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昵称 :陈年老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 篇 号 :45438833</span></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4日,我和家人来到了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这座公园又名海口火山口公园,它位于美兰机场西15公里处,是海南省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具有突出重要价值的世界级旅游景区,该地质公园属地堑——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八千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走进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大门,犹如进入了玄武岩的石头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难想象到,万年前,这里曾是世界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沸腾炽热的火山熔岩像一条条金龙从这里横空出世的情景。万年后,沧海桑田,这里完全被雨林景观覆盖,雨林之下,仍完整保存着火山地貌遗址及熔岩隧道,这世界罕见的火山奇观展露在我们的面前,成为地质学家眼里的天然火山博物馆。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群地质公园。更为惊喜的是,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具有突出而重要价值的世界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这里到底有哪些奇观和惊喜吧。我们来到这个图案前拍照,别小看它,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由火山先民创造的火山图腾,这个图腾,展现出火山人先民的聪明和智慧。它把万年火山的千年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千百年来火山人家的房梁上都刻有这个图腾,它圆润流畅,站在它的身旁,似乎能感到它的温度,就像一座随时喷发的火山,烈焰升起,激情澎湃。你看它像火、像山、还像人,充满生命的张力。火山人把心目中的吉祥,蕴含于深邃的图案之中,千百年来,让富有深意的想象力的造像,变成一种信仰,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火山子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漫步于景区古石器街,这些都是古时火山先民们使用过的生活用具。这些石器的名称叫石臼,是用火山石凿成用于盛放谷物的容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石山觜,这里是火山喷发凝却的玄武岩塑造的奇特地貌,岩峦起伏,峥嵘壮丽。石峰之上,一组组岩画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而传奇的人文故事。古人们常在此地吟诗作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印记。明代郑廷鹄的《石山》诗便是其中一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马岭开屏嶂,崚嶒出万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石田薄云际,丹灶在人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白玉飞仙去,金牛何日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清风岩下树,空对鸟关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诗中描绘了通往马鞍岭火山口的壮观景象。万峰嵯峨之中,马鞍岭如屏障般展开,独显崚嶒之势。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火山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垦出一块块赖以生存的农田,山间飘荡着火山人家的炊烟。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山水画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诗中的白玉,说的是南宋诗人著名的道教南宗创始人白玉蟾,他的故乡即是海南琼山。白玉蟾终身修道,据说晚年96岁于海南文笔峰飞升仙国。金牛何日还?金牛也是流传于海口的神牛下凡,帮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一段传说。清风徐来,岩下树木摇曳,流水人家,鸟语花香,火山熔岩区域一派和谐宁静的自然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这幅火山岩画可以看出,火山先民用手握的大棒槌捣碎谷物,他们舂米的工具主要包括石臼、石杵,他们还发明了脚踏碓和槽碓,大大提高了效率。舂米的过程是将谷类放入石臼中,用杵捣碎谷物的皮壳,再舂出壳内的米糠,剩下的米粒则是能够食用的白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山南宗道教祖师白玉蟾岩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号琼山道人,世称紫清先生,是南宋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壮丽,充满灵性,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他的诗作不仅在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充满了对道的追求和感悟。《契妙》一诗充满了禅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道的追求。诗中写道:“契妙堂中静养神,神凝气聚一壶春。青山绿水无非道,翠竹黄花有几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静养神气的场景,还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道的无处不在,感叹真正能领悟其中真意的人却寥寥无几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玄武石洞(仙人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跨过石山不远,我们来到了“仙人洞”。走进这个由玄武岩构筑的石洞里,体验清凉、幽静和神秘的世界,瞬间感觉时光倒回八千年。这些石头曾经有着高温汹涌奔放如火龙一样的生命经历,它们是火山熔岩在地表流动冷却后形成的玄武岩石块。抚摸石洞中这些石头,突然有当一回地质学家的冲动,去揭开这些岩石生命中曾经流动的痕迹,感受它的经历和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几年,我曾去过湛江的湖光岩寻探,从雷州半岛玛珥火山绵延至海南岛,众多休眠火山静静伫立,它们的地质年代可追溯至新生代第四纪,而最后一次喷发也发生在八千多年以前。这一连山跨海的雷琼火山带,如今在海口附近得以浓缩,形成了一处独特的雷琼火山地质公园。园内,以马鞍岭为代表的火山群汇集,各类火山地貌一览无余。从玄武岩浆的喷发到蒸汽岩浆的爆发,熔岩流、熔岩堆、熔岩隧道以及岩渣堆、低平火口等景观无不栩栩如生,且保存之完好,实为火山科普的绝佳教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眼前这些规则的多边形石柱原以为是人们开采时精心切割而成,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竞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种节理是高热的熔岩在急速冷却过程中因体积收缩自然形成的。