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游之一...豫见!

Frank冯小川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8日,洛阳天气晴好,上午10时许,我们踏上了回汉探亲之旅途。</p><p class="ql-block">路经平顶山叶县,我们参观了叶县旧县衙。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唯一的一座明代五品县衙建筑。县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现有建筑群由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县衙采用中轴线布局,由中轴线及东、西两侧副线三部分建筑群组成。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大门、仪门、二堂、三堂等主体建筑东侧副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监狱、厨院、知县宅等建筑;西侧副线上有西群房、虚受堂、思补斋、南北书房等建筑。这种布局融合了中国南北方建筑特点,既体现了北方庭院式建筑布局大方、左右对称的特点,也有南方小巧独立、组合灵活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从建筑的规模、形式以及装饰等方面都能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大门的门钉、漆料、门环等都反映县衙属于五品等级,大堂卷棚的天沟罗锅椽勾连搭结构也是其等级的体现,且为现存县衙建筑中的唯一存在。</p><p class="ql-block"> 县衙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形成明三暗五的开间格局。明间外檐悬挂“叶县县署”金色黑底大字匾额,檐柱上书有楹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p><p class="ql-block"> 面阔五间,建在台基上,堂前与月台相连,月台之上建有卷棚三间,卷棚与大堂主体相连,结合部采用天沟罗锅椽勾连搭。大堂楹联:“我如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戒石铭位于大堂前小广场上,碑高2.1米、宽1.28米,厚20厘米。正面书写“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有黄庭坚所书官箴:“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p><p class="ql-block">县衙内的仪门、萧曹庙、土地祠等建筑都属于中国古代衙署吏治文化的体现。仪门中门非庆典、祭祀等重大事件不开,东侧为“生门”,西侧为“死门”。生门一侧的萧曹庙供奉着西汉名相萧何、曹参,死门一侧的土地祠供奉土地。</p> <p class="ql-block">虚受堂和思补斋各建房三间,分属两个封闭的庭院,在建筑群的西侧副线上。虚受堂是知县受到朝廷或上峰嘉奖表彰后,思忖是否愧对的地方;思补斋是知县反省自身工作失误后,想方设法弥补工作不足的场所,两座建筑都是现存县衙建筑中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叶公好龙的故事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楹联文化丰富,县衙中匾额、楹联等戒勉文化是古代吏治文化的重要部分。如大堂卷棚匾额“天地正气”为清末才子于右任手书,大堂匾额“明镜高悬”,二堂屏门上方有金字匾额“清慎勤”,三堂匾额“清如镜水”等,这些匾额和楹联都起到了警示官员要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当日离开叶县,我们在舞阳县贾湖遗址附近住宿。抵达贾湖遗址,已是夕阳西下时。</p> <p class="ql-block">19日,我们在贾湖遗址参观。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北临灰河,南依泥河,东接泥河洼蓄滞洪区。</p><p class="ql-block">贾湖遗址距今约7500-9000年,是新石器时代中期重要的代表性遗址。</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原舞阳县博物馆馆长朱帜首次发现,1983年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考古发掘,先后历经8次发掘,出土文物6000余件及大量人类骨骼、动物遗骸和植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骨笛用丹顶鹤尺骨制作而成,大多7孔,个别为2、5、6、8孔,具备五声、六声甚至完备的七声音阶结构,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为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五声至七声音阶乐器。 </p><p class="ql-block">墓葬中随葬有成组龟甲,内装石子,从龟甲的8、6等偶数组合和内装石子看,贾湖人可能已有正整数概念,并认识了正整数的奇偶规律,存在用龟甲内石子占卜的现象。 </p><p class="ql-block">从龟甲、石、骨、陶器上发现了20个左右的契刻符号,与汉字的基本结构、组合方式、书写特征基本一致,很可能已具有原始文字性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在吹奏出土的骨笛,据说这支骨笛出土后仅被吹过这一次,随即被永久性存放保护并展出。</p> <p class="ql-block">遗址出土了为数不少的绿松石,以圆形、三角形穿孔饰为主,基本作为个人装饰品,装饰头、耳、颈等部位,其产地研究表明当时可能已有远程贸易的存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贾湖遗址的多项发现,创造了若干个世界'最早'(见图)。我们的先人9000年前就发明制作了骨笛,且三音、五音、七音等均有骨笛出土,我们惊叹先祖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在武汉待了约一个多星期,大年初二,我们从武汉出发去湖南、江西,然后2月4日绕开湖北直接转道安徽进入河南信阳固始县。</p><p class="ql-block">固始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南依大别山,北濒淮河,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是河南面向华东的东南大门。</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固始夏、商属蓼、黄国地,东汉建武二年,光武帝刘秀取“欲善其终,必固其始”之意,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固始由此得名,建县至今近2000年。</p><p class="ql-block"> 固始孕育了楚相孙叔敖、“开漳圣王”陈元光、民族英雄郑成功等历史人杰,被誉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月5日,我们从固始县出发,拐道许昌,参观曹魏古城,同时光顾时下火爆的网红店胖东来。</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雄踞许昌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许昌成为曹魏文化发源地,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许昌是曹魏历史文化的展示高地,《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三国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p> <p class="ql-block">光顾了胖东来中心店后,2月6日,晴天,我们由许昌返回洛阳,结束了2025年首度国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