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乙巳蛇年正月十二的下午,在孝义市文联举办的“2025年年俗文化讲座”中,马明高部长谈到了关于佛教中“劫”的诸多深奥要义,我感觉很是新奇,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p><p class="ql-block"> 马部长说,“劫”在佛教教义里是一个时间跨度极大的概念,同时也伴随着种种灾难与考验。比如“大劫”,包含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在“坏劫”之时,会有火灾、水灾、风灾等灾难降临,毁灭世间万物。这不仅仅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在传达一种宇宙循环、万物无常的哲学思想。它提醒着人们,世间的很多繁荣与安稳都并非永恒,终有面临劫难的时刻。我们该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 武小生老师来校报编辑室闲聊,提到了孝义市近年来出生率持续走低,每年才有不到三千的新生儿。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未来入学儿童数量必然大幅下降,学校的生源减少,对教师的需求也相应降低。许多像武老师这样原本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教师,面临着失业的困境。作为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向学生传递知识与希望,可在这“无常”的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坚守教育的初心,引领学生面对未知的挑战呢?其实不止我市教师面临这种情况,全国各地皆如此。这对于广大教师无疑是一劫。这一“劫”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是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大家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在这种形势下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也是教育资源结构调整的一个挑战,如何合理安置这些教师,避免人才浪费,是各级政府亟待提前布局的一个问题,不是教师群体或个人自身所能解决的。</p><p class="ql-block"> 武老师也提到,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也如同一场来势汹汹的风暴,席卷着传统教育行业的问题。智能辅导系统、虚拟教师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而且可以不知疲倦地工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不禁担忧,教师这个职业是否会逐渐被取代?我们的岗位是否会被这些没有情感的机器所占据?</p><p class="ql-block"> 这就如同早些年工人下岗的情况一样。国企改制重组,那些曾经依靠手工技艺谋生的工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被机器所替代,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这一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挣扎,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陷入困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促使了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p><p class="ql-block"> 此外,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更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劫难逃”的无奈。当地震发生时,瞬间就能摧毁无数的房屋、夺走无数人的生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这些惨痛的记忆至今仍让我们心有余悸。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和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然而,尽管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劫”,但我们不必过度担忧和恐惧。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劫”虽然不可避免,但也是一种修行和觉悟的契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变革带来的职业危机,还是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我们都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对于教师下岗等问题,我们可以积极寻找新的职业方向,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同时在灾后积极重建,恢复生活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在劫难逃”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消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相反,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劫”。在面对劫难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生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场“劫”的洗礼,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在变革中寻找机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