这种现象在地理学中称作玄武岩柱状节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节理柱以六边形或五边形最为常见,大多数节理面平直而且相互平行,节理柱的直径从几厘米到数米。许多与火山岩有关的地质公园中均可见到柱状节理形成的地貌,如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玄武岩)以及中国香港国家地质公园(流纹质火山岩),均可见到这种地貌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块石头是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浆岩,红色火山岩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同时还会呈现出深褐色或黑色的变化。其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孔洞和气眼结构,常带有流纹状的花纹图案,这使得它在外观上别具一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山岩为何有红色的呢?原来红色火山岩是由中酸性岩浆喷发形成,富含铁氧化物,在特定的氧化条件下,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使岩石呈现出红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山石的颜色和特征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来到雷琼火山科普馆求取答案,原来,火山石的颜色和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其成分、形成条件以及晶体结构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先,火山石的颜色通常与其矿物成分有关。例如,富含铁和镁的火山岩(如玄武岩)往往呈现出深色,通常为黑色或深灰色。这是因为铁和镁矿物(如辉石和橄榄石)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结晶体,吸收了较多的光线。相反,富含硅的火山岩(如安山岩或 rhyolite)则一般呈现出浅色,可能是灰色、粉色或红色,因为其中的长石矿物(如石英和钠长石)在光谱中反射较多的光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次,火山石的纹理和气泡结构也与颜色有关。气泡形成的火山石(如浮石)表面通常呈现较轻的颜色,这是因为其内部大部分是空洞,密度较低,光线在穿透时会被大量反射,从而使其较为明亮。而一些结晶结构很好的火山石(如流纹岩)则可能因为结晶体的分布与排列影响到其颜色深浅和光泽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环境因素(如熔岩流动的速度和冷却的方式)也会影响火山石的颜色。例如,快速冷却会形成细腻的晶体结构,使石头颜色均匀;而慢速冷却则会形成较大晶体,颜色可能不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是大开眼界,眼前这些火山羊栩栩如生,它们瞪着警惕的眼睛,这只是一组雕塑,旨在告诉人们,火山地区先民,自古以来,还有靠火山植被生长的黑色羊群,构成火山地区生物的多样性。火山雨林栈道绿意盎然,四周滋生着高大的古榕树和野生重阳树及露兜、龙眼,还有花梨、沉香等珍稀植物,给人带来生机与绿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沿着火山雨林栈道来到火山地貌遗迹玄武池旁。碧绿清澈的湖水在雨林景观的掩映下有一群小鱼在游荡,池水的中央雕塑着一只金龟,金龟的身上盘踞着一条灵蛇,仿佛正在和金龟对话。那是一个令人感到深邃而神秘的画面,望着这火山玄武池,更加加重了我们对火山的敬畏。我不禁联想到易经中的玄武。玄武,中国古代神话里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它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玄武,即是由龟和蛇组合而成的一种特别的灵物,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在八卦中为坎,于五行中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同时也是天之北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越来越感到神秘,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深奥了,一时半会儿还真的弄不太懂,还是让我们继续往火山口进发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跨过石门,迎面一条火山巨龙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是一条火山岩雕刻而成的龙,那栩栩如生的模样,龙角、龙须、龙鳞,龙嘴里还吐出细细的“龙涎”,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据说龙嘴里吐出的水是“圣水”,其实是山上的火山岩滤下的矿泉水,对身体极其有益。不少游客争先用纯净水的瓶子去接,喝起来甘甜清冽至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火山口地区的火山民居。门前一块石碑,详细介绍了火山民居历史、规模以及建筑用材,从中我们了解了火山的远古文化。民居由四四方方的火山岩堆砌而成,屋顶的灰色瓦片成排垒成一条条排水通道。屋旁,陈列着甘蔗榨汁器、五谷脱壳器、钩犁、耙、躺柜、石缸、石盆、石臼、石磨、木器等许多火山地区自古以来的生产生活用具。触摸这些记载人与石相伴的火山文化衍化而来的实物,我们不得不钦佩火山人的智慧。他们巧妙地将火山岩磨平,凿成各种实用生活用品,达到人石合一的境界,着实令人称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座土地神庙,火山先民留下的古迹。神庙前还有新鲜的贡品,让人看到火山子孙对信仰的执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漫漫而修远,一路攀登,一路观瞻,对火山文化和火山人,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到达火山口,寻探那里火山喷发的近距离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参观后留言说:我们参观了集地质、生物、人文历史多样性为一体的“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这是一次美好的经历。我们欣赏了壮观的热带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将邀请更多的国际团体与我们一样分享这样的奇妙的印象(未完待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请继续阅读下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参观后留言的碑记。</span></p> <p class="ql-block">火山口就在前边,我们继续努力的向上攀登,攀登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文编辑/陈年老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图摄影/茵彤、陈年老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背景音乐/遇见萤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欢迎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