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福地隆重纪念府城元宵换花(换香)民俗活动

海南薛武鹰

<p class="ql-block"> 府城元宵换花节的变革</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地方都以不同形式的民俗活动闹元宵,以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华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古镇府城是琼州府所在地,闹元宵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和中原一样热闹非凡。但府城闹元宵与各地不一样,是以“换香”为主,成为元宵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的特色,海南方言称之为“驳香”。虽然历书没有记载,但在民间统传据说己有千年了。</p> <p class="ql-block"> 换得心仪琼台人涌春来早</p><p class="ql-block"> 花开何处福地景幽月正圆</p><p class="ql-block"> ——薛蕃蓁撰联</p> <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年元宵月夜,城东厢有位名叫唐宾的青年,不愿父母的搭命,跑到庙里烧香求神,祈祷神灵保佑自己能找到一个如意的娘子。恰好此时也有一位来自城西厢的少女林香,也抱有同样心思来到这里烧香。俩人相见后便诉说各自的心事,并一见钟情,私订婚盟。当时俩人只有香火在手,便互换香火为信物,定于来年元宵节来此换香相会。果然第二年元宵节,他们俩人手拿香火,来到庙里相会。有情人终为眷属,成为一段美好的佳话。从此,府城元宵换香民俗活动便遂然兴起。</p> <p class="ql-block">  明弘治初年(1488),府城抱珥山被挖掉,筑台建琼台福地关帝庙后,人们认为琼台福地有灵气、福气,关公又是个讲信用的人物,在这里祈祷祈福换香,一定很灵验。因此,府城元宵换香,就在琼台福地关帝庙举行,发展到大街小巷,就连郊区的村民,傍晚时分也涌上府城,万人空巷,把七井八巷十三街的古城,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从琼台福地关帝庙里祈祷祈福出来后,几乎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燃着的香火,走上街头,跟别人换香。</p><p class="ql-block"> 这样以琼台福地关帝庙为起点的换香民俗活动,至今己有五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当月照中天时,人们又从总镇衙(今忠介路电影院)前摘古榕树枝叶(称为“摘青”),意思是要自己像榕树一样长寿,蓬勃向上,永葆青春。清宣统《琼山县志》巷二與地四节序中说:“元宵满城妇女尽到总镇衙前折取榕叶谓之偷青,或燃香城门祀之以祈有子”。</p> <p class="ql-block">  下图: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正在琼台福地福地轩门口,准备去换花。</p> <p class="ql-block">  也有人带儿子或孙子,手拿香火提着灯笼,到大西门、四牌楼、镇台前,摸城门、石狮、或麒麟等,祈求健康平安。手中的香燃烧将要完时,要说“换香”,意为传续“香火”,忌讳说“香灭了”,这样会说会断子绝孙不吉利。</p> <p class="ql-block">  人们在游街吋,还要到石牌坊坊的石柱上擦背,意示挺直腰杆做人;还要到水井边,拾两块小石子扔到井里去,以示自己要心明眠亮地做事。</p> <p class="ql-block">  游街回家时,,还要买些带壳的花生和糖果等,连同点燃的香火,将其插放在父母睡床下的“婆奶”香炉内,祈求“婆奶神”保佑平安,生子添丁。</p><p class="ql-block"> 所以,府城“换香民俗活动”的真正含义是求子孙保平安。久而久之,海南唯一的府城元宵“换香”习俗,便一代一代传到今天,并成为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得以保护。</p><p class="ql-block"> 下图:青年男女身着汉服,来参加乙巳年换花民俗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  府城元宵换香民俗活动,在解放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因“破四旧”而停止。直到1980年才得到恢复,换香民俗活动中断了三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过去人们“换香”,是为了祈求风风雨雨调雨顺,安居乐业,财丁两旺。这种旧风陋习,有违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发生质的变革。此外,“换香”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病。1984年,原琼山县委、县政府考虑到“换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经过集思广益,大家一致赞同用花来代替香。因为花朵人人喜爱,也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健康。有关部门大力宣传,破旧立新,张贴布告:“禁止换香,提倡换花花。1985年元宵节之夜,府城到处都是花的海洋,这样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变革,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社会素质的变化,体现了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安定团结,娱乐活动的健康发展,弘扬正气己成为当今换花节的主旋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赞。</p><p class="ql-block"> 下图:元宵节晚上,舞龙队在琼台福地表演,中间是维持秩序的武警战士和公安人员。</p> <p class="ql-block">  今年元宵节,琼山区以府城元宵换花为契机,推出“府城元宵换花文艺周”活动,进一步扩展了“换花节”的内容。在府城的大街小巷,挂起了各种各样的灯笼,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下图:文庄路、中山路和忠介路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  元宵佳节,游客到琼台福地游览,在关公庙里为关公上香。根据笔者的估算,进入琼台福地纪念馆的游客应该有四万人次以上,是琼台福地从2000年修复完工后,元宵节游客最多的一年,也是有关部门筹划、定岗位、定责任和维持秩序最好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  今年元宵节,除了本土游客外,还有国外的游客,第一次来参加府城元宵换花民俗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下图:这是德国游客,第一次来参加府城元宵换花节活动,第一次到关公庙里为公老爷敬香。</p> <p class="ql-block">  下图1:元宵节白天,这些游客中,有白人和黑人,他们在琼台阁关公铜站像前,听导游讲解琼台福地的历史和府城元宵换花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下图2:黑人美女正在烧香,准备为关公敬香。</p> <p class="ql-block">  下图:这三位是欧洲的游客在琼台福地游玩,与当地群众一起欢度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换香”民俗活动,由政府引导改为“换花”活动后,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后,己经走向多样化、民族化和地方化的新路。地方化:通过元宵换花民俗文化活动,让人们了解海口、热爱海口,激发建设海口的热情,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下图:“装马匹”</p> <p class="ql-block">  多样化:在换花的基础上,开展百门开春(首门比赛),千灯照春(街巷比赛),万花迎春(盆景花展),醒狮催春(舞狮摘青),体坛争春(球类比赛),艺苑唱春(琼前表演),游园戏春(游艺娱乐),书画颂春(书画展览),木偶闹春(木偶戏调演)等形式。</p><p class="ql-block"> “装马匹”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p> <p class="ql-block">  民族化:元宵节是民间艺术大汇展和民族特色展现的好时机,许多濒于绝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此时得以复活,重展精华,使年青一代领略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民俗文化艺术。</p><p class="ql-block"> 下图:文艺工作者在“装马匹” 的活动中,进行"踩高跷”的艺术表演。</p> <p class="ql-block">  地方化:通过元宵换花民俗文化活动,让人们了解海口、热爱海口,激发建设海口的热情,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游客在琼台福地游玩。</p> <p class="ql-block">  在府城元宵节换花的活动中,区里组织大批的医务工作者,在大街小巷设立医疗点,随时随地做好抢救患者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下图:这是文庄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在琼台福地设立的救护站,随时随地为患者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今年元宵节,在琼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级职能部门以琼台福地为中心,重点布局城区。在策划、布置、实施细则到定岗位、定责任等的这门功课中,下足功夫,他们以“府城元宵换花艺术周”这次活动为题目,写出了几十年来的好文章,向群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参与完成这篇作文的,有各级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职工,有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医务人员及社区志愿者,让我们为他们点赞!</p><p class="ql-block"> 薛武鹰</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4日晚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