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二)曙光乍现

世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的玉文化,血脉绵延不断近万年,成为中国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社会与国家的礼仪,古代中国加持在它身上的某些文化密码,至今仍不能完全破解。</span></p> <p class="ql-block">【小南山的地理位置】中国的玉文化起步于9千年前的小南山,小南山遗址在黑龙江饶河的乌苏里江左岸。乌苏里江右岸的广袤地区曾属我国的吉林省,一个中俄北京条约,即被沙皇俄国割占。</p> <p class="ql-block">【玉璧】小南山遗址文化层分为五期。第一期文化距今约1.7-1.3万年,发现了打制石器和早期陶片,是俄罗斯境内奥西波夫卡文化的直接源头。第二期文化距今约9.2-8.6千年。第三期文化约距今4.7-4.5千年,文化特征与俄罗斯境内的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相同。第四期文化层相当于西周中期,第五期文化相当于西汉时期。也许是因地理和气候的限制,在小南山遗址居住的人们,连绵延续生活了上万年,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玉环·小南庄遗址】中国最早的玉器文化,出现在小南庄遗址的二期文化层,出土的玉器有匕形玉佩、觿形玉佩(弯条形器)、玉管、玉珠、玉璧、玉环、玉锛和玉斧等。</p> <p class="ql-block">【玉制品·小南山遗址(网络图片)】在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超过200件,种类包括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构成了已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面貌。尤其玦饰、玉管、璧飾等,对之后的东亚玉器文化产生了影响。中国兴隆洼遗址、日本桑野遗址和俄罗斯远东鬼门洞遗址均出土了精致的玉玦、玉管和玉匕,标志着真玉文化成熟。</p> <p class="ql-block">【玉璧】小南山遗址出土的饰物中,软玉占半数以上,在玦、环、匕等重器中比率更高,说明小南山人已将玉与珉(似玉的美石)区别出来。</p> <p class="ql-block">【玉坠·小南庄遗址(网络图片)】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器形和文化含义粗糙,表现了玉文化最为原始的状态,其中的玉玦尤为引人注目,因之在千年之后,它成为兴隆洼文化的标志性器物。</p> <p class="ql-block">【玉制品·兴隆洼遗址(网络图片)】兴隆洼遗址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距离小南山遗址超过1400公里,距今8-7千年,是中国东北部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出现了人猪同居的现象),出土的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陶器),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玦王·兴隆洼遗址】兴隆洼玉器是迄今所知的中国年代最早的真玉器,使我国使用琢磨真玉器的年代追述到了8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为红山文化玉器群找到了直接源头。兴隆洼文化中玉玦,是中国最早的玉器之一,也是兴隆洼文化最典型的玉器之一,常成对出在墓主人的耳部周围,也有将玉玦嵌入眼睛眶里的特例(但其观念并非个案,在延2000年之后的红山文化、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的墓葬中,也有将玉璧嵌入眼眶的案例)。</p> <p class="ql-block">【玉玦·兴隆洼遗址】兴隆洼文化是北方三大文化系统之一,它的发现表明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自有渊源,确定了该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平行、相互影响的历史地位。学者刘国祥认为:兴隆洼文化中期大型聚落(距今8000年至7500年)遗址时,发现相对摆置的2个猪头骨,并用陶片、残石器和自然石块摆放出躯体的猪龙形象,具有宗教意义,这也是中国所能确认的最早猪首龙形象。</p> <p class="ql-block">【玉玦·洪格力图遗址】东北哈克遗址出土了成批白玉器,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类似白玉器,甘肃齐家文化亦出现了白玉琮、璧和有孔斧,陕西石岇文化出现了白玉独目人,标志着四千年前由东北到西北,有一个使用白玉为礼器的文化圈。成套玉块的出现,证明了当地居民精神信仰的日趋成熟,但玉器做为成熟宗教信仰的载体,还有赖于红山文化的旭日升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