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

五爪金龙

<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它处在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以西,又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的起点是乌鞘岭,终点是玉门关‌。主要涉及甘肃省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和嘉峪关市等。</p> <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历史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这条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了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节点。</p><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历史上曾被月氏人占据,后来又有匈奴人取而代之。秦末汉初左右,随着中原王朝逐渐崛起,这里成为汉朝对峙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据点。公元前121年,西汉名将霍去病率大军发动了两次战役,打通了河西走廊,从而决定了整个河西走廊的最后归属。</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与其雄浑壮丽的景色描述,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一直激发着无数人对河西走廊的向往。</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下旬我们从浙江嘉兴出发,历时2 2天,行程79 00余公里,往返途径江苏、安徽、山西,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省,自驾开启了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主要游览地的旅程。</p><p class="ql-block">从河西走廊回程途中,我们顺游了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宁夏固原的须弥山石窟、陕西的靖边波浪谷、甘泉大峡谷、延安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天的长途奔波,经安徽界首,过陕西西安,顺利到达甘肃兰州,开启了西域之行。</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它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负责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1908年(清光绪十四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1909年(宣统元年)8月19日竣工通行。1928年(民国十七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博物馆内张骞出使西域塑像。</p> <p class="ql-block">甘肃武威在古代称之为凉州,又称姑臧和雍州。‌这些称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它享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称。武威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大将霍去病率军击败匈奴,彰显了汉朝的“武功军威”,因此命名此地为武威。‌</p> <p class="ql-block">武威市区的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历史十分悠久,雷台上面筑有一座道观,即:雷台观。</p> <p class="ql-block">1969年9月,武威当地农民在挖战备防空洞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古墓,即:雷台汉墓,经过清理发现,这是一座以雷台为封土,有着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三间耳室,全长40多米,墓室总长19.34米,最高处4.5米的大型砖墓。其规模在整个河西走廊等地所发现的墓葬中都是最大的。</p> <p class="ql-block">据考,武威雷台汉墓的年代为东汉晚期,考古学家将其年代界定在东汉灵帝中平三年至汉献帝期间,即公元186至219年左右。墓主(张姓人士)身份在专家中有多种说法,一直众说纷纭没有最后定论,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迷。</p> <p class="ql-block">该墓在历史上虽然数次被盗,但仍然出土了各种器物230余件,墓中铺地铜钱近3万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就是一套由铜人、铜车、铜马组成的铜车马仪仗俑和名闻天下的国宝铜奔马(马踏飞燕),该文物于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2002年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始建于后凉,塔及寺院在唐代时大力扩展,明、清皆有修缮。是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功绩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344—409年),原藉印度、生于新疆库车,中文译名童寿,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首,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深入地用汉语传播佛经的人,开辟了译经史上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生前发誓:“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并留下遗嘱,死后将舌头葬于姑臧。公元409年鸠摩罗什逝世,当时的凉州人民为纪念他,在姑臧修建了罗什塔,并尊遗愿将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埋葬于塔下。</p> <p class="ql-block">石窟艺术是佛教神学观念和宗教文化相互作用下生成与发展的结果,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艺术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等。</p><p class="ql-block">石窟最早在印度和中亚诸国风行。我国汉代最早的一批石窟寺是敦煌莫高窟、‌武威天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武威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创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397—439年),并于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天梯山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也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石窟鼻祖”之称。</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石窟艺术作品丰富多彩,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袭,仍然展示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一些雕像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逐渐消失,但仍有一些完整的壁画和佛像幸存至今。蔚为壮观的艺术宝库每一处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感慨到了艺术的不朽。</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千佛洞‌石窟群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距离张掖市65公里左右。该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石窟之一。马蹄寺的由来是传说中的天马曾在此地饮水时踩下了一个马蹄印,又有一说,某高僧骑着一匹白马路经此地,白马留下了马蹄印故得此名,而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了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普光寺马蹄殿。