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探秘京城什刹海

文京文

<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包括河道遗产、水工遗存(如闸、坝、桥等)、配套和管理设施以及与运河文化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跨越2500多年,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p><p class="ql-block">本文记述了我近期的徒步旅行,从京杭大运河的古漕运码头积水潭到北京中轴线万宁桥和鼓楼,单程约四公里。沿着京城中心水域—什刹海,边走边探秘游览:进纪念馆和展馆、学历史、看水系、赏美景、逛胡同,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徒步行路线:积水潭(郭守敬纪念馆)—西海湿地公园—德胜桥—后海—大小翔凤胡同—金丝套胡同区—银锭桥—前海—火神庙—北京中轴线万宁桥—鼓楼。</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元大都遗址。</p> <p class="ql-block">早在75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于1272年将北京定为都城并改为“大都”。而元大都的选址以及定位就是以积水潭的东岸确定了全城南北的中轴线。从郭守敬纪念馆至中轴线的万宁桥,近似于当年积水潭的东西之长,也恰好就是元大都的半径,即所谓“帝都半径”。</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纪念馆</p><p class="ql-block">首先在积水潭,参观郭守敬纪念馆。</p><p class="ql-block">郭守敬(1231年-1316年),河北省邢台人。中国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家。改良浑仪,发明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1262年因左丞张文谦推荐,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相当于水利部长)。郭守敬的成就巨大:在北京开创卢沟河(金永定河)和白浮泉引水方案,使元大都成为历史上北京水源问题解决最好的时期,奠定了今日北京的城市供水格局。他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和通惠河等工程,真正实现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郭守敬逝世时享年八十六岁,由于成就卓越,在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与声誉。在郭守敬纪念馆认识到:“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浑仪</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由相应天球坐标系各基本圈的环规及瞄准器构成的古代天文测量天体的仪器。郭守敬将其简化并创制了简仪。</p> <p class="ql-block">简仪</p><p class="ql-block">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郭守敬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一个底座上,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简仪的结构和使用上简单,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故称简仪。简仪的创制,是中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汇通祠诗碑</p><p class="ql-block">清乾隆汇通祠诗碑是清代的一座石碑。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汇通祠时立的一座石碑,碑身通高2.43米,碑阳为行书体乾隆御制《汇通祠诗》,碑阴为行书体乾隆御制《积水潭即景诗三绝句》,碑身西侧有乾隆五十一年(1784)《瞻礼一律》。该诗碑是积水潭地区变迁的历史见证。现复立于积水潭北二环路边新建的碑亭中。 </p> <p class="ql-block">镇水神兽</p><p class="ql-block">镇水兽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石犀、铁犀、铜牛、蚣蝮(gōng fù)、赑屃(bì xì)、石犼等‌。这些镇水兽在古代被认为具有镇压水患、保平安的神力,因此常被放置在江河湖海附近。</p> <p class="ql-block">北京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是北京城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心水域。</span></p><p class="ql-block">什刹海周边从750年前元朝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是当时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周边也有许多的名官富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参观积水潭郭守敬纪念馆后,从西往东方向徒步走,首先进入积水潭西海。</p> <p class="ql-block">西海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什刹海西海、首都核心区。周边有汇通祠、德胜门箭楼等历史遗迹。西海又名积水潭,西海湿地公园于2018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西海湿地公园环境优美,令人惬意。</p> <p class="ql-block">沿途不仅风景秀丽,还可以看到水道上的水坝、水闸等河道设施,以及镇水兽。可以想象到古时这里漕运码头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镇水兽蚣蝮(<span style="font-size:18px;">趴蝮)</span></p><p class="ql-block">‌蚣蝮‌是趴蝮的正式名称。传说是龙生九子中的九子之一,也是龙和灵龟之子,专职镇水的神兽。趴蝮的样貌十分稀奇,头部酷似龙,形态像狮子,头顶又顶着一对长长的犄角,身体上布满龙鳞。当水涨位时,它可以将洪水全部吸入自己的腹中,因此被古人当作治水之神兽。</p> <p class="ql-block">得胜桥是什刹海中西海与后海的交界处,始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p><p class="ql-block">后海是老北京久负盛名的游玩场所。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老北京胡同、老民居四合院、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p> <p class="ql-block">野鸭岛</p><p class="ql-block">是由什刹海游船码头负责人曲喜圣个人投资修建的人工岛,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鸭们的栖息繁衍生存之地。