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话说古镇青岩的豆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饶昌东</p><p class="ql-block">(此文在贵州多家报刊登,又在日本被转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魅力·名镇展示",青岩古镇的历史文化及小吃在全国大显风采。其中多次提到青岩豆腐果。我在此不是在为它的工艺和销售打广告,而是抒发我从小到老吃豆腐果,感受老百姓通过吃青岩豆腐果传递的和谐亲密的道德意识,体现着青岩人民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青岩豆腐果是将豆腐切成小方块,用铁网折在炭火上用文火慢慢熏烤,再去蘸有青岩双花醋、香葱、蒜泥、酱油、辣椒面及在山上摘来的折耳根切成颗粒等佐料特制的辣椒水。边烤边吃,边吃边聊,围在炭火旁的人们在有说有笑中不知不觉地不知其数时,才兴致勃勃地离去。</p><p class="ql-block"> 从环境讲,人们一般都是围在院落中、石街边、家门口,坐在爱卫生的青岩人用刷子、瓜丝等洗得洁白见木纹的小木板凳上,并没有灯红酒绿的豪华,也没有音响的喧哗。纯朴的乡情民风,气氛何等亲切。慢慢煽火翻烤豆腐果的人一定是主人或细心人或有新鲜感的人。这个过程中,客气、热情、谦和的温馨使人们先有了好心情。先烤好的豆腐果一定是年青人恭敬地递给长辈或远方的客人,或者是长辈挑选发亮可爱的最软最黄的给晚辈们,情侣之间互递秋波相互谦让,多半是小伙子让姑娘先吃第一颗,那豆腐果还满实满载地灌满了辣椒水,其味美,不言而喻。孝悌为先、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道德风尚在吃豆腐果的过程中悄然地表达得淋漓至尽,而年青恋人则在吃豆腐果的过程中把埋在心中的爱恋体现其中。</p><p class="ql-block"> 邻居们会在一起吃豆腐果,拉起家常,摆到哪家的喜事、乐事个个为此庆贺。摆到哪家的烦事一经劝解,忧愁烟消云散。吃豆腐果时交流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倾听人生哲理,渗透道德的传承,获取了不少信息,增加了友情,高高兴兴离去。离去时你争着开钱他争着开钱,几十年前一块豆腐果二分钱现在也才一角钱,随你怎么吃八块十块钱就解决了问题。多么实惠,多么亲密。</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我读小学三年级,我们几个小学生知道我们老师的生日后,想个办法把老师请出来吃豆腐果,小心翼翼地用我们的小手烤好豆腐果递到老师嘴里,心中暗暗地祝福老师生日快乐。为了表达盛意,还买上斤把桔子,也在巴折上烤好,香喷喷的桔肉送给老师。园丁与桃李之间的感情,现在来领悟,何等纯真。</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吃过青岩豆腐果的人感觉吃得很香,一是氛围和谐,二是原来有个特别的辣椒水,酸中有辣,辣中生香,使人口胃大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使人觉得越吃越香,而越吃越辣最后只好勉强说"又香又辣留着胃口下次补吧",但往往又会在听人侃侃而谈时不自觉地再吃上一块:</p><p class="ql-block"> 吃过豆腐果的远方来客带点豆腐果回家去让家人们品尝品尝,主人家一般也都会给来客装上满满一袋:</p><p class="ql-block"> 现在条件好了,游客多了,吃豆腐果的环境也改善了:但吃豆腐果的方式延用了数百年依旧不变,青岩豆腐果的纯香不变,这种传递人们感情.体达人民和谐相处的道德意识不变,豆腐果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纯朴的豆腐果小吃确实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体现了青岩人民的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本文刊登在《贵阳文史》2006年第4期及《日语知识》《中国</p><p class="ql-block">地名》杂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这是20年前的忆文!作者现已愈八旬。将记忆犹新的幼到老之感悟,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