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10日上午,带着100名男女青年职工守侯在东湖客舍西门外50米的路口,和对面的六棉一支管弦乐队,等待国宾到来。</p><p class="ql-block">12时许,耀邦、齐奥塞斯库和夫人乘敞篷车缓缓驶来,抛几个飞吻后,绝尘而入那高深莫测的大院。</p><p class="ql-block">1993年2月,省纺织局工会在东湖宾馆开二天半工作会,第一次坐车大模大样进去,感叹真大。</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稀里糊涂地住在梅岭一号,第二天嫌小、有气味,局工会小严叫我到梅岭二号偏厢的二楼住(那时还不知这第一天住的地是8341警卫人员住的,第二天住的地是中办领导住的)。</p><p class="ql-block">也就在第二天傍晚,新任中央常委锦涛来了,他住百花一号(梅岭一、二号太破了)。</p><p class="ql-block">当夜,下起了大雨,各转角处的屋檐下,穿着长雨衣的战士,尽责地站立着。</p><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全省纺织工会主席会议结束;下午,锦涛主持的全国青年干部锻练成长座谈会开幕。这都在梅岭三号开的。现在的总也曾在这里召开了长江流域工作会。</p><p class="ql-block">近十年,去东湖宾馆多了,知晓这里是他老人家除北京外最钟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通过多次徜徉其中,1974年、1985年的神秘豁然开朗;经多次参观梅岭一号主席旧居并与郑庭笈馆长交流,方知1993年竟居住在了主席总理的咫尺之距……时代变迁呐。</p><p class="ql-block">此次再次走进主席旧居,听王天亮讲其自1958年16岁时至1974年给在东湖或在北京的毛主席送鄂州武昌鱼的故事;下午走进周苍柏/周小燕纪念馆听其侄女/堂妹俞女士讲家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踱步在浓荫冠盖的大路或绿草拥抚的小径上,自然会思历史之亘古,瞩未来之无穷。</p> <p class="ql-block">我是新人,前几日应大强老师邀请加入江城驿站群,今天第一次参加活动。标示牌上镶一颗星,与四星、五星……十星“上将”们在东湖宾馆西大门外等待集合入场。</p> <p class="ql-block">群友们陆续来到。</p>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群主大强John来了。他是一位热忱而富有激情,智慧而极具能力,文笔与摄影俱佳的领袖。</p> <p class="ql-block">与王天亮老人合影。83岁老人其实早早就来了,居然没发现。</p><p class="ql-block">他老人家1958年16岁时就来到东湖宾馆工作,一直到退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时,主席曾三次单独与他谈话,亦多次陪同主席游泳渡江。在主席返京后,经常送武昌鱼去北京中南海。主席来东湖见到他恢谐地说,到武昌天亮了。</p> <p class="ql-block">省收藏协会王会长是活动主要组织者之一。今天他请来了“东湖之父”周苍柏的侄女,也是“中国夜莺”周小燕的堂妹俞女士,将在下午在苍柏园作介绍。</p> <p class="ql-block">宾馆西大门外等侯。40年前就是在这个位置带队迎接耀邦和罗马尼亚总统夫妇。</p> <p class="ql-block">整队打卡准备进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院。</p> <p class="ql-block">亲切、熟悉、宜人、惬意。</p> <p class="ql-block">草色遥看,与大强齐名的优秀群主和组织者。</p> <p class="ql-block">途经梅园,主席经常来此踱步,在报春亭里看书。</p> <p class="ql-block">梅花绽放秀梅岭</p> <p class="ql-block">梅岭一号。侧门。</p> <p class="ql-block">留影</p> <p class="ql-block">现在参观旧居要绕到侧门的后面开的后门进去。</p><p class="ql-block">还声明不能拍摄,进去过多次,该拍的都拍了,也无遗憾。但看见主席这便条复印件,还是“冒险”拍了,以为叙事备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5年12月26日上午与时任纪念馆馆长郑庭笈合影。</p> <p class="ql-block">“主席生辰日瞻仰“湖北中南海”。郑馆长(给<font class="meipian-red">习近平总书记</font>,李敏李讷,王光美刘源等讲解过)亲自讲解,其讲到动情处泪如泉涌(听其讲解李姐妹泪倒,王母子曰主席是对的),很多观点理念与俺相通,睹物思人,不由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2015年12月26日记。</p> <p class="ql-block">2015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赠送的吉姆</p> <p class="ql-block">主席一生来武汉56次,其中48次住东湖。在武汉度过3个生日,2个春节。</p> <p class="ql-block">主席为什么对武汉情有如钟?</p> <p class="ql-block">此次馆内展览归纳了四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一是楚文化情结。</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是湖南人,少年时深受湖湘文化影响,而湖湘文化是从楚文化分流出来的区域文化形态。湖北则是楚文化中心和发祥地。屈原流放时,曾在东湖边行吟。毛泽东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熟读了屈原的《离骚》,对屈原无限欣赏。站在屈原放逐之地,面对烟波浩渺的东湖,毛泽东何尝不曾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p> <p class="ql-block">二是革命经历情结。</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已经多次到过武汉。从1918年至1922年,毛泽东去北京、上海和返乡途中,多次路过武汉。