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活二三事

德樱贺娃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78765593</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德樱贺娃</p><p class="ql-block">照片插图:网络</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网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时光的流逝给我们历经沧桑的脸颊添上了密密的皱纹;岁月的风沙让翩翩少年变成步履蹒跚的白发老者。人至古稀,容易丢三落四,昨日之事毫无印记,可是几十年前的往事却记忆犹新,就我们下乡那会的奇闻趣事,至今仍然是历历在目,且听我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批知青,大多数都是出生在上世纪 40 年代,其中 48~50 年 出生的占大多数。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的一群青年才俊,在那动荡的特殊年代注定有许多现在看来不可理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领袖语录每人一本,随身携带,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人提议(主要是领队的头目):“大家翻开语录第…页,最高指示…”大家就得跟着大声朗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反应慢,或声音小的可能就要遭主持人的白眼或批评了。</p> <p class="ql-block">  知青们都规规矩矩,不敢怠慢。生怕挨批挨斗。因为我们这些知青中好多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即地、富、反、坏、右的子女)一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可能就会遭到“批斗”。因为那个特殊年代“贫下中农”就代表了“政权”贫下中农说谁好,谁就是好,说谁坏谁就是坏,没有道理可言。</p><p class="ql-block"> 有个出身于“工商业主”家庭的知青,因为用一张旧报纸包裹过一条从家里带来的咸鱼,即遭到批判!因为那张旧报纸上印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胜利万岁!》的文章,而“文化大革命”几个字被“咸鱼”弄脏了。于是他就成了破坏文化大革命的罪魁祸首。</p> <p class="ql-block">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据有理,也有敢于抗争的事例。某日傍晚,有个临时派驻我们知青林场的贫下中农出身的青年民兵,大声吆喝一位提着行李,刚刚探亲回来的知青。“站住!干什么的?”那姑娘老实地站在原地并回答:“我是知青,刚刚休完假回林场。”</p><p class="ql-block"> 持枪民兵对眼前这位文静的姑娘大声发问:“你,什么成份”?“地主”。姑娘眼角瞄向远处的一棵梧桐树梢,吐字清晰地回答他。民兵对这位冷艳又不屈的美女恼羞成怒,再次大声苛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姑娘火了,立马瞪着他说:“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干革命,何罪之有?我坦白什么,你这么凶巴巴对革命知青,是何居心?嗯?……”</p><p class="ql-block"> 那位原先凶巴巴的贫农民兵,被伶牙俐齿的知青姑娘驳斥得无话可说,只好比划手势看着地面说:“走,走,走吧”。姑娘头也没回答昂首挺胸地往宿舍走去。</p> <p class="ql-block">  那次勇敢地回怼之后,知青们的政治待遇一下子好了许多,林场的老职工和贫宣队员们,不敢再站在我们知青的对立面,语气和谈吐都客气了许多,平等了许多,也文明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们知青们,脸上有了笑魇,喉咙发出了歌声。(当然是语录歌或样板戏)生活节奏也欢快了正常了。也拥现出不少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和生产劳动模范、标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