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骆耕漠</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8—2008)</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浙江於潜县(今临安)人。著名经济学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2 年冬毕业于於潜县立高等小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1927 年参加革命。在任杭州市团委二区区委书记期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出狱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研究中国经济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8 年,骆耕漠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浙江省委统战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以及中共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他指示共产党员王闻识在於潜县鹤村创办《民族日报》,又发起组织浙江旅沪同乡回乡服务团,创办《动员周刊》《抗建论坛》《东南战线》《皖南人》等刊物,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面抗战爆发后,骆耕漠任中共浙江省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创办了《动员周刊》和大型刊物《东南战线》。曾山对骆耕漠的工作极为关注,多次进行重要指示。1939 年 3 月,周恩来去皖南视察新四军军部,路经浙江金华,特约见了骆耕漠,听取了他的工作汇报,鼓励他办好《东南战线》,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宣传,做工作”;一方面要讲究斗争策略,隐蔽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 年,曾山指示骆耕漠前往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接受新的工作任务。1941 年初,骆耕漠来到新四军军部,受到陈毅、刘少奇、赖传珠的接见,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部财经部副部长兼江淮银行行长。上任之后,骆耕漠重视和依靠干部,加强税收工作,征收公粮,发行纸币,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随着战争的进展,骆耕漠于同年 8 月到新四军三师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黄克诚和张爱萍的领导下,负责苏北盐阜区的财经工作。首先进行土地登记,办理验契手续,其次,在财经处增设生产建设局,种植蔬菜,组织棉纺织生产,保证了军队财政的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 年 5 月,骆耕漠跟随粟裕部队前往苏浙军区,任苏浙军区供给部部长,之后又担任华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在张鼎丞、粟裕、张爱萍和谭震林的领导下,配合战争的进展,做好财经工作。1947 年中共华中分局并入华东局,骆耕漠任华东局供给部副部长,并创办了华东供给学校,为党培养了一大批财经工作人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1961年,骆耕漠(前排右一)参加</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香山《社会主义经济论》讨论会</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 年春,正值中国两大政治力量于中原大地进行决战前夜,时任华东军区供给部代部长的骆耕漠,在河南濮阳亲受陈毅之命,组建华野第一支财经接管干部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 年 5 月,改任中共华东局财委与淮海战役总前委财委(委员兼)秘书长的骆耕漠,亲自护送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由南京乘坐吉普车前往丹阳,筹备接管大上海。那时,邓小平兼任华东局书记与华东局财经委员会党组书记。华东局财委“五大委员”,由邓小平、曾山、方毅、刘岱峰、骆耕漠组成。方、刘常驻济南、郑州,日常只有曾、骆二位,具体协助邓小平及内定的上海市新市长陈毅,按照新民主主义大政方针,全面制定上海财经接管的重大部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骆耕漠善于把财经接管与日后建设相结合,并立即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方案,邓小平曾在丹阳会议当众盛赞:“耕漠是足以信赖的财经领导干部”;并开玩笑说:“这次组建的华东财委,几乎个个都是‘精’、‘铁算盘’。我对做好这一摊经济工作,很有信心。”如果不是陈毅在丹阳坚持要求邓小平把骆耕漠归还华野,邓原本想在上海接管完成后,带骆一起去西南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军接管上海后,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特别是银元非法交易猖獗,新发行的人民币站不住脚,各种企业开工不足,市民连口粮与日用品也无法保证供应。国民党广播电台预言,共产党在上海待不过半年。在困难面前,华东局与华东局财委坚持宏观经济措施,打击经济犯罪,有效地制止了恶性通货膨胀,使大上海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交口赞扬。这是新中国财经领域第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胜利。其后数年,在华东财委领导下,上海一直承担着中央财政约四分之一重担,成为新中国经济最主要的支柱。骆耕漠也在这一阶段,升任中共华东局财委暨政务院华东区财委副主任兼华东计划局局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往事回忆》,骆耕漠在九十六岁高龄</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和双目失明情况下完成的著作</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 1954 年起,骆耕漠任国家计委成本物价局局长、副主任,全国人大办公厅副主任。1981 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顾问,国家计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 年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 1990 年起,骆耕漠承担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特点理论剖析》和《对我国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考察和典型调查报告》。著有《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过渡问题》《社会主义商品货币问题的争论与分析》《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骆耕漠在 96 岁高龄和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部 30余万字的著作《往事回忆》,2004 年 12 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骆耕漠的回忆录,生动地记述了他从出生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和经济工作的经历,气势宏大,曲折起伏。这部回忆录的出版,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骆耕漠从 20 世纪 30 年代就开始从事经济理论研究,著述不辍。此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40 多年中更是硕果累累,论著颇丰。他一方面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工作,一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同时着力进行经济政策的研究和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探索,特别深入钻研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如: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劳动关系、价值和价格、利润和地租问题等中国财政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政治经济研究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学理论重要流派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8 年 10 月 13 日,骆耕漠因病逝世,享年 100 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骆耕漠同志去世后,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俞正声、朱镕基、宋平、李岚清、曾庆红、陈奎元和谷牧、丁关根、李铁映、邓力群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者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