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土耳其之旅(八)

木易先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游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首都安卡拉,国土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人口8537万,土耳其族占80%以上,库尔德族约占15%,全国共分为81个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天船游博斯普鲁斯海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的船开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启航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土耳其导游在驾驶舱</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一条狭窄水道,与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一起组成土耳其海峡,并将土耳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隔开的海峡,全长30千米,北面入海口最宽处3.7千米。</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由于两洲各国间的商贸等各种交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增多,它的地理位置尤具战略意义。前5世纪的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率领军队西侵欧洲时,曾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造了一座浮桥。东罗马帝国时期十字军东征时,曾乘船渡过这里,直逼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黑海海峡的北段。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东连黑海,西通马尔马拉海,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是黑海海峡的东段。海峡长约30千米,峡道狭窄弯曲。东北部最宽处3.7千米,中部最小宽度仅747米。水深27.5-124米。海峡两岸为坚硬的花岗岩和片麻岩,不易侵蚀,岸壁陡峭、水流湍急。同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连接,成为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唯一通道。海峡中海流呈不同方向的两层水流。上层水从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下层水则由马尔马拉海流向黑海。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位于海峡中南段两岸,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大桥,长1560米。</p> <p class="ql-block">马尔马拉海,又译马摩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面积11350平方千米,马尔马拉海从东北眼端经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通爱琴海,余处被土耳其领土所包围,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属黑海海峡。</p> <p class="ql-block">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内海。面积约42.4万平方千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相联。重要流入黑海的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分属欧亚两洲,但景色十分相似。草地、树丛,片片翠绿;高楼、小屋,点点朱红。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巍峨王宫,傍水耸立,古堡残垣,矗立岸边。在海峡的中段,两岸各有一个14-15世纪的古堡,像一对威武的雄狮,昂首挺立。海峡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古迹相映成辉,博斯普鲁斯海峡已成为土耳其的著名旅游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土耳其中文导游讲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行驶中的俄罗斯货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鸥伴船同行</p> <p class="ql-block">多玛巴切新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绵延600多米,始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多玛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多玛巴切新皇宫,虽然和欧洲的许多皇宫比起来它的规模并不大,但其奢华程度令人惊叹,由于少有战乱,经过150多年仍然保存完好,皇宫内所有物品都是真品,哪怕是一个木门的手柄、窗帘、地毯依然是当年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正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皇宫内部的极尽奢华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建造多玛巴切宫,奥斯曼王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为此欠下了大量的外债。新皇宫耗资十亿马克,里面的装饰摆设包括窗帘都是世界各国的皇室送的,皇宫内极尽奢华,内部宝藏令人目不暇接,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据说为了装饰整个宫殿,一共用了十四吨黄金和四十吨白银。</p> <p class="ql-block">还有当时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的4.5吨重的水晶吊灯。因为这个水晶吊灯,多玛巴切新皇宫又被称水晶宫。说起这个水晶灯,还有一个故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这个当时世界最大的水晶灯送给奥斯曼帝国后,觉得英国没有了世界第一的水晶灯而懊悔,于是下令重新制作了一个重达5吨的水晶灯,把第一又拿回去了。这个灯一般一年开两次,有重要人物来访时会在这里举办国宴,最近接待的是奥巴马。中国的成龙在这里受到过款待。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以及伊斯兰教领袖阿布都麦吉德曾住在这座宫殿里。</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首任总统阿塔突尔克曾在这里居住、办公,直至病逝。此后,多玛巴切宫被修复并改建成了博物馆。新皇宫占地七千公顷,有43处厅堂、70间浴室及285个房间。装饰新皇宫的大理石是从马尔马拉海运来的,雪花石是从埃及运来的,红斑石是从贝加蒙古城运来的,而室内装潢和照明都是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家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皇宫通往海边的门</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发生在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攻城战,此战是典型的要塞攻防战。</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战役导致连接欧亚两洲的主要陆上贸易路线中断,令很多欧洲人开始认真考虑经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行性,最终促成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君士坦丁堡在星期二失陷,所以很多希腊人认为星期二是一周中最不祥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巴坐轮渡过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距离观看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岸边停靠的大小游轮</p> <p class="ql-block">锡尔凯吉火车站,作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坐落在老城区的加拉塔桥码头旁。这个车站正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东方列车谋杀案》的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这个车站不仅是昔日法国巴黎至亚洲的东方快车的东部终点站,如今还负责连接伊斯坦布尔和欧洲其他地区的铁路运输。