2003年初建时只是一个小竹筏,现已更新建为近二百平方米的玻璃钢浮岛,上有小径和各式平层和二、三层“别墅”供野鸭子的住处等,是什刹海中的一个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从西城区后海远望位于朝阳区的“中国尊”建筑。</p> <p class="ql-block">参观广福观内的什刹海展览。</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因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在什刹海广福观展览中提到:什刹海是北京的“建都所依”。甚至可以说,“没有什刹海,就没有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事变迁后的什刹海地区,依然是北京传统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span>什刹海是华胜宝地,从古至今都住过很多名人,例如:张之洞、宋庆龄、张伯驹、郭沫若、梅兰芳、老舍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小翔凤胡同</p><p class="ql-block">大、小翔凤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由于紧邻着过去的恭王府,是依靠王府围墙而形成的胡同,所以旧称为大、小墙缝胡同,后来雅化为大、小翔凤胡同。是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p><p class="ql-block">大翔凤胡同3号是著名作家丁玲的故居。</p><p class="ql-block">小翔凤胡同5号是恭王府的别邸—鉴园。</p> <p class="ql-block">北京胡同游的三轮车队。</p> <p class="ql-block">在翔凤胡同的墙砖上,常能发现有的砖上刻有名字和数字等,这些是烧窑工艺中工匠的名字,烧制日期等。砖上刻名字,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非常严厉的责任制度,也体现了匠心精神。</p> <p class="ql-block">鉴园是恭王府的别邸。</p> <p class="ql-block">张伯驹和潘素故居、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张伯驹(1898年2月12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自称“中州张伯驹”。中国近现代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直隶总督张镇芳是其生父张锦芳的哥哥,也是张伯驹的养父。1932年,与潘素在苏州结婚。张伯驹爱好文物,却不倒卖,而是为国家留下文物,他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最后,他把自己的的收藏品几乎都捐给了国家。行为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高台阶四合院门楼</p> <p class="ql-block">金丝套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银锭观山”</p><p class="ql-block">是清朝时期民间评选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更是北京老城内唯一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天气晴好时,站在衔接前海和后海的银锭桥上向西北眺望,近处水波粼粼,翠柳扶风,远处天高云淡,西山朦胧,碧水青山的美景尽收眼底。“银锭观山”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我徒步行的这天,天气晴朗,站在银锭桥上向西放眼望去,还真是看到了朦朦胧胧的西山,太高兴了!</p> <p class="ql-block">前海</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和大运河的关系:第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什刹海</span>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第二,自元代以后什刹海就是北京城的核心区域,元、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建设都是围绕着以什刹海东端切点的中轴线作为基准的。</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p><p class="ql-block">什刹海第一古庙是敕建火神庙,建于唐贞观六年,至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这座火神庙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最著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p> <p class="ql-block">当日正好是个祭拜日,火神庙参拜财神爷的信众真是不少。</p> <p class="ql-block">万宁桥</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也叫后门桥。始建于元代,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为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运的标志。也是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的遗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万宁桥下的趴蝮</p><p class="ql-block">万宁桥下有镇水神兽——“趴蝮 ”,趴在万宁桥下,仿佛也在守护着整个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p><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北邻鼓楼前脸儿,全长200多米,是特色商业街之一。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鼓楼</p><p class="ql-block">在万宁桥结束徒步行旅程后,步行从烟袋斜街穿过即到达鼓楼大街,在鼓楼饱餐一顿后,乘地铁踏上了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图示中轴线遗产地:北数第一位是鼓楼,第二位就是万宁桥。</p> <p class="ql-block">本文记述了什刹海的一日徒步旅行和探秘过程。从世界遗产京杭运河的北端漕运终点码头积水潭到世界遗产中轴线的万宁桥和鼓楼,一路了解七百多年历史纵深,探秘大运河最后贯通的秘密;漫步胡同深处,了解胡同中的人文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什刹海畔的王侯将相、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的故事</span>;沿途欣赏京城内的独有景观,观海、观山,看西海湿地;还有二次探馆机会,了解学习科学家郭守敬及什刹海历史。感觉此次徒步行,收获颇多,十分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