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林先生为学生(也为自己)所写的一首小曲。因通篇都是用的“撮”这一个指法,类似《普安咒》,但比后者要简短很多。作此曲,即是为了练习“松钟功”,故名《钟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友仁老师的“松钟功”:就练个“撮”的指法。要求是:坐定身体,调匀呼吸,等余音散尽后再弹下一个音,如寺庙里敲钟的声音。时间长了会感觉一坐到琴前心情就非常放松,外界再怎么嘈杂,对着琴就似乎身在山林之中,很是愉快。在林老师家弹琴,外面就是嘈杂的大马路,来林老师家的客人也不会刻意地保持安静,谈笑的照旧谈笑,但是弹琴的人始终不会受任何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心远地自偏吧!</p> <p class="ql-block">林友仁老师教右手指法,一开始就要求指节不动,摆好正确的手势后贴在弦上(不能把弦压动),然后整个手往前推,弹出爆发力。时间久了,就能去除掉一切不必要的动作和用力,就能体会到类似于太极拳的“松肩沉肘”的放松感,就能做到从外表看一点也没用力的感觉,但出来的声音非常浑厚沉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个比方来说,同样是砍东西,小刀和斧子的刃口并没有太大的分别,但是斧子就让人觉得特别给力,其原因就在于斧背本身的重量。因此高手和低手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将全身的力量在放松之后集中到触弦点。做到将力量集中到触弦点后,采用怎样的指法外形其实是并不那么重要的。成公亮老师在《秋籁居琴话》中说要凌空下指,要“击”不要“推”,姚公白老师教姚门指法时也特别强调小关节的灵活,表面上和林老师的教法矛盾,但本质其实是相同的。弹琴,说到底,就是要让人越弹越舒服。感到不舒服,甚至弹出颈椎病什么的来,那就肯定是弹法出问题了。其实弹琴用得最多的就是勾挑两个指法,而在“撮”中,两个指法都得到了练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专辑“雪夜闻钟”在国内推出。此题不但指林老師所用之琴名为“雪夜钟声”,亦暗指林老師在教学时独创的“松钟功”以及为此练习所写的《钟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夜之宁静,钟声之雄浑,当林老師琴乐理念与风格的最好写照。</p> <p class="ql-block">林老师言:</p><p class="ql-block">1、弹琴,首先是要成为有修行的人、淡泊名利的人。弹琴不要设计,不要处理。一但人为地、刻意地设计了、处理了,就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弹琴之人,意必在先。意在哪里?意在指下,意就是要出寺庙里那种深沉洪亮的钟声,让钟声进入身体,或者让我进入琴声中,得心应手,体会到钟声即我,我即钟声。彼此融合之后,天地间便只剩下钟声,除了钟声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杂念。杂念多了,就不在琴里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弹琴要去除所有的念头,不要担心弹得对不对、人家喜欢不喜欢,只一门心思想着寺庙里的钟声。集中一个念头,别的念头就没了,就好像古人在闹市中念书,全神贯注时,外部的杂声都没了,自己也没了。</p><p class="ql-block">连自己都没了,哪来的观众?哪来的好不好?还有什么好紧张?当你进了琴声之中,别人也就进了。别担心别人,先担心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无我境界如何达到?便是从一个“撮”入手。撮,空弦不空,里面的内容无法言说。练习“撮”,追寻寺庙钟磐之声的感觉,达到心手合一、人琴合一,弹琴便能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手腕要处于自然状态,才能气血畅通。所谓自然状态:一是指按照手指的自然排列位置下指。弹低音时,多用中指、名指,离岳山近些,出音亮些;弹高音时,多用大指、食指,离岳山远些,出音则柔些。七根弦的触弦点并非在一条直线上。古人设计的琴弦十分科学,低音暗,高音亮,正好用手指的自然布局来调节。</p><p class="ql-block">二是要沉肘。正确的姿势就是自然的姿势,觉得舒服就行。臂、肘、腕都要自然下垂,自然的东西永远是美的,自己弹着也舒服。古人琴谱上所画的手势,只能看,不能学。紧张、僵硬、做作的姿势,都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三是用耳朵弹。不要搞机械教条,触弦点固定在几分几,不能变,这是不对的。声音要服从耳朵听到的效果,不要把耳朵废掉。我在学琴初期,曾经用手弹琴弹了好长一段时间,当时还对手上的力度很满足。后来才知道,那些声音太暴太燥。</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要用耳朵弹,就是指用耳朵来辨别声音。乐器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弹古琴用弹琵琶的力度,肯定受不了。有人弹的不是响,是燥,用频谱仪测,那个音肯定不纯。不用耳朵用手弹,对声音是麻木的,没有感觉的。好的声音朴实、饱满、不媚,它们的形成有赖于一种自由落体般的力,从臂膀传来的来自身体内部的深沉、放松而灵活的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突然快、慢是西方人的思维。中国传统是渐变的,有自然发展的过程,不是方块豆腐,直上直下。中国人的快慢之间有过渡,好似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个快慢要自然,不能突兀,要让别人心里有准备。</p><p class="ql-block">句子怎样断,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处理也不一样。面目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行,要有交待。不该断的断了,该断不断,都不行。如何断?关键是跟人的气息相一致。当断不断,气息就易急促。这得靠自己慢慢琢磨、慢慢体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琴为心生。这个心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别人的心。弹琴是表达自我,而不是为了人家的掌声。合者留,不合者去,那是听琴者的事。我就是这样弹,我就是我,始终以真我示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