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与战友们的山东之行,不但在烟台参观了蓬莱仙境,还去游览了青岛标志性的建筑~栈桥、五四青年广场、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八大关景区等,青岛的每一处景区都令我们心旷神奕,流连忘返。其中更令人难忘的是我们在这里还探索了青岛的自然奇观~崂山太清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崂山风景区是青岛市很有特色的旅游胜地。作为中国海岸线的最高峰,崂山以其“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我们这次去走的是景区内的太清线路。太清线路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年龄大些的老同志,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而闻名。这条路线不仅拥有美丽的环海公路,还以天然海石奇境为主要特色,尤其是道教第二丛林太清宫的神秘魅力,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来到景区,我们首先参观了太清宫。景区中的太清宫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崂山南端的蟠桃峰下,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气候温润,植物品种繁多,古树名木䓤郁苍劲,有“小江南”之称。</p><p class="ql-block"> 在崂山众多的道教殿堂当中,太清宫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据史料记载,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是当时江西瑞州府张廉夫厌倦了场馆的尔虞我诈,毅然决然的辞官来到崂山修道,修筑了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庙”,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崂山历史最悠久的道观。</p> <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霜,太清宫在历朝历代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也得到了后人的修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清宫的整体建筑风格是保留了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没有富丽堂皇之气势,却不乏古朴庄严之底蕴,是典型的道教殿堂。这在国内各宗教建筑中是极为罕见的。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庙宇主体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部分,另有关岳祠和东西客堂、坤道院等附属设施,共有房屋150多间,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被誉为崂山道教的祖庭,“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数百年来,包括张三丰、徐复阳等许多著名的道士均在此隐居潜修,著书立说。</p> <p class="ql-block"> 太清宫,作为道教圣地,自西汉时期起就供奉着众多神仙,香火鼎盛,是青岛百姓口口相传的祈福许愿圣地,每天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这里更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 太清宫建筑群,周围环绕着许多千年古树和名人刻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株由太清宫创始人亲手栽种的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树“汉柏凌霄”。这棵树高大粗壮,枝叶茂盛至今仍充满了勃勃生机。在通往山上的路旁还有千年的“龙头榆”等,每一棵树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千年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古树的背景,体验有趣的道教文化,甚至还能听到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太清宫的历史悠久,还可以从道观的数株山茶树得到佐证。太清宫三官殿二进院和三进院内,有数株山茶,其中有树龄超过五百年的山茶(耐冬),树高近7米,树围近1.8米,据说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渡海从附近的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这棵山茶不仅是崂山树龄最长,也是青岛市树龄最长的山茶,它有一个很诗情画意的名字叫“绛雪”。它的名字出处正是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中最优美的篇章之一,以太清宫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住在宫中的胶州书生黄生与宫中的白牡丹花仙香玉恋爱的故事——《香玉》。</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一条小山路往上走,我们登上了太清宫风景的最高处。在那里,老子像巍然矗立,这座高达50米的巨大老子铜像,它是由339块锡青铜壁板拼接焊接而成,总用铜量约150吨。老子身穿道袍,面容和谒可亲地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阶上,俯瞰着整个太清宫景区,他的座骑也安静地坐在台阶下像在等候主人的指令。</p> <p class="ql-block"> 这座铜像不仅展示了老子“虚怀若谷”、“满腹经纶”的哲学思想,还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子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的姿势,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上指天,表示做事要顺应天道,即遵循自然规律;下指地,表示做人要遵循地德,即追求道德品质。</p><p class="ql-block"> 这座铜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智慧和哲理,是道家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也是对老子思想的一次深刻诠释。</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所以天下闻名,首先要归功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龄游览崂山之后,留下了两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崂山道士》和《香玉》</p> <p class="ql-block"> 除了《香玉》之外,蒲松龄还把崂山太清宫藏有武林秘籍“崂山道士穿墙术”昭告了天下。蒲松龄曾先后两次到访崂山,并在太清宫旅居了一段时日,并且在旅居期间根据当地流传的传说故事写出了《劳山道士》、《香玉》、《阳武侯》、《罗祖》等多篇与崂山、即墨有关的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中。太清宫内的关岳祠是当年蒲松龄借住的地方,关岳祠的一面墙壁就是“崂山道士穿墙术”的灵感启发</p> <p class="ql-block"> 《劳山道士》写的不是“武林秘籍”,而是一个青年慕名来到崂山学艺,但他不想吃苦就想得到法术,自以为学成后回到家,结果在家人面前表演“穿墙术”出了丑,蒲松龄以此来讽刺那些投机取巧、想要不劳而获的人。如今院内仍留存着蒲松龄的写书亭以及《劳山道士》中那面神奇的墙壁,也是警告世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想不劳而获,勤学苦练才是人生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太清宫,我们来到“崂山观海”的平台,只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碧蓝的天空与风平浪静的大海相映成趣,几只小船荡漾在海面上,如诗如画的海景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让人兴奋,使人陶醉。战友们纷纷在这里打卡留影,把这美好的景色永远留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休息片刻,我们继续乘索道上山,现在的景区设施都很人性化,特别是在山区,乘索道上山非常方便,我们这些老年人能够翻山越岭的看祖国的大好山河,真应该感谢景区为游客们创造的索道上山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下了索道,我们一行人继续拾阶而上,翻过明霞古道,来到了崂山著名的明霞洞景点。</p><p class="ql-block"> 明霞洞,又称斗姆宫,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镇,是崂山上清宫的别院。这里地处上清宫北昆仑山之玄武峰下,是一个由天然花岗岩叠架而成的洞穴。洞内面积达10平方米,高3米,宽7米,深10余米。据说原洞高大宽敞,上有斗姆宫。明代隆庆年间,洞欹宫倾,金山派祖师孙紫阳遂将宫移建于洞右。清代康熙年间,明霞洞遭雷击崩裂,大半陷入地下。洞东巨石尚存,题刻有“天半朱霞”,洞前平崖如台,景色壮观。</p> <p class="ql-block"> 明霞洞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支派金山派(崂山派)的祖庭。洞额上的“明霞洞”三字为金代全真道第二任掌教丘处机所题,清代书法家王序的手迹也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游览,我们开始往回走,下山的路虽然不好走,但我们这些老战友,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真诚的情谊让我们的旅途充满了欢乐。特别是当看到,因为身体关系没有上山的战友,为我们冲泡了热茶,准备了零食和点心,使我们这些正处于疲劳和饥饿中的人,无不被战友的深情厚谊而感动........</p> <p class="ql-block"> 崂山之旅,不仅让我们看到崂山上的秀丽风光,大海的波澜壮阔,还了解了道教文化的一些发展历史和人物。山东青岛真是个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好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