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韩石山赠我书法墨宝</p> <p class="ql-block"> “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试看潘郞精刻竹,胸无万卷待何如。”出自郑板桥的一首《赠潘西凤》绝句。</p><p class="ql-block"> 我的理解是:一些读书人缘因书读得多了,结果才高造物忌,反被诗书所连累,或莫须有,或文字狱遭人诬陷迫害,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我不得不引为憾事呀!</p> <p class="ql-block"> 我的乡间小庐有书房,书房里有多幅文坛朋友赠予的书画墨宝,其中就有著名作家韩石山老师的一幅书法作品《题郑板桥诗》。</p><p class="ql-block"> 让我感动的,韩老师竟然写了一横一竖两幅,全寄给我任我选用。我觉得两幅都好,左右为难,最后决定设置两个书房,全都挂上,一幅用镜框,一幅用条屏装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与韩石山老师相交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的,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先是信函往来“神交”多年,有一天他为撰写《徐志摩传》来到海宁,逢面以后我们成为知交,距今应该有三十年了吧!</p><p class="ql-block"> 我敬他为师,读他的书,也学他的文风,学他的语言。如我十多年前,因为写金庸遭受攻击,写了《卑鄙文人的行径》一文予以回击,学的就是韩老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法,竟然让论敌招架不住,沉默退却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此事,韩老师教导我:“中国文坛,不,世界文坛也一样,有一条铁律,谁也难以违拗,就是:凡大作家,必然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最明显的两个例子,一个是鲁迅,一个是胡适。当然,也可以逆推……”韩老师的这话,我记住了,于是,毁之谤之扑面而来时,我泰然处之……</p>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年近八旬却笔耕不辍,前年出版了长篇小说《边将》,今年又出了长篇小说《绒仙》。</p> <p class="ql-block"> “才高造物忌”一句出自清末近现代初许南英的《邱仙根工部付书王伯嵩索画梅,适余将之任徐闻,倚装作画应之,并题此诗》,原文为“从古天生才,原为造物忌”。</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的含义是,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往往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排挤。这是因为才能出众的人往往会威胁到他人的地位或利益,从而引起他人的不满和敌意。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遭人嫉妒而遭遇不幸或难以施展才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