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为东瓯古邑,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div> 南宋的“永嘉学派”即传承于此,其后历代名家辈出,不绝的文脉在 飞云江 畔绵延至今。</div> 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为瑞安建县之始。<div> 唐天复二年,因为有白色的乌鸦栖息在县城的 集云阁,当时人们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就把县名改为 瑞安,寓意是祥瑞平安。</div> 瑞安市 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地处上海和厦漳泉金三角中点,是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br> 瑞安 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素有“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自古人文荟萃,是中国重商文化、耕读文化、南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涌现出永嘉学派名家 陈傅良,“南戏鼻祖”高则诚、叶适,朴学大师 孙诒让,国旗设计者 曾联松 等一大批名人名家。<div> 拥有浙江四大古私家藏书楼之一的 玉海楼、全国第一所新式中医学堂 利济医学堂、浙南石棚墓群、圣井山石殿 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鼓词、藤牌舞、蓝夹缬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iv> <div> 近 现代瑞安籍人士:</div><div>黄绍箕(1854—1907年)清末著名教育家。<br>陈黻宸(1859—1917年)教育家、历史学家,上海世界宗教 会长,最早在北大开设中国哲学史课程,“首劾段祺瑞”,著名学者马叙伦、许德珩、冯友兰等均出自其门下。<br>戴家祥(1906—1998年)文字学家,“中国金文研究第一人”,所主编的《金文大字典》为中国当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br>曾联松(1917—1999年)国旗设计者。<br>黄宗洛(1926—2012年),国家文艺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br>李强(1959年7月—),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 、党组书记<br></div><div>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 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div> 瑞安外滩 位于浙江省第三大江——飞云江 北岸,临江朝南,是一个集防洪防汛、城市道路、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开发总面积达 25万平方米。<br> 江水悠悠而东,日光熠熠而明,气韵清请而新,草木欣欣而荣。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观配以磅礴大气的建筑设计,构成瑞安外滩“街景楼群靓丽、整体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自然人文环境。 飞云江大桥 在 玉海楼 的后门对面,一座儒雅的门屋就静静地立于小街。街道很窄,是过去内河码头通往瑞安城关的必经之路,门屋外是朴素的灰色砖墙。门屋设台门,青石门框上饰有如意头,曲线优美。<div> 门额上嵌有一块青石匾额,上刻“利济医院”四字,苍劲有力,为孙衣言、薛遇宸 合题。</div><div> 对此,有一段趣闻:陈虬等人筹建利济医学堂时,想请罢官回乡的翰林 孙衣言 题写“利济医院”匾额。</div> 孙衣言 认为,从古至今只有朝廷署衙以“院”为名,如枢密院、翰林院等等,民间一个小小的医所,何以用“院”,遂改成了“医舍”。<br><div> 陈虬 看到题额后,觉得老先生虽然学问渊博,但过于传统,如叫他重写,怕也不妥,于是又请了城内书法大家 薛遇宸,另写了一个柳体的“院”字替换掉“舍”字。这个匾额虽二人所书,却都属于柳体,倒也和谐,苍劲有力,此匾一直留用至今。</div> 利济医学堂 Li Ji Medical School 旧址位于瑞安市忠义街10号,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是 陈虬、陈黻宸、陈葆善、何迪启 等为推行改良维新主张所办的新式中医学堂。办学十八、九年,造就了三百余名优秀中医师,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起过卓越作用。<div> 传统的医学学派都是以父子、师徒的形式传承,而 利济医学堂 采用现代西方的办学制度,附设医院、学堂、百草园等,与现代的医学院高等学府相近。</div> 利济医学堂,是我国最早一所新式的中医学堂。创办人 陈虬,是一位名医,又是清末浙江著名的改良主义代表人物。<div> 利济医学堂 是他力图采用西方的办学制度与方法,来改革我国封建教育制度与方法的一个尝试,故立有一套新式的管理制度。如规定学生须习业五年经过考试及格者方可毕业行医,实行全部寄宿制等等。</div><div> 学堂从开办的十几年中,为浙南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同时,为我国中医教育开创新路作出了很大的影响和贡献。</div><div> 医学堂旧址,是四合院型的中西混合建筑群。主楼面阔五间,西式构筑,其它皆中式木构筑。</div> 陈虬(1851-1904),原名国珍,字庆宋,号子珊,后改字志三,号蛰庐,浙江乐清市黄华北山村人,后去瑞安创业。光绪已丑(1889)举人。他出身贫苦,祖父以更夫为业,父业漆匠。陈虬自幼勤奋好学,自学成才。戊戌变法前和 汤寿潜(字蛰仙)合称“浙东二蛰”,和 陈黻宸、宋恕 合称“东瓯三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良派思想家,是造诣很深的中医师,是我国最早的新式中医学校创办人。他的生平以维新变法思想和中医实践两方面的光辉成就载入史册。 利济医学堂 开温州股份制之先,现藏于温州博物馆的《瑞安利济医院股份票》,是温州现存最早的股票,是 陈虬 等人大胆试行股份制的历史见证。