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禅林深处的古刹楼台,是为了给天涯流云,人间萍客一个宁静的归宿。在这里,你能看到吴越国历代国王敬天礼佛,奉佛至诚,企盼以佛法护佑国家。他们千年前建寺起塔,开龛造像,刻经造幢,礼遇高僧,大兴禅宗。吴越国给杭州留下的文化遗产,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佛教为中心的宗教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我们抵达的是千年古刹灵隐寺,为杭州最古老的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十刹之一。杭州佛教,始于两晋,盛于五代吴越。吴越国三世五王均以奉佛利生,以“保境安民”志,“信佛顺天”为宗旨,对灵隐寺两次扩建。首先是吴越王钱镠建僧房500多间,其次是他孙子钱弘俶增建僧房1300多间,成为一座拥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众3000人的大寺。</p> <p class="ql-block"> 在熙熙攘攘的灵隐寺后,藏有三面云山中幽趣的韬光古道,从古至今备受信众的青睐。韬光,位于北高峰的半山腰,是唐代高僧韬光禅师曾在此修行,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韬光寺创建于五代吴越年间(公元938年)历代名人逸士对这里情有独钟,游踪常至,留迹颇多。唐代诗人白居易来杭州任刺史,于是慕名造坊,和韬光禅师吟诗唱和,结为诗友。如今韬光寺的烹茗井,就是当年白居易与禅师汲水烹茗之处。敞门对面是诵芬阁,内有石壁,是当年韬光僧面璧诵经处。院内有金莲池,是当年禅师引水种植金莲处。寺内还尚存一瓯亭、吕纯阳炼丹台遗址、观海亭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上天竺寺,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相传,僧人道翊深入白云峰下处女林中结庵修行。发现一段会发光的木头,请雕刻名匠孔仁谦雕成观音大士坐像,妙相庄严,宝光焕发,而且异香阵阵。天福十二年,吴越国王钱弘俶即位,开通了到上天竺的道路,建起观音看经院,供道翊修行。后汉乾祐年间,僧人勋从洛阳带着一枚舍利到上天竺,将舍利安置在香木观音的头顶部,上天竺寺从此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 宋时崇佛,杭州知州张去华因浙西大旱,请上天竺佛像至城南梵天寺祈雨,碰巧当天就下了场透雨。此后,苏轼写“祈雨”“祈晴”文,由是上天竺观音灵验之说不胫而走,名闻江浙。此后,上天竺寺屡建屡毁,规模不断扩大。清朝历代帝王对上天竺恩宠有加,乾隆帝曾八次光临此寺,御书门额“法喜讲寺”,寺名沿袭至今。民国抗战时,寺院逐步衰落。</p> <p class="ql-block"> 1967年前,寺庙荒废。正值“破四旧立四新”时期,原在闹市区中山中路附近的杭州集成制刀厂,为响应政府“工业门类齐全”及工厂自身发展的需要,改名杭州压力表厂,搬入上天竺法喜寺,厂址长达20年之久。此后,九十年代寺院殿堂先后恢复,香火日盛,其规模改造占地超过百亩。</p> <p class="ql-block"> 当追寻的脚步,站在南屏山慧日峰下,眼前是杭州著名丛林寺院——净慈寺,简称净寺。</p> <p class="ql-block">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创造。原名慧日永明院。首任住持永明延寿禅师被尊为佛教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其百卷著作《宗镜录》更是流传千古佳作,在佛教禅宗史上有一定地位,对佛教文化有贡献。净寺东大樟树旁有永明禅师塔院。人称“济公活佛”的高僧道济禅师,出家于灵隐寺,后师从净寺住持德辉禅师,这里有济公殿、运木古井等很多有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昭庆寺,五代吴越国所建,原名菩提院。旧与云林、净寺、圣因合称西湖四大丛林。此后,屡毁屡建。咸丰辛酉年,毁于兵燹。光绪初重修大雄宝殿恢复旧观,寺外有莲池、万善桥,寺内有戒坛千佛阁、定观堂、观音井、卧牛石等胜迹。现为青少年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吴山是西湖群山中嵌入市区的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吴山由紫阳山、城隍山、伍公山、云居山等10多个小山头组成。</p> <p class="ql-block"> 五代吴越国时,开始在山上建有城隍庙,钱镠作有《镇东军城隍碑记》故老百姓称为城隍山。宋以后,通称吴山。明代,冤杀的清官周新被封为杭州城隍后,香火日盛,声名传播。</p> <p class="ql-block"> 吴山伍公庙景区有“海会寺”遗址地,据《四库全书》载“海会寺,吴越国王建,旧名石佛智果院。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积善海会寺。是杭州古时祈雨的主要道场,也是明代“吴山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宝成寺为五代吴越国王妃仰氏所建,初名释迦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额“宝成院”。南宋则额“宝成寺”。