其中,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武汉时,住在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并深受启发,回长沙后创办了“文化书社”。1926年末,毛泽东在武昌红巷筹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次年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出席会议的代表22人,毛泽东出席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又发动“七一五”政变,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武汉是毛泽东成为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三是家庭生活情结。上世纪20年代与杨开慧等家人在武昌渡过了其乐融融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四是水情结。</p><p class="ql-block">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成都,坐火车均可朝发夕至,毛泽东由此到各地视察都十分方便。尤其是,长江和汉水在这里交汇,武汉又有“江城”之美誉,加之东湖水面辽阔,大而美,符合毛泽东的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智者乐水,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武汉的大江大湖便深深吸引着毛泽东。从1956年5月,63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到1966年7月,73岁的毛泽东最后一次畅游长江,11年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40多次。</p><p class="ql-block"> 其中,1956年5月31日至6月3日,毛泽东3次畅游长江后,在东湖梅岭南山甲所挥毫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p><p class="ql-block">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p><p class="ql-block">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p> <p class="ql-block">而我在十多年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归纳的:一、早期武汉对青少年时期主席的影响。这应该是很深刻的,一个山峦里的求知青少年对大都市充满好奇和向往的。长沙大,武汉更大。</p><p class="ql-block">这一点似与“湖湘文化”(楚文化)的地域性有些契合。</p><p class="ql-block">二、革命经历、家庭生活。</p><p class="ql-block">三,地理位置,四通八达;气侯环境,干湿适宜;江湖喜水,闲庭信步。从1956年6月至1966年7月18次畅游长江。</p><p class="ql-block">四、有个忘年交,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才子,很谈得来。</p> <p class="ql-block">早年在湖北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王任重是在武汉同毛泽东直接接触而逐渐关系密切起来的。毛泽东很喜欢武汉这个城市,尤其是武昌东湖梅岭那片临水幽静之地。全国解放以后他去过三十几次,大都住在那儿。王任重作为武汉市、湖北省党的主要负责人,因缘际会,从36岁(1953年)起就能够更多地接近毛泽东。任重思想敏锐,工作勤奋,喜爱读书,善于写作,为人耿直,心胸坦荡,对上不谄,对下不横,直率敢言,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能和盘托出个人的不足和失误。更重要的是,他坚决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路线,在具体实践中还有所发挥。所有这一切使他赢得了毛泽东的赏识。 </p> <p class="ql-block">王老在梅岭一号正门松树前讲述着那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首席、原汉口品芳照像馆等级照相师王福成率摄影爱好者拍摄。</p> <p class="ql-block">梅岭承载了毛主席波澜壮阔人生的重要轨迹。毛主席在这里下达了炮击金门和华沙谈判的决定,构想了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不担任国家主席的想法,谋划了党内外重大斗争的策略。先后接见了64个国家的元首和政要。</p> <p class="ql-block">岭上梅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梅岭一号正大门,前面油松是毛主席于1960年亲手栽种。1976年9月9日主席逝世后曾一度枯萎。</p><p class="ql-block">左边窗口内走廊里侧是主席警卫人员居住。1993年2月我曾在内一间住了一宿。</p> <p class="ql-block">龙松</p> <p class="ql-block">大门雨廊。小车可直接开进去。旧居在1993年12月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正式开放后一段时期,参观人员是从这里进去的,能完整地了解建筑情况。</p> <p class="ql-block">梅岭三号(会议室)门外平台。过去这里曾放过一把与主席坐椅同款的藤椅。</p> <p class="ql-block">十年前同地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海光水榭。这是2000年后做的,与梅岭一号雨廊相连接了。梅岭一号雨廊呈人字形,一头通向梅岭三号(泳池、会议室),一头就是直通湖岸,可下水游泳。</p> <p class="ql-block">湖光水榭是由三个大小宴会厅、三个濒水大平台组成,用来举行重大活动,平时有空也对外开放营业。习曾在此宴请莫。</p> <p class="ql-block">梅岭散步—-主席旧居紫阳小<font class="meipian-red">道</font><span style="text-align: initial;">。