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水情”园记

公木(松)

<p class="ql-block"> 题记:小时候读文言散文《桃花源记》,总觉得五柳先生挺幽默的,居然用悬疑方式虚构一处世外桃源以讽时。于是这“世外桃源〞竟然成了千古成语。本人今天不用虚构,却真访得一处“山水情结”之景,只是为行文不惹异议,就用了一依特色而捏成的假名“山水情园”以记。其实此地前一阵漫步走过,就是一城远郊村。其外沿向公路一面是用了近三米高的围墙圈封的,围墙上全是人工画的上千幅水墨画山水图。本人曾用过“山水情结”记过堤岸之村,是显本地无一寸山石之丘,但人造土丘(河堤与台基)却不少,人们好依河堤而居,得意为依山傍水。但此村之为是又一种依山傍水方式。因今之此村,缘由是城市大工业厂址选中此村之地块(边汉江之便),遂协商将此村全部迁出到此处湖隆平地。企业出资修建了还建房,也开凿了河湖小园区,只是村民入住后,觉得有水无山之憾,于是自请美术师专为围墙画了一路各俱形态山水水墨图,以满足享依山傍水之情。这次是本人实地地走入此村,体察一下村民这一情结之究竟。下面是本人游访记录。</p> 山水情园记 <p class="ql-block">  几度远游路过此地,见偌大之围院围一处新筑居民小区,却甚有别疑:为何小区不驻城郊却要在远郊农村?为何这村落要建如此豪大之山水墙?又为何这村落不是高楼林立,却是依水傍田建的一条条低矮小独居房?未必这些搬迁农户还是操持农务?带着满腹的好奇心,终于挪步走近此村,兴一访究竟之游。</p><p class="ql-block"> 走近围墙外的一条人工河,此河叫东江(听这命名,沟曰江)。两岸是柏油路面,通公交的那种。待走近山水村入口处时,有东江一处节制水闸,修建成仿古建筑。与之相对的是山水园入口的河堤上,有一座村民集资修的小庙,叫东岳庙(本无山,何来岳?还东岳),也是古色古香的(见图)。我以为是小园门守,一见是庙,便有点悚然。想进园又怕不允。此时正好有一村民出园上集市卖菜蔬,便打探可否进园一游。哪知这位村民很爽朗道,欢迎!游山玩水,探亲访友都欢迎!哈哈哈!“游山玩水”,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终于整了衣冠,虽是老态,又是隆冬,还是城中退休族,但也不能弄得太寒磣啰!于是步入了园中一干道,就是人来车往的那种路。见路两边是各排一溜整齐的二层小楼(少有三层的,可能是自家添加上去的吧)。又门向道开,道两边是小渠,小堤土就成了房基,门前都是一小平地台,清一色不锈钢晒衣架。这台与渠之间约摸四五米宽是各家菜地。大白菜,红菜苔,大萝卜的各俱特色。看上去还真是干净整齐靓眼的。于是走到村中间一横道口,问几位在桥路头理菜的老年妇女,这儿真有山么?几位异口同声道,有。往里走就有了!我便沿这干道一侧向里去。一过这排村房之后,还真别有天地。这中间有近百十米宽的空间,又被沿围墙建的一溜房子与刚过的房子圈着,是一些田块,水塘与一片片果园,看来这就是各家经营的农业田原(一部分)了。那旱田种的是小麦,嫩绿可人的。那葱茏与枯叶林圃是果园,桃李柿桔什么的都有。那一片片水塘,却是养水产与鸡鸭户的作业场,塘边蓋的棚栏,鸡鸭戏水声与争食打斗一片热闹。好象在两端墙根还有稍稍隆起的草地,养着几只羊子在悠闲(太远看不太清细)。…</p> <p class="ql-block">  好奇心驱使,忍不住走向一菜地老农民,问道,你们这儿的山在哪儿!老农说道,围墙内外都是山!你想,山水相依,有水没山行么?我一头雾水!山?山?</p><p class="ql-block"> 看似无山却有山。山画在墙上,山就是墙内土丘,山就是水沿的土堤。人们认定这就是山,自然真无实有了!于是我才领会,心中有山,山就在水边,山就在画图中,家也就在山水间了,真是自润其乐无限啰!明知不是山,却道有山,是村民的意缘,也是这方世人千百年形成的山水情结哟,能说这完全是虚幌自慰么!?见此地山青水秀,居民安憇悠乐,我也就心底坦然而辞了。</p><p class="ql-block"> 走出小园,又几度回首,真的好难得的山水情缘呵!依山傍水,祥和安然,自怡之乐。一—山水情园,再见!</p><p class="ql-block"> 记于近时郊游!</p> <p class="ql-block">注:上述图片都是由墙上原图经制作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墙上原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墙上原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