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图:笨笨的猫</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60870132</p> 走进南丰祠,看过曾巩纪念馆、孙墨佛孙天牧书画馆、雨荷厅之后,我来到明昌钟亭,明末始建的晏公台,四面八柱, 宝顶双檐。亭中悬挂原在湖南岸钟楼寺的金代明昌年间(1190~1196年)所铸8000公斤古钟。<div> 走下台阶,沿左侧行走,你会看见藕神祠,供奉宋代妇女装束的藕神彩塑,依据清代奉李清照为藕神。墙上绘有壁画,画的主要藕神传说和明湖风光。其情其景,正如祠联所书:“是耶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div><div> 前立柱楹联为:“一盏寒泉荐秋菊 三更画船穿藕花”。</div> 走出藕神祠,走到主路,你会看到乾隆的御笔“福气”,走入大明湖,赏风景名胜,观名人书法,游学中,我们得到文化的熏陶,何乐而不为呢?<div> </div> 来到感应井泉,只见池之中部,有汉白玉石雕鲤鱼两尾,一坐金童,一坐玉女,一持莲叶,一持荷花,憨态可掬。两鲤口系铁链,扯起一方孔铸铁圆钱,方孔中悬挂小铁钟一口。人在池上,以圆铁板掷小铁钟,击中即有水柱自井中喷出,由声控使然,以娱游人。 这是1999年修复后,立碑纪念《重修感应井泉记》。 北极阁紧邻感应井,高高的台阶需要仰望,中间光滑的坡经过无数次孩子的坡降,已经透着光亮。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厚重感,俺屏气凝神的走进正殿,不敢抬头仰望。 正殿佛龛内,塑有真武坐像,手持宝剑。两侧侍金童玉女。神龛前下方分别站有火、水、龟、蛇四将。 殿内东西山墙上,绘《真武大帝武当山传奇》壁画,其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置身于庙台之上,视野开阔。远可眺望重峦叠嶂的群山,近可一览秀丽多姿的明湖景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观景的理想去处。 启圣殿为明成化初年德王朱见?建,塑有圣父母的坐像。左右两侧侍有玉女,各持石榴仙桃。墙上壁画,皆为演奏、舞蹈、献果等祝寿场面。 真武庙内的壁画仔细看,挺有意思。或许每幅图都有一定的寓意,虽未能研究明白。但祈福等的概念应该是没问题的。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种虔诚的心走北极阁,看着一幅幅壁画,精美的画卷,让心绪飘扬。</p> 看着墙壁上精美的壁画,突然想起曾经去过山西浑源,看过永安寺和律吕神祠内的壁画,虽内容不相同,但色彩艳丽,光彩夺目。 有人说古代的壁画绘画工艺复杂,远比我们现代要繁琐更多。尤其是颜料比我们现在的化工原料强太多。古代的壁画尤其是寺庙等宗教场所,基本上都是选择使用天然矿物颜料。 壁画多以佛教等宗教信仰的《华严经》、《法华经》等作为主旨,经过工匠师傅用心绘画,可以历经千年不褪色。所以说,有时候俺更佩服工人的匠人精神。 看着这些壁画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源于生活,美赏生活;源于艺术,集成艺术;源于世界,分享世界。认真观察,有的壁画我们可以看的明白。 启圣殿也称父母殿,供奉的是真武神君父母。其实我们做儿女的,更应该孝敬自己的父母,中华美德也是以孝为主。 就像下面肌肤壁画,几个童子在空中舞蹈,姿势优美,两只仙鹤在空中翱翔,最起码表现得是喜庆的氛围。有个童子手抱仙桃,或许是为哪个老神仙祝福祝寿。 壁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古人通过想象力,对那个时代天空的想法也会形成在壁画当中。每个人都有着飞天的梦想,所以把艺术升华,让后人有更多可观赏的精神文化。 通过查阅资料,这里是供奉真武神君父母的启圣殿,这些壁画是《乐妓献寿图》,一个个婀娜多姿的美少女或歌或舞,或弹或吹,一场别致精美的舞会,让神君父母乐享其中。 走过大明湖,让俺意识到了,路上的学习更重要。记得毛主席曾讲过:实践出真知。书本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要到现实中检验。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一直都会有人说:读书万卷,但死读书、读死书,太僵化。行万里路,更是对已学知识的温故知新,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