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张家堡元宵文艺晚会

杨观达

<h1>  欢天喜地迎新春,喜气洋洋闹元宵。</h1><h1> 2025年的元宵之夜,张家堡社区文化礼堂内灯火辉煌,张家堡社区联合龙港市老年大学一起在文化礼堂举办“乡土情深,文化共融”--张家堡文艺走亲元宵文艺晚会。</h1> <h1>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傍晚六时整,晚会正式开始,主持人杨作静、杨观桥介绍了龙港市平等第一社区联合党委吕祥发书记等十多位嘉宾,接着张家堡社区杨帮对书记和龙港市老年大学吴联珠校长先后致词。</h1> <h1>  杨帮对书记说张家堡是江南垟的千年古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金斗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环绕在张家堡的周围,缓缓流淌的河水,滋养着这片沃土,也滋养了一批批地道的张家堡人。</h1><h1> 如今这些离乡的游子怀着对亲人的想念,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展示他们的才艺,为了丰富家乡亲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一台富有乡土风情的艺术走亲晚会。</h1> <h1>  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和《八月桂花遍地开》开启了晚会的序幕,民乐是富有中华传统的器乐,改革开放之前,每逢红白喜事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支民乐队活跃于村头巷尾,奏响出一曲浓厚的乡土韵味。</h1> <h1>  接着,由龙港市老年大学京剧班表演的《宗保诞辰心欢畅》,张家堡社区80%以上村民姓杨,这支《杨门女将》里的京剧舞蹈片段展现了杨家将的英勇与坚强,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鼓掌。</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h1><h1> 200多年前的乾隆年间,杨世和老师的祖先从张家堡移居到凤江三垟,在那里落地生根,并且创造了三垟的粬和酒,但那浓浓的酒粬味并不能减少他们对故乡张家堡的深深思念,于是他现场为大家演唱浓郁思乡之情的歌曲《老家》。</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几度春风看花开,我伴梅花报春来。</h1><h1> 杨观宜儿时陪伴祖父母在张家堡长大;杨观宝小时候在张家堡读过书,成年后在福建的剧团工作,后来闯荡商海。他们和许许多多的张家堡游子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又回到了梦中的故乡。他们用自己淳厚的歌喉共同演唱了男女声三重唱《梅花赋》。 </h1> <h1>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永远是快乐的源泉,平等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绎了一支欢快的幼儿舞蹈《幸福要来到》,孩子们的表演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h1> <h1>  温州鼓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之一,乡声细腻,韵味深情,既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又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作为平阳县见义勇为三等功获得者的庞志育,从小喜欢曲艺,他现场为观众弹唱了温州鼓词《私画容》中的选段,得到了老年观众的喜爱。</h1> <h1>  越剧虽然起源于嵊州,但它是广大群众喜闻乐听的剧种,出生于张家堡教育之家的杨媚媚等龙港市戏剧家协会姐妹们,在繁忙的年关之际,积极排练,浓妆出场,为大家带来越剧彩唱《穆桂英挂帅•出征》,获得了广大戏迷的青睐。</h1> <h1>  一曲越剧过后,接着是一支独舞。杨枣园小时候随父母离开张家堡去了重庆外婆家生活了十多年,成年后又回到家乡,成家立业。为了报效家乡,爱好舞蹈的她连续一个星期练习《沂蒙颂》,舞蹈得到了亲人们热烈的鼓掌。</h1> <h1>  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都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怀念,怀念那些和我一起度过的日子。无论我走到哪里,父老乡亲们都是我最温暖的牵挂。《父老乡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这首歌曲传递了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感激,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作为长期在外成长的张家堡女儿杨观宜和杨观桥姐妹演唱的《父老乡亲》把游子们思乡的情感推到了高潮。</h1> <h1>  思乡的情感可以是高潮,也可以是淡雅,就像挥挥衣袖掸落的秋雨,有一种安然,就像轻轻走来执笔的瞬间,有一种安静。乡恋是离开几十年又回家的喜悦,思念匆匆归去却杳无的音信。古筝的弦声如天籁之音,传递出游子们归乡的激情,书法的笔墨书写成思乡的文字。平等第一幼儿园丁玉洁老师和书法爱好者杨邦梳共同演绎让人陶醉的《琵琶吟》。</h1> <h1>  如果说古筝和书法是传统文化的写意,那么萨克斯则是来自国外的艺术。来自机关社区的领导干部杨登才、杨作静他们自愿组团报名,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萨克斯练习,用一曲《北国之春》来表达思乡之情。 </h1> <h1>  京腔表演唱‌是一种结合舞台表演和歌唱的戏曲形式。既有舞台表演的动作技巧,又有唱腔设计的运作,通过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杨观宜、杨雪琎和姐妹们为所有的观众奉献了一曲动人的京剧表演唱《黛诺》。</h1> <h1>  南拳又称南方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拳种。它以福建、广东和浙江为中心,其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张家堡历来有不少的南拳高手,杨登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南拳表演把武术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h1> <h1>  手风琴演奏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它既能独奏,又能伴奏,音色丰富,旋律优美。男女主持人虽然都是刚刚在龙港老年大学学习手风琴的学员,但是他们一班人在周东文老师的指导下,日夜练习,为大家奏唱了手风琴曲目《铃儿响叮当》和《芦花》。</h1> <h1>  舞蹈跳出了青春的活力;歌声唱出了心中的乡情;民乐、鼓词和南拳展现了张家堡的风情;晚会已经进入了尾声,龙港老年大学32位张家堡籍的学员们整齐上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共同合唱 《壮美延安》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的歌声感染了台下的所有观众,大家异口同声地唱出心中的歌词,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美丽的家乡更上一层楼。</h1><h1> 元宵欢聚终有时,乡情不改永留存。</h1><h1> 张家堡社区元宵节文艺晚会在所有演员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在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h1> <h1>  所谓元宵就是指正月十五的夜里,因为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日月相望之夜,也称元夜或元夕。古时候人们通常在正月十三到十八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在元宵节夜晚还会举行闹花龙、走马灯、猜灯谜等活动。而在近代的张家堡,在元宵节的前后,会举行“抬佛”游春、闹花灯、滚花龙以及集市等乡土传统文化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抬佛游春”因故停止,虽然2017年筹集资金重新恢复“抬佛游春”的活动,但由于活动经费巨大而难以持续。</h1> <h1>  2025年的张家堡文艺走亲元宵晚会是由龙港市平等第一社区联合党委主办,张家堡社区和张家堡地方事务协会承办的一台民间文艺晚会,在龙港市老年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乡贤杨观浩校长等人一个多月的组织准备,在所有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共同努力下,用最经济的成本奉献一台最有情感的晚会,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游子们的一颗赤子之心!</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