<div> 据记载:利济医院创办于1885年,1888年因开设药房,陈虬 等4人合股筹集资金,共10股,其中 陈虬6股、何迪启2股、陈黻宸、陈葆善各1股。4人为董事,组成董事会,陈虬 持大股,为董事长。董事会议决,各股东将来可以提取股息,但药房为共同所有,后世子孙不得视为祖业。以上订立合同,一式5份,除人手1份外,1份存档。<br></div> 医学堂附设医院,相当于现在的医科大设立附属医院。 200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华医史学会专家,对 利济医学堂 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后,得出结论:利济医学堂 是我国第一所采取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开办的新式中医学校,比1915年上海丁甘仁所创“中医专门学校”还早30年 。<br> 利济医学堂旧址,由门屋、厢房、主楼、中草药圃组成。现辟为利济医学堂博物馆。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海楼 和 孙诒让纪念馆<div> 黑瓦白墙的门台上方“百晋精庐”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两边的对联:“颐园松菊,玉海图书”,白底黑字,在灰墙的衬托下,神韵尽显,据说这是当年 孙诒让 先生的手迹。</div><div> 单这门台的气宇与文字的魅力,已让我们感受到这里质朴的氛围与敦实的历史厚重。轻轻跨过门台,走过石桥,踏进古意浓浓的大院,仿佛漫步到一段历史的长河里,好似一瞬间,已经历了上百年………。</div> 孙诒让(1848—1908),少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颂,又作仲容、中容,号籀庼(qǐng),孙衣言 次子。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瑞安人。<div> 生平专力治学,在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及温州地方文献整理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温州经籍志》等。有“晚清经学殿后”“朴学大师”之誉称。<br></div> 家富藏书,光绪十四年(1888)父子建有藏书楼“玉海楼”,李文田为其题写有“玉海楼书藏”匾额。<div> 十余年恣意购求、收藏图书9万余卷、4600余种。稿本、抄本、名家批校者亦多,其中珍善本约4000册。</div><div> “玉海楼”藏书楼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南浔刘氏“嘉业堂”,并称为江南三大著名藏书楼。</div> 孙诒让 先生的故居,现为纪念馆。展示着孙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与当时圣贤交往的情况及后代名家对其的评价。无不显示当时 孙诒让 家族的殷盛与其文学建树的卓越! 正厅正中,清末大儒 孙诒让 先生的塑像赫然入目。一顶瓜皮帽子,一副小圆眼镜,目光祥和而透着深邃,一副温文而雅而又不失庄严的模样,让人肃然起敬。 孙诒让 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接受世界先进科学文明与政治思想,支持维新变法,同情革命党人。他走出书斋,阐西学、议变法、办实业、兴教育、育人才,探索救国图强之路。 孙诒让 幼承家学,聪颖好学。13岁即撰成《广韵姓氏刊误》一书,18岁时又写成《白虎通校补》。曾随父宦游京师江淮等地,博采珍本秘籍,广结学者名流。 1867年,中举人。后,五赴礼闱不第,遂绝意仕进,专攻学术,著书三十多种。 孙诒让晚年,坚辞清廷的多次征召,专以办学校、开风气为己任。1896年,在瑞安创建“算学书院”,传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次年力赞项崧等人创办瑞安方言馆,讲授国文、英文及外国史、地理等。同时与友人在温州创办蚕学馆,教授中外种桑养蚕之学。1901年,将学计,方言两馆合并,更名为瑞安县普通学堂。<div> 1908年,因劳累过度,在瑞安病逝,享年61岁。 <br></div> 孙诒让 治学的范围广泛,主要成就集中在古籍整理和古文字研究两方面。古籍整理方面的代表作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等书。古文字研究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古籀拾遗》《古籀馀论》《契文举例》和《名原》。 <div> 《周礼正义》一书,集前人研究《周礼》之大成,广泛而详细地征引各种文献。已为《周礼》的可信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章太炎赞许为"古今之言《周礼》者莫能先也。其书《契文举例》是中国第一本考释甲骨文的研究著作。该书既释文字又考制度,开了古字考释与古史考证相结合和先例。</div> 梁启超、章太炎、郭沫若 对他均有很高的评价:梁启超 赞他“有醇无疵,得此后殿,清学有光”,章太炎 誉为“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 尊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 早年编有《温州经籍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批注》《四部别录》等,是目录版本学的专著。 <p class="ql-block"> 主楼:下层为孙诒让和夫人起居之处。</p> <p class="ql-block"> 孙诒让 先生的生活居所。卧室里摆放着床、柜子等家具,图案丰富,雕花各异,涂金饰银,年代虽远,依然可见当日的富丽华贵。</p> 往东,又遇一门台,斑驳的墙体台身,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div> 大门上青石匾额,上有清代礼部侍郎、大书法家 李文田 书写的"玉海楼书藏",左右嵌以郭沫若书写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青石对联。</div><div> 整个门台,文字隐显而不明耀,被沧桑的岁月,拭去了昔日的光亮,唯有淡淡的的历史印记,去引领我们翻开这座藏书楼久远的历史。</div> 玉海楼 为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 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所建。