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假的尾声裹着料峭春风悄然临近,教室窗台上的薄霜还未化尽,讲台上的粉笔已等着书写新学期的诗行。整理教案时,指尖摩挲着寒假作业里孩子们歪歪扭扭的“新年快乐”,忽然觉得这份职业像一株常青藤——冬日蛰伏积蓄力量,春日必将攀向更明亮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 焦虑偶尔会像窗外的寒风般掠过:新课表的节奏能否温柔托住每个孩子的步伐?假期后的小脑瓜里藏着多少待解的成长密码?那些精心设计的“开学第一课”,是否能成为破冰的第一缕暖阳?</p> <p class="ql-block"> 但心底翻涌的更多是破土而出的期待:想听走廊里此起彼伏的“老师过年好”,想看寒假日记里那些烟花、饺子与压岁钱的故事,想见证寒假悄悄长高的身影,如何在三月春风里伸展枝叶,更想继续做那个,为每一颗星星擦拭微光的人。</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细雪与嫩芽的私语,是寒冬向暖春的交接仪式。我们总在送别与重逢的循环中,被孩子们用最纯粹的成长力治愈:他们教会我们——所有时光的褶皱里,都藏着值得等待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把学生塞进作业本里的剪纸窗花夹进相册,给讲台插上一枝早开的玉兰。二月,愿我们: </p><p class="ql-block"> 在倒春寒里做不熄灭的炉火, </p><p class="ql-block"> 在新征程中当不慌张的摆渡人, </p><p class="ql-block"> 在翻涌的时代浪潮前,守住教室这一方锚定的港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