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记忆的长河中,有一处地方,始终如同一幅温暖而又充满故事的画卷,那便是原红船厂。</p><p class="ql-block">红船厂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条由东向西面对洞庭湖的一条斜坡路。下坡的左边有理发店、缝纫店、杂粮店,再就是红船厂粮店,它静静伫立在时光里,前面是承载着生活烟火气的粮店,而后方则是默默堆放着粮油的仓库,仿佛一位沉稳的老者,守护着岁月的馈赠。而旁边的几栋宿舍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变迁,它们像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彼此相依,共同书写着生活的篇章。</p><p class="ql-block">下坡的右边,红船厂粮店的对面,那座破烂不堪、已历经漫长岁月的六层楼,承载着别样的记忆,它是原岳阳港务局的子弟学校旧址,虽已不复当年的书声琅琅,却依然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就在这片满是回忆的土地上,一座寂寞了许久的仓库,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后重新绽放光芒的明珠,以其简朴却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突然之间,毫无预兆地展示在世人眼前,那独特的气质,显得格外醒目,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它,便是《红船艺术馆》。</p><p class="ql-block">那天,我信步来到了这座刚刚开馆不到一个星期的艺术馆,宛如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探寻。踏入红船艺术馆内,恢宏的吊灯洒下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以红墙为主的墙饰,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仿佛在默默追忆着往昔的岁月。自然的灰色调,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沉稳,让人的心瞬间沉静下来。馆内正展示的是岳阳那些老街坊的照片,它是让人的思绪一下子穿越回过去。</p><p class="ql-block">照片里,有我熟悉的老街坊,一个个笑得无比灿烂,那笑容中满是生活的质朴与温暖,仿佛带着时光的温度,扑面而来。看着这些,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熟悉,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过往。这种感觉,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又舒适,让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回忆的海洋里。</p><p class="ql-block">沿着红船艺术馆的铁路往南行驶,便是韩家湾。这片位于洞庭南路、吕仙亭与三角线之间西边的土地,西临洞庭湖,宛如一颗镶嵌在湖边的明珠。紧挨着韩家湾的地方叫新建山,沿着铁路沿湖线往南走,地势高处便是新建山,而低处则是韩家湾。这里的一切都紧密相连,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房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前后相通的三间,大家都亲切地简称它为“通三间”。</p><p class="ql-block">这里太熟悉了,我就这一片长大。父母、外婆,带着我们一大家子,分别居住在新建山的第一排、新建山的第六排、韩家湾的五层楼,还有韩家湾的七层楼,中途因为新建山房屋改造,我们曾无奈地搬去游击巷码头边的工棚,在那里度过了几个月艰苦却又充满回忆的时光。又因为洞庭湖涨水,一家人被迫在岳阳港务局的子弟学校住了将近一个月。但无论怎样辗转,我们始终都围绕着这一带,仿佛这片土地有着一种无形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们,难以割舍。</p><p class="ql-block">结婚的时候,市小港粮库分配给我的婚房“洞庭南路344号”,依然紧贴着这一带。红船厂、洞庭南路、吕仙亭、三角线之西边,那片熟悉的土地,尤其韩家湾与新建山,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欢笑与青春记忆。</p><p class="ql-block">而吕仙亭路原食品公司仓库(水果批发市场)的西边巷子,鄢家冲上坡右拐弯对面西边下坡,原外贸公司办公楼对面巷子,这些地方,每一处都留存着我来来往往的足迹,它们都能非常近地到达红船厂。</p><p class="ql-block">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都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的是太熟悉了,熟悉到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刻在了我的心上,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最难以忘怀的回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对过去生活的深深眷恋,它们如同一个个温暖的音符,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