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家族的历史与记忆,它们如同岁月长河中闪烁的明珠,照亮了人们心中的乡愁与归属感。2025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在登一公祠联谊会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下,井下刘氏登一公族在祖地——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井下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传统节日“接花灯”(响丁)活动,这一天,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时刻,更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次精彩绽放。</p><p class="ql-block">响丁,传统民俗文化,属于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响丁习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形式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由于在客家话中,“灯”跟“丁”发音相同,客家人就以每年同姓家族(一般以一个围龙屋为单位)中,以出生的男丁数,为家族的祖屋中的花灯续绳。</p><p class="ql-block">祖地井下登一公祠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接花灯”,在四节中最隆重,最热闹。灯者,丁也!接灯,寓意添丁,预示人丁兴旺,更寓意着香火不断,传承不断!客家话“上灯”和“赏灯”“响丁”谐音,称呼不同,实为同一活动。一般正月初九起,兴宁各地宗祠才开始陆续上灯,而目前登一公祠是兴宁地区“上灯”最早的,也是最热闹,规模最大的。</p><p class="ql-block">接花灯是家族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习俗,它象征着家族的繁荣和人丁的兴旺。每年家族都会特意制作一盏大大的花灯,在正月初七这天,接到登一公祠进行“上灯”仪式。</p> <p class="ql-block">祖地的登一公祠,是一座已不知有多少年历史的老屋。它见证了我井下刘氏登一公族的兴衰荣辱,也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期许与梦想。每年正月初七,这里都会成为家族成员汇聚的中心,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会在这一天回到祖地,共同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接花灯仪式。</p><p class="ql-block">祠堂的大门静静地敞开着,门楣上悬挂着红彤彤的灯笼,祠堂内祖厅的神龛上香烛萦绕,供桌上面摆放着各种祭品。初七一大早,族人们便络绎不绝地前来敬香祈愿。这里,承载着家族成员对祖先、对神明的敬意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初七上午,外迁至花都高㘵的宗亲们在敬雄(21世)、敬林(22世)带领下,率醒狮队,参加祖地登一公祠传统节日“接花灯”活动,为这场传统活动增添了更多的喜庆与祥和。醒狮作为广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以其生动的表演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醒狮的表演通常包括采青、跳跃、翻滚等动作,寓意着驱邪避凶、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随着锣鼓声的响起,两棚黑红色的狮子在祠堂前的广场上舞动起来。它们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跳跃翻滚,动作矫健而灵动。醒狮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族人及宾客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观看,为醒狮的精彩表演喝彩。醒狮的表演不仅为接花灯仪式增添了喜庆的氛围,也象征着家族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花都的醒狮队伍在广场、祠堂、祖屋、古井前舞动,还安排了舞狮节目“采青”表演,锣鼓声声,热闹非凡,为祭祖及响丁活动增添了喜庆的氛围。</p><p class="ql-block">花都这次的醒狮队,参与人员均是本支族人,他们在自己祖公祠堂里的表现那是真的尽心尽力,可圈可点,不仅表演精彩到位,进退时还充满着恭敬!请的舞狮队伍跟他们比起来简直不能同日而语!这连很多外行都能看出双方的不同。并且在后续接连两天各屋的接花灯,及《赣南分谱》颁谱迎分谱仪式,也都是积极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花都高佈宗亲们这种家族情怀,实让人感慨!正是:“井下在梦萦,每年必亲近。虽然已外迁,不忘祖地情!”</p> <p class="ql-block">就在初七当日下午,登一公祠摆席 500 多桌,有来自江西南康、上犹、广州花都、四川成都等地的200多位后裔回到祖地,参加响丁团聚。</p><p class="ql-block">随着时辰的临近,下午两点,接花灯的队伍便从登一公祠缓缓出发,前往花灯所在地。接到花灯后,便返程。队伍的最前方是以联谊会会长映辉、秘书长伟锋等为代表的几位族人,他们引领着整个仪式的进行。紧随其后的是锣鼓队,他们敲打着欢快的节奏,为队伍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接着是举着宗族旗帜的族人,一路上彩旗飞扬,队伍气势如洪。后面是舞龙舞狮的表演者,他们舞动着色彩斑斓的龙狮。而队伍的中心,则是那一盏精美的花灯,它们被几位身着黄色“井下登一公祠”专属服饰的族人小心翼翼地抬着,仿佛是整个仪式的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花灯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从选材、剪纸、糊灯到装饰,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灯身以竹条为骨架,外糊彩纸,上面绘有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福禄寿喜等,寓意着家族的繁荣昌盛和子孙的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此次接花灯仪式,井下村及周边屋场有近万人携二十多副酷锣鼓迎接花灯,更吸引了兴宁客家传统文化拍摄组、各地知名网红、刘家亲朋好友等参加游行接灯,登一公祠联谊会还聘请了鼎盛舞龙舞狮队前来表演庆贺。一路上,花灯所过之处,各家各户门前,甚至在楼顶,鞭炮声不断响起,共庆这场家族盛会。</p> <p class="ql-block">当接花灯的队伍抵达祠堂时,祠堂内外早已人山人海,广场上鞭炮声震天响,烟火腾空而起,整个场景热闹非凡,颇为壮观。在祠堂内,族人们举行了隆重的上灯仪式。有专人负责将花灯高高升起,悬于祠堂祖厅的栋梁之上,并放置几盏点燃的清油灯于花灯内,象征着家族的添丁进口和人丁兴旺。随后,族人们依次上前祭拜,祈求祖先的庇佑和新年的平安吉祥。这一刻,祠堂内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氛围,族人们的心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当晚七点,在登一公祠门前广场,联谊会还组织举办了盛大的烟花秀活动。当绚丽烟火点亮夜空,那绽放的一朵朵璀璨之花,既是对家族新丁诞生、人丁兴旺的热烈祝贺,也承载着先辈庇佑、福泽绵延的美好祈愿,象征着我们刘氏登一公一脉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繁荣昌盛。烟花秀为响丁日增光添彩,祈愿家族新的一年英才辈出,岁岁平安!</p><p class="ql-block">这场接花灯活动不仅是刘氏登一公族的团圆时刻,更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家族成员们得以相聚一堂,共同缅怀祖先,传承家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一代得以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增强了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这场活动也吸引了众多自媒体平台来人前来观赏和拍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客家民俗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习俗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我们登一公后裔的祖地——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井下村,家族的接花灯活动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得益于家族成员对传统的坚守和传承。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客家民俗文化,也让族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同时,此活动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在今年,兴宁市客家传统文化研究拍摄组发现并认定祖地井下村在兴宁市独特的“响丁”习俗保护与传承工作上“表现卓越,且堪称典范”,于是在初七当日及初九,特意到祖地进行拍摄,完整且生动地记录下客家人迎接花灯与“响丁”这一极具魅力的传统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花都醒狮耀祖地,井下响丁冠兴宁”!2025年正月初七,祖地的接花灯活动,是一场家族的盛会,也是一次文化的盛宴。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与力量。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期待这样的传统活动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客家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