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艰难的采访

九阁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艰难的釆访,任务原不属我,领导临时指派。</p><p class="ql-block"> 1994年,全国冶金系统青工大赛在马钢举行。马钢一青工代表公司参转炉炉长炼钢的角逐。记者数次去单位釆次均被挡驾,根本见不到本人,只好如实禀报。情急之下,领导将任务交与了我。</p><p class="ql-block"> 接到任务已是下午三点多钟,我立即骑车前往他所在的车间。 车间领导是我多次釆访过的老朋友,非常熟悉。他笑呵呵地说,选手目前在厂团委集训,不在车间。闻知后,我又赶到厂团委。团委书记说,不错,青工是我们抽调的,但强化训练由教育科负责。一个大脚把我像皮球似的又踢向了教育科。好在同楼办公,转身又来到了教育科。接待我的同志笑咪咪地说,你傻呀,大赛重在实操,培训地点当然在车间呀。</p><p class="ql-block"> 我立刻明白了之前记者釆访失败的原因,原因就是厂里担心记者釆访会增加选手心理上的压力,而影响临场发挥。他们之间的相互推诿,其实是一种默契,目的就是将选手雪藏起来,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p><p class="ql-block"> 那时,通讯手段有限,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位陌生人确实不易。正面采访不成,釆取迂回战术,上炉台找他的同事打听住处。一位同事说,这位青工结婚后租房子住在农村,没有门牌号码,不好找,接亲时去过他岳父家。他把青工岳父住的大概位罝告诉了我。我喜滋滋地赶往那里,很快便找到到参赛选手的岳父。</p><p class="ql-block"> 听说记者釆访他的乘龙快婿,高兴之余他面露难色说,那个村庄很大,没有门牌号码确实不好找。他大致描述了一下所租房屋的外貌及方位。我信心满满地奔去。岂知,农村的房屋大致都差不多,问了多户也没找着,无奈只得骑车返回。此时,天色渐晚。他岳父见我没找到也十分着急,说陪着我一块走去。我看了看手表说,太晚了,您再说说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他挠头想了一下说,噢,房东养了一条大黄狗。我再次兴冲冲地骑车赶去。此时,天已黑透,远远望去,家家户户透着光亮。走进村庄,一片犬吠,我也不禁愕然。</p><p class="ql-block"> 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一个字,找。我按片在村子里找,下午来过的地方不再去,狗叫得越凶地越要去,边走,边问,边喊。功夫不负有心人,转了几栋房子后,终于从一户院落中传出应答声,开门者正是要釆访的主人翁。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p><p class="ql-block"> 听说我从下午一直找到现在,他非常感动,不好意思地说,怕影响大赛的备战,厂里要求近期拒绝釆访。 我说,厂里的安排十分理解,今天不釆访,随意聊聊家常,放松一下心情可行?他点头允许。</p><p class="ql-block"> 我俩聊得非常开心,小屋里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他说,备战以来没这么笑过了,感谢我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为不影响他休息,半小时后我起身离开。其实,闲聊也是一种采访,闲聊时凭着记忆,不知不觉中已掌握到想要的新闻素材。</p><p class="ql-block"> 两日后,炼钢炉台上,我躲在人群里远远地观望。只见他沉着冷静,不慌不慌地指挥铁水兑入钢包,然后吹炼,数分钟后,取样勺探入钢包,舀一勺钢水朝炉台一磕,钢花四溅,凭着一闪而过的钢花亮度判断碳含量,然后再加氧吹炼……</p><p class="ql-block"> 果然,他不负众望,一举摘得那届全国转炉炉长大赛的冠军。 我俩自那次采访后也变成了非常要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