</p> <p class="ql-block">1977年5月19日,最后一列从巴黎开往伊斯坦布尔列车到站后,曾经名震天下的东方快车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天的伊斯坦布尔街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城墙和古街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城市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位于伊斯坦布尔城中的地下宫殿。作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第二站,伊斯坦布尔的魅力不仅仅限于地平面上。在蓝色清真寺和圣索非亚大教堂附近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给这座都市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蓝色清真寺和圣索非亚大教堂附近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给这座都市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耶莱巴坦地下水宫在伊斯坦布尔城中,地下宫殿为数众多,但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而这些石柱据说均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中搬运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据说旧时,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居民总能在夜间听到地下有潺潺的流水声,却没人知道其中缘由。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蓝色清真寺附近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宫,也就是著名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才最终揭开了这一神秘现象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水宫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如果蓄满了水,据说可供当时全城人喝一个月。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直至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人无意发现了它,才使其重见天日。好莱坞的《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2016年12月28日上映电影《但丁密码》在此处取景。</p> <p class="ql-block">从水宫入口拾级而下,好似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呈现在面前的景色亦幻亦真,令人着迷,耳畔回响的全是水珠掉落水面的叮咚作响,脚下的石板路有些湿滑,路旁伫立着一排昏暗的路灯,不禁令人产生暗夜街角的错觉。凭栏望去,一根根汉白色的石柱表面,留下了时光和流水雕琢的痕迹,氤氲的水汽和石柱底部散发出来的暖红色幽暗灯光,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幽远,神秘而朦胧的氛围。往脚下望去,只见浅浅一汪水,却极清澈透明,鱼群穿梭往来,好似闲庭散步般悠闲自得,似乎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水宫之所以充满神秘色彩,还因为这里囚禁着的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莎,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化作石像。在水宫的一侧,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一个朝下,另一个则侧脸向下。究竟为何如此放置,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1609年,14岁即位的阿赫迈特苏丹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意为上帝智慧,圣智教堂,1453年被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强行改为清真寺,相比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p> <p class="ql-block">1617年,清真寺完工。它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这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运用的是拜占庭帝国希腊文化的建筑技术来表现伊斯兰教文化,如果没有四周的六座叫拜塔,那么他就会被看成一座东正教教堂,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国的建筑方式,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清真寺的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瓷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而且比一般清真寺多出一根;相传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艾哈迈德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往下看,清真寺被包围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中,6个高高耸立的尖塔分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层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圆顶,后院则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寺院共有8个入口,分布于宽阔的院子的三个方位,使人们从其中的任一个方位都可以进入。走过门框均由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便进到内庭,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用于洗礼的喷水池占据了内庭的中心,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中央圆顶通过角穹靠在4个突出的拱上,角穹则依次倚托在4个直径1.6米的、巨大的、圆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4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则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苏丹的画廊在左边角处,旁有阿赫迈特一世的忏悔室。</p> <p class="ql-block">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又叫蓝色清真寺,这是因为该寺的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瓷器名镇伊兹尼克烧制的、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蓝彩釉贴瓷,共有21,043片。这些瓷片的蓝色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似乎都充满了蓝色,所以人们称为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征在于它那透光性能极强的260扇窗户。时间的推移,后人对原来色彩丰富的窗户进行了修缮,这么一来,室内的透光性得到了增强,但有人认为却失去了原来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在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中很突出。它的6个尖塔中的4个各有3个阳台,另外两个各有2个阳台,一共是16个阳台。据迈赫迈特·阿加回忆录上的记载,阳台数目原为14个,象征着当时的14个亲王,但后来又加了两个,据称是包括了耶尔德勒姆·巴叶兹德的两个儿子:埃米尔·苏莱曼和穆萨·切莱比,建造蓝色清真寺的初衷是为了和阿亚索菲亚教堂相竞争,但是它实际上却在规模和内部空间的平衡方面已经超过了阿亚索菲亚教堂,其面积达到了64×7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公元前1490年安放在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公元39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大帝将其运回君士坦丁堡,安放在君士坦丁堡赛马场(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仍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离开土耳其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再见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结束旅程,回到祖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再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