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到邯郸首先要看的就是博物馆。我们通过它可以全面地了解邯郸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了解邯郸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过程。我们还了解到了邯郸十三大文化脉系: 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邺城文化(曹魏建安文化)、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先商文化、运河文化、大名府文化。</p> <p class="ql-block">邯郸博物馆新馆,其独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官帽,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韵味。在这里,你可以一窥“北齐造像”的艺术魅力,它是一种特定的艺术样式,让人叹为观止。博物馆展厅面积15000余平方米,有“‘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磁州窑瓷器陈列”四个常设陈列。有馆藏文物9927件,其中珍贵文物252件。</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 这三件赵王陵二号陵出土青铜马形态各异,一匹作仰头行走状,一匹作低头伫立状,还有一匹作低头觅食状,三匹马的尾巴均打结,而且肌腱隆突、四肢发达、背部丰满、臀部强健、马颈有力,根据这些特征,有专家推断它们是成年蒙古战马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置有一组以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而创作的青铜马群雕,气势恢弘,重点突出了光辉灿烂的赵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一楼中央大厅三面墙壁还镶嵌有“磁山之光”、“胡服骑射”、“建安风骨”三幅锻铜壁画,面积为210平方米,集中反映了邯郸历史文化的三个重要时期,是目前国内室内锻铜壁画之最。</p> <p class="ql-block">《“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基本陈列》,汲取邯郸历史发展中有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事实和文化成就,按时间线索追溯邯郸先民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开拓创造邯郸的历史,分为4个展厅,9个单元,为人民打造了一个全面了解邯郸、认识邯郸的文化窗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名称“邯郸”由甲骨文等古汉语中的“甘丹”演变而来,邯郸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后期,此后3000多年没有改名。</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迈入这座城、细听它的故事,就发现在课本中曾见到过的胡服骑射、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唇亡齿寒、邯郸学步等脍炙人口的成语都出自这里。据统计和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邯郸也因此获得“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p> <p class="ql-block">回味我们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胡服骑射是指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赵国军队的装备和战术,还推动了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融合,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 东汉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承盘。它盖子上的朱雀、酒樽上的龙首衔环、底部的熊饰三足都栩栩如生,还有各种神话花草图案。</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嵌玉三龙形饰。这件饰品长15.5厘米, 宽2.2厘米, 高15.1厘米,出土于邯郸市十中的战国墓葬。</p> <p class="ql-block">红玛瑙带钩:战国时期珍品,由整块红玛瑙雕刻而成,工艺精美。</p> <p class="ql-block">刻度天禄架铜熨斗,通体呈翠绿色,架高52cm,斗长44cm,底径26.7cm,器形高大,厚重,比例匀称、稳定,支架柄细长,中部有孔可插置熨斗,支架顶部雕饰有“天禄”。“天禄”为传说中的瑞兽,是常见的汉代装饰,寓意为 “天赐的福禄”。这只“天禄”的铸造运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构思精巧自然,造型生动,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透雕夔龙纹金牌饰这件长方形透雕夔龙纹金牌饰,采用金铜合金铸造而成,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民族融合的产物,是先秦服饰金器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在这枚牌饰中间夹上“甘丹”作为博物馆的标志,精妙而恰到,隽永且深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