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是个大晴天。我沐浴着暖阳,走在莲花路地铁站南广场边那条熟悉的路上。在经过晓苗幼儿园大门时,看到了阳光下的一幕,心里暖暖的,于是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今天再看照片,回顾当时的情景,心里依然暖暖的。 当我走近晓苗幼儿园大门的时候,看到有几个人全副武装地站在门口。我心里有点紧张,幼儿园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再走近一些,看到一位女士面带微笑地侧立在门边,这神态让我一下子把心放下了,这是幼儿园的老师吧?我确定。于是猜想到,这是晓苗幼儿园的常态,只是以往我经过这里的时候,或者是周末,或者是假期,没有见过这个阵仗罢了。<div> 他们在干嘛?是在迎接来园上学的幼儿的。保安叔叔的威严是对心怀叵测者的震慑,老师的微笑是对幼儿的欢迎。这个画面被东边天上的暖阳一烘托,显得更加温暖和谐了。</div> 一辆黄色的校园车,停在校门口的马路边上。从车里下来一对母女。他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女童张开了双臂,妈妈在她身后,双手握着女童的两张胳膊。<div> 我看呆了。这个小朋友难道自己不会走路吗?如果不会走路,她妈妈为什么不抱着她?按理来说,她应该是自己会走路的,因为这里是幼儿园,不是托儿所。</div><div> 走进大门的时候,女童像是一下子长大了。只见她一只手跟妈妈牵着,昂首挺胸,步伐矫健。我好像明白了,妈妈先前的动作是下意识的,或者说是还停留在过去,面对幼儿园的老师,她迅速找准了当下分寸。</div><div> 亲情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相信她们会走得越来越稳。</div> 院里站了两排大人,像是在夹道欢迎。这些人大概都是这里的老师吧?他们看到自己班上的孩子,就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完成交接。然后,老师牵着孩子的手,孩子和老师一起跟家长挥手说“再见”,家长说过“再见”,转身离开幼儿园。这样的画面我曾经很熟悉,十年前送孙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常见。<div> 我当时没注意,后来在整理照片的时候,才发现老师之中还有一位高个子的男人。他是不是外教呢?哦,幼儿园还请了外教!看起来,这里的条件比我孙子小时候更好!</div><div> 我孙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不用坐校车,也没有外教。然而当时的条件,已经让我儿子羡慕不已了,而我当年送自己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往往也是由衷羡慕儿子的,因为我小时候根本没有上过幼儿园。</div><div> 跟我比,儿子是幸福的;跟儿子比,孙子是幸福的;希望将来这种幸福能够延续下去,子子孙孙越来越幸福;希望这种幸福能扩展开来,让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有中华民族的后代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幸福。</div><div> 如果所有的小苗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我们的大家庭就天天、处处充满阳光了。(2.1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