有元代麻曷葛刺造像,为国保级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人的眼里,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中著名的高山之一,海拔340米。它有着与生具来的深秀,有着观音大士去西天瞻拜佛祖,路径此山,流连忘返,遗落莲花,化为五色祥云的民间故事。在莲花的禅意里,我滋生梦境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 这一站,真际寺遗址。“真际”取佛教术语,指不生不灭的宇宙本体。真际寺的开山祖师是伏虎志逢禅师,师奉天台宗,道业坚固,宅心仁厚,曾住持著名佛教丛林的理安禅寺,当时吴越国王对他极为敬重,赐予紫衣,谥号普觉,为一代名僧。北宋(963一967)寺改为真际院。明初寺毁,1517年重建。遗址内有水井,是杭州西湖风景区海拔最高的天然水井,被称为“天井”。五代吴越千百年来,虽经大旱,从未干涸过。</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竹径的尽头,便是云栖寺旧址了。始建于北宋年间(967年),是吴越国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兴建的三座寺院之一。1065年寺名改为“栖真”。此后寺院一直名声不著,1491年,遭暴雨,山洪突发,寺院冲垮无存。直至明朝年间(1571年)由一名杭州名僧莲池重建后香火极盛。</p> <p class="ql-block"> 清代康、乾之际,是云栖寺空前鼎盛期。康熙帝曾四次游云栖,乾隆帝南巡也曾六到云栖,两帝曾题有:“松云间、修篁深处、香门净土”等额,并留有许多诗篇。此后,寺院屡有毁建,抗战时寺宇年久失修,云栖寺之繁华成为昨日黄花。但寺院格局仍保留。1962年原寺址辟为杭州工人休养院。2002年开始恢复云栖寺,景区内人文内涵更为丰富,环境更为幽静。</p> <p class="ql-block"> 追溯五云山寺院的缘起,也是在追溯人生的缘起。当岁月光阴辗转多少浮沉起落,门庭冷清,最终都可以花团锦簇,星郎月明。只要缓缓信步,前方总会有一座宝殿真身为你等候。</p> <p class="ql-block"> 理安寺,古称涌泉禅院,又名法雨寺,均因寺内有著名的法雨泉而得名。五代时,高僧伏虎志逢禅师曾栖居此地,吴越国王为之建的第一座寺。</p> <p class="ql-block"> 南宋时,宋理宗曾来寺进香祷祝国泰民安,因此改名为“理安”。2001年,杭州市政府实施理安寺遗址修复工程,利用遗址所在的山谷林泉资源,按寺庙建筑格局、佛教艺术精华,营造“深山藏古寺”的幽僻意境。</p> <p class="ql-block"> 杭州三台山下,旧时著名的六通禅寺和法相寺就在这里。相传后唐有高僧法真,耳朵长九寸,容相奇特,德高望重,受到吴越国王礼敬。公元939年吴越国王钱元瓘为之在此建二座寺院,法相寺(旧名长耳朵寺),六通禅寺。明代两寺废。1949年在两寺遗址上建六通招待所,1986年改名六通宾馆。</p> <p class="ql-block"> 高丽寺又名慧因寺,原址位于花家山宾馆内花家山、玉岑山下。始建于五代后唐(927年)为吴越国钱镠所建。近年将该寺恢复重建于三台山路口。</p> <p class="ql-block"> 月轮山上原有开化寺,又称六和寺。吴越国王钱弘俶与六和塔同时建造。寺已不存,遗址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城区东北部有皋亭山、黄鹤山诸山大小山峰60多座,各具其态,栩栩如生,形成一道特有的城郭北屏障。公元896年,五代吴越钱镠在山西的古城一带建“钱王寨”,石城周围十里,抵御田颢和安仁义攻杭州。公元935年,吴越国王创建龙居寺,名涌泉院。如今,正在恢复中,不久一座气度不凡的新龙居寺将出现在黄鹤山南麓。</p> <p class="ql-block"> 位于建国北路东侧有条潮鸣寺巷,公元915年吴越国王钱镠建,名归德院。宋高宗南渡来杭曾暂住寺内,夜闻江涛声,以为金兵追至,吓得不行,后得知是钱江潮水声,因此将该寺赐额为潮鸣寺。清末,寺改为佛教公立小学堂,后一直作为潮鸣寺巷小学存在。后旧城改造遗迹彻底消失,只留巷名传承。</p> <p class="ql-block"> 现大学路与建国中路间,有条小巷叫华藏巷,此地原有华藏寺,公元935年吴越国王钱元瓘创建,原名报恩院。北宋1008年改名华藏寺。现遗迹消失,只留下地名。</p> <p class="ql-block"> 长明寺巷南起清泰路,北至解放路东段。巷口旧时建有五代吴越国时的长明寺。该寺最为珍贵的遗物,五代贯休和尚著名的《十六罗汉图》,如今藏于杭州碑林。寺址遗迹不存。</p> <p class="ql-block"> 现江城路与建国南路之间,有条金刚寺巷,巷内原有金刚寺,吴越国王钱镠建,原名功德院。宋理宗将其改名金刚寺。现只能从地名中了解它们曾经的神圣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古香积寺建于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吴越国王朝存在的最后一年所建。当年二月国王钱弘俶北上汴梁(今开封)“纳土归宋”。宋代改名香积寺。2009年复建,再现了“杭州运河第一香,湖墅市井风情地”的繁华胜景。</p> <p class="ql-block"> 顺着历史幽深的五代吴越寻去,一路逶迤行走,在历史纵深的长廊中,吴越国时期在首府杭州新建寺庙300多座,扩建旧寺庙20多座。拾拣烟云散落的片段,这条道往“信佛顺天”的路径铺满了菩提。在这新时代山青水秀的风景中,禅思的烛光一直在摇曳,佛前的梵贝一直在聆唱,并不会因朝代的更替而无声熄灭,亦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下一篇《吴越塔幢觅遗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