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行】25.苏州拙政园

严隽圻1833478

美篇名 严隽圻<br><br>美篇号 1833478<br><br>美篇图 严隽圻 丁慧新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30日中午在山塘街用完午餐后,我和丁慧新就上车来到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苏州园林之母拙政园。</p> 拙政园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1961年3月4日拙政园与同时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和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0年12月7日,拙政园被评为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拙政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我们先来到拙政园东部看到这里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 还有嘉实亭、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枇杷园位于拙政园东南侧,是一个以植物为主题的园中园,园内有枇杷数十枝,取南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中“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取枇杷一树金”诗意。枇杷园借助院墙与洞门隔出一方天地,其入口位于远香堂东侧,圆形洞口上有“枇杷园”额题,进入后可见其背面的“晚翠”额题,与旁边繍绮亭内匾额“晓丹晚翠”呼应。1971年8月18日我第一次来苏州园林-拙政园,在“晚翠”圆形洞口留过影。 今天我为丁慧新留了影。拙政园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所以在中部看的是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远香堂为四面厅,是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 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 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景物尽收眼底。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主要景点梧竹幽居亭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1971年8月18日我第一次来苏州园林-拙政园,和隽华妹妹在“梧竹幽居亭”留过影。 1991年8月10日再来苏州园林-拙政园,我又在“梧竹幽居亭”前留过影。 2021年8月30日的今天我当然要在在“梧竹幽居亭”前留个影。该亭取名“梧竹幽居”,据说是吴语“吾足安居”之谐音,意思是自己有这么一座幽静舒适的亭园,足可以安享度日了。 其实梧、竹都是至清、至幽之物,古人认为“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如《晋书·苻坚载记》说:当初因长安有童谣“凤凰凤凰止阿房”,苻坚就“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待之。” 《魏书·彭城王勰传》亦记载,北魏高祖孝文帝在金墉城升堂,见堂后梧、竹并茂,就问彭城王勰:“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今梧竹并茂,怎么没凤凰到来呀?”所以梧、竹并植并茂,意在招凤凰。而凤凰是一种“灵鸟,仁瑞也。” “梧竹幽居亭”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提。“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法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两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1991年8月10日游览苏州园林-拙政园的时候在「小飞虹」廊桥上留过影。「小飞虹」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也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 「小飞虹」水波粼粼,宛若飞虹。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1991年8月10日游览苏州园林-拙政园的时候在荷风四面亭留过影。 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苏州园林中杨柳并不多见,以柳命名的建筑景点也只拙政园“柳阴路曲”一处。柳荫路曲通幽处, 别有洞天。 入夏拙政园, 塔影花窗一线牵。 苏州拙政园的见山楼原名梦隐楼,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 见山楼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原名梦隐楼,为相传此楼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因觉此楼名过于消极故改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 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环香洲三面水中遍植荷花,以荷香呼应景点。站在香洲船头,荷香阵阵,波起涟漪。 拙政园香洲的“船舫”式建筑,集园林建筑的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 拙政园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 西部一片清影摇曳的竹篱墙内,集萃着苏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称为“名园瑰宝”,拥有50余个品种,近万盆盆景。 而盆景园与雅石斋是镶嵌在拙政园中的二颗璀璨的明珠。 雅石斋位于中部,一个池水、游廊萦绕的幽静的小院,里面陈列着室内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态的多种奇石配以红木座架供奉于案桌、条几,越显钟灵毓秀。 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 园中的花窗自然也是美不胜收 拙政园中有260多个形态各异的花窗 花窗通过窗芯的弯曲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图案 来到西部我们看的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还有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p class="ql-block">  最后来到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门口,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而是到停车场上车回上海,完成了苏州一日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