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 天姥山(上)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天姥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境内。</p><p class="ql-block"> 天姥山,又称天姥、 天姆山、 天姥岑、天姥峰、天姥岭等,是一座山峰。根据词源学和地名学分析,“天姥山”为古代神话传说类地名。 </p><p class="ql-block"> 有多种关于天姥山得名的说法,包括“天姥”说、“髽女”说和“天台之姥”说等。其中,“天姥”说出自张勃《吴录·地理志》,“髽女”说出自民国《新昌县志》,“天台之姥”说出自明王士性《入天台山志》等。</p><p class="ql-block"> 天姥山得名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秦汉时期西王母神话演化流变的重要时期契合。可以说是西王母神话造就了天姥山之名,天姥山也是西王母神话演化流变东移的历史见证。据传,“登者”即于越先民是天姥山最早的命名者和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 浙东唐诗之路·桃源仙境之誉 </p><p class="ql-block"> 天姥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境内,属于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p><p class="ql-block"> 以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著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在诗中把天姥山的气势描绘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会墅岭,扼天姥山北道口,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岭上台地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望见天姥主峰拨云尖,因山顶常萦绕白云,故名。</p><p class="ql-block"> 登山回望,群山为小,北有芭蕉、斑竹两大山(即大尖、细尖)遥遥相对,南有王会、牛牯、万年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莲花峰拜倒脚下。山上有姥姥岩、天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p><p class="ql-block"> 桃源东濒沃洲,南倚天姥,是著名“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有桃源仙境之誉。相传此处为汉时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姥山采药遇仙涉足之遗迹。如采药径、仙人洞、棋盘石、惆怅溪等。而逆溪而上的班竹村口的司马悔桥又是唐代隐士司马承祯奉诏出山经此大悔之处。由此而构成娟秀迷离的桃源山水。</p><p class="ql-block"> 南朝时,谢灵运出仕永嘉, 伐木开径,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成为古代山水诗的鼻祖。后历代众多诗人慕名前来,留下了诸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天姥龙潭:从儒岙镇庄山自然村进去,行二三里。两岸危崖壁立,林木森森。溪嶂怪石累累,瀑潭相叠。瀑多而奇,有虎哮瀑、龙吟瀑、含羞瀑、跨马瀑、五级瀑。潭多而怪,有畚箕潭、米筛潭、元宝潭、四角潭、大龙潭。</p><p class="ql-block"> 两个潭更奇特,一是“哒粥潭”,因为瀑急潭深,水花往上扑溅,酷似一锅刚煮开的粥直冒热气。另一个是“跌落水”,那瀑泉从高达30多米的削壁上陡然而泻。经过千百年的冲刷,山涧顽石有的成了农家器皿:捣臼、木勺、面杖、磨盘。有的酷似动物:狮、虎、猫、狗。龙潭坑一带,诸如吊兰、鱼鳖草等。</p><p class="ql-block"> 上龙潭坑,最好选择在大雨过后的第二天。那山涧之水,穿过累累顽石,汹涌而泻,恰似万马奔腾一般,其势壮观之极。</p> <p class="ql-block">附注:曾为新昌大佛寺栖光宝塔整塔九层创制净土佛国工程之缘游历天姥山,部分图片拍摄当下,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