<div> 现整个建筑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边为 玉海藏书楼,中间为 百晋陶斋,西边为孙氏故居,其间庭院相通,邻廊相连,互为整体。</div><div> 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三面环河,前后两进,左右回廊。斋前有园,名“颐园”,中凿荷池种植白莲,后为丁字廊。</div> 进入,里有两个门厅,前后厅堂分别悬有郭沫若和清代工部尚书 潘祖荫 书的"玉海楼"木匾,一为绿色字体,一为黑色字体,各具神韵。<div> 此为 潘祖荫 书的"玉海楼"木匾。</div> 藏书楼是一座两层楼房,楼上是用来藏书的,楼下雕版印书获抄善本,辑刊瓯越文献。<div> 后来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其余三万多册,保存在瑞安市博物馆里。</div> 玉海楼 是瑞安的文化地标。它的营建者——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整理刊刻乡邦文献,复兴“永嘉学派”,涵养了温州的文化根脉。<div> 孙衣言 在《玉海楼藏书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者,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乡土情怀和无私的胸襟气格。</div> 此匾额为 郭沫若 所题,为绿色字体。 孙衣言、孙诒让父子 十余年恣意购求、收藏图书9万余卷、4600余种。稿本、抄本、名家批校者亦多,其中珍善本约4000册。<br> “玉海楼”藏书楼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南浔刘氏“嘉业堂”,并称为江南三大著名藏书楼。卒后数年,藏书犹存。后大部分藏书归于浙江大学图书馆。<br> 编撰有《玉海楼专目》,收录藏书384种,2656册;《经微室书目》著录图书983种,7万余册。《玉海楼善本书目》著录533种。<br> 据记载,孙氏父子因敬慕南宋学者王应麟著作宏富,故以其巨著《玉海》作为楼名,以示藏书“若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 解放后,“玉海楼”藏书楼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玉海楼”藏书楼,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书印有“籀亭收藏”、“仲容过目”、“经微室”等。 部份展品 玉海楼 后有小花园。 国旗教育馆 位于瑞安西山,总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div> 展馆共有4层,以“天圆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华、红旗飘扬”为设计主题,分序厅、尾厅、附属厅和4个主题厅——国旗诞生厅、国旗知识厅、国旗荣耀厅、瑞安发展厅。</div> 1949年,曾联松 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在2992幅图案中脱颖而出,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div> 作为国旗设计者 曾联松 的故乡,瑞安对国旗有着特殊的感情,建有 曾联松广场、国旗园。</div><div> 2018年12月,瑞安市成立国旗教育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展馆建设团队以9个多月的“瑞安速度”,建成了 国旗教育馆 并投用。</div><div> 其中,“镇馆之宝”——编号2019-0046国旗,曾在2019年5月10日至5月12日于天安门广场国旗杆悬挂使用。这是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瑞安的。对瑞安来说,这面国旗意义重大,因为1949年5月10日,瑞安和平解放。</div> 国旗教育馆内现有藏品和展品近百件,其中,有从国家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复制的共36件馆藏品,有展陈照片、文件、影像资料等,还有40余件实物模型。<div> 馆中还有一座“重量级”雕塑,这是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特地为国旗教育馆创作的曾联松雕塑,高2米,呈现曾联松当时仰望星空,思索如何设计国旗时的体态,栩栩如生。 </div> 曾联松(1917.12.17 - 1999.10.19),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br> 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原瑞安县小学(现瑞安市实验小学)、瑞安中学。<br> 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br> 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2岁。 <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曾联松 收到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被正式告知自己是国旗的设计者。信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曾联松先生:</p><p class="ql-block"> 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编者注:约折合今五百元),分别交邮局及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收到后希即见复。</p><p class="ql-block"> 此致</p><p class="ql-block"> 敬礼</p><p class="ql-block">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p> 瑞安,不愧为浙东名城。 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5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