</span></p> <p class="ql-block">习莫2018年4月28日在此散步。</p>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9日散步于此。</p> <p class="ql-block">群友们来到习莫轩</p> <p class="ql-block">2020年夏曾由东湖南路武汉大学凌波门游过来,登上习莫轩。</p> <p class="ql-block">也曾划着桨板过来转转。</p><p class="ql-block">“划过斑驳不堪的“习莫轩”,直驰梅岭一号,转向老鼠尾,登陆。今天是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题词发表70周年。半岛上只有一位吹萨克斯的。</p><p class="ql-block">向“先月亭”三鞠躬后,顺时针环绕一周后,进亭,凝视,缅怀老人家看书、躺平、纳凉的情景。艳阳朵云交替,煦风吹拂中,复划回凌波门。”</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0日</p> <p class="ql-block">眺望老鼠尾。老鼠尾曾经也是东湖宾馆的一部分,上世纪末划出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从凌波门游过来登上老鼠尾。</p> <p class="ql-block">在先月亭内席地小憇,感知主席当年的洒脱。</p> <p class="ql-block">“下午3:34,与泳友从凌波门向对岸习莫轩方向游去,4:05抵。本来打算直接贴岸游到梅岭一号海光水榭后折返到老鼠尾先月亭,岂料兴奋的“怒放的生命”等二位泳友上了岸,于是也上去,讲故事,抚今追昔:</p><p class="ql-block">1967年夏,毛主席住武昌梅岭一号。7 月20日武汉群众组织“百万雄师”受人煽动冲击梅岭一号所在的东湖宾馆,要揪住在南山乙所的中央文革代表王力、副总理谢富治(当时除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钟汉华外都不知主席就在附近)。7月18日才从武汉回京的周恩来获悉,紧急带8341部队一个武装连从北京飞到武汉山坡机场,总理悄然进梅岭,飞机转飞王家墩机场侯着。</p><p class="ql-block">次日凌晨二点,不大情愿的主席坐木划子从这里渡到湖对岸珞珈山下武汉大学门口(凌波门),乘车去汉口王家墩机场,飞往上海。这是主席最后一次坐飞机。</p><p class="ql-block">16:12离习莫轩,16:22游抵先月亭,没停留直接游返凌波门,16:48。”2022年夏日记</p> <p class="ql-block">主席最后一次乘坐的飞机(摄于北京航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郁郁葱葱思主人</p> <p class="ql-block">来到南山甲所。主席1953年至1958年来汉时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著名的诗作“水调歌头. 游泳”就创作于此。只是原题目是“水调歌头. 长江”。</p> <p class="ql-block">2015.12.26</p> <p class="ql-block">2017.3</p> <p class="ql-block">百花园-新人新居</p> <p class="ql-block">离南山甲所去东湖国际会议中心</p> <p class="ql-block">大强John</p> <p class="ql-block">会议中心-长江厅</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东湖听涛景区大门外附近这处餐厅用餐。</p> <p class="ql-block">王老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1时30分进东湖景区,去苍柏园。</p> <p class="ql-block">来到“东湖之父”周苍柏纪念室、周小燕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周苍柏侄女、周小燕堂妹俞女士讲述家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东湖之父”周苍柏(1888~1970),湖北武汉人,中国现代著名的银行家、实业家和爱国民主人士,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之父。他1917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经济系,曾任汉口上海银行经理、湖北省银行总经理、重庆华中化工厂和汉中制革厂董事长等职务。1945年后,他担任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1949年武汉解放后,周苍柏先生主动将位于东湖西北岸的私家园林“海光农圃”捐献给了新中国人民政府,更名为“东湖公园”。周苍柏的成长之路与晚清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出生于1888年,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红色资本家之一。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展现了高度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中国夜莺”周小燕(1917年8月17日~2016年3月4日),出生于武汉,毕业于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中国内地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她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她是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人才,张建一、廖昌永等都是她的嫡传弟子。作品有《长城谣》《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蚌壳》等。</p> <p class="ql-block">留下经典</p> <p class="ql-block">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大强接受媒体采访时喜溢言表。</p> <p class="ql-block">谢幕,启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