</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石窟群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凉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个石窟群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与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塔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p><p class="ql-block">这里最初由前秦大儒郭瑀率领弟子为读书讲学而开凿,后逐渐发展成为佛教圣地,成为僧众聚集之地,香火鼎盛时僧人曾多达1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是一座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是马蹄寺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佛洞有近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宏大,如今现存的寺院旁山崖上开凿出的数百个佛龛,在这些凿于峭壁上的佛龛里塑有佛像或佛塔,于是“千佛洞”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山西悬空寺是中国最惊险的寺庙,可当你看到这座修建在悬崖之上的马蹄寺时,你会发现这座寺庙比悬空寺更为险峻,因为它完全悬于崖壁之上,底下竟没有一根支撑柱。</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三十三天石窟。</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天石窟是马蹄寺的核心部分,开凿在百米多高的红砂岩壁上,层层叠叠,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是中国唯一一座上下甬道修建于山体之内的石窟,每一层都蕴含着古人卓越的建筑技艺。民间流传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上三十三天真遗憾”的说法,途中遇到从上面下来的游人纷纷感慨“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它三十三天呢?因为佛教认为到达“三十三天”的人可谓功德圆满,它是佛教修行的一种境界。</p> <p class="ql-block">下层通往上层的在山体内开凿出来的甬道。</p> <p class="ql-block">尊胜塔与菩提塔</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千年风雨,却依旧屹立在悬崖之巅。如今,这里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圣地,更是一座文化的瑰宝。走进这片神秘的区域,仿佛穿越时光的长廊,可以感受到古老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地处祁连山北麓。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典型的丹霞地貌。张掖丹霞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七彩丹霞映入眼帘的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山峰,起起伏伏,像层层叠叠的海浪,层次分明,红棕色的山峰细细分辨,还有许多颜色嵌在其中,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不是女娲补天时掉落人间的五色石。</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是大自然最得意的调色作品,走进这片斑斓之地,仿佛置身于梦幻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冰沟丹霞距离甘肃张掖市45公里处。是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景区之一,它是中国干旱地区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同时也是中国发育最完整,造型最为奇特的丹霞地貌之一。</p> <p class="ql-block">冰沟丹霞海拔1500米至2550米之间,景区总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广泛分布着丹霞崖壁、石墙、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态,尖峭挺拔,连绵不断,气势宏伟,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p> <p class="ql-block">金塔沙漠胡杨林位于甘肃酒泉市金塔县城以西的潮湖林场,它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那里有着上万亩胡杨林,大部分为野生胡杨,以及部分后来人工栽培的胡杨。</p> <p class="ql-block">金塔胡杨林分布密集,长势十分良好,其规模居甘肃全省之冠,金秋十月的胡杨,绿色的树叶有的已经逐渐变黄,在湛蓝的天空下,成为荒芜沙漠中明媚灿烂的一景。</p><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还稍早了那么一点,胡杨林树叶绿黄相间还差点火候,没有看见那一抹金黄。</p>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坐落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敦煌市。莫高窟最初由乐尊和尚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凿,此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不断建设和扩展,前后延续约1000年,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南倚祁连山,北枕黑山,地理位置十分险峻。</p><p class="ql-block">嘉峪关地势险要,建筑雄伟,南北两翼的古长城全长约60公里,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是万里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凭借其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这里历史上曾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p> <p class="ql-block">明代名将冯胜,公元1372年,率军西征,征战中屡屡大败元军,在嘉峪关见此处地势险要,是从西域进入内地的咽喉要道,便在这里修建了嘉峪关隘口,从而结束了嘉峪关有关无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隘口两侧连绵不断的古长城,一直修到了远处山边。同时,我也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古长城外看到的是一片不毛之地的荒芜,而长城内且是一片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看着嘉峪关景区一段段的文字介绍,抚摸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我仿佛看到了古代边关将士在戍边时的辛勤和坚韧。也仿佛感受到这条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商贸走廊曾经的繁华和喧嚣。</p> <p class="ql-block">这次出行,我们充满着梦想踏上了西域这条古老的通道,车轮滚滚行走在河西走廊上,仿佛脚步踏进了历史的尘埃,走一路、看一路,眼前的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从兰州、武威、张掖、酒泉等地一直到了河西走廊的尽头——敦煌和嘉峪关。沿途领略了巍娥的祁连山脉、古老的长城和金塔胡杨林,游历了世界石窟壁画艺术瑰宝莫高窟等一系列的石窟和美伦无比的丹霞地貌、深川峡谷,参观游览了馆藏文物十分精彩丰富的甘肃省和武威市博物馆、以及寺院和沿途城市的风土人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略河西走廊的独特魅力,</span>撷取着河西走廊上的那一份绚烂瞬间,增长了阅历,丰富了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跨越漫长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p> <p class="ql-block">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八千年历史看甘肃”。尽管对这一说法业内人士认为有待商榷,但甘肃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历史遗迹,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源和历史记忆。无可厚非的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西走廊之行,每一个点都使我们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每一处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印记,时时刻刻在静静地向后人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