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的“明月寺”你去过吗?

春芳

<p class="ql-block"><b>手机拍摄:春芳</b></p><p class="ql-block"><b>文字编辑:春芳</b></p> <p class="ql-block"><b>  早就听说在苏州有一个寺庙,这个寺庙百分之九九的苏州人都不知道,正月十六春光乍泄,寒意犹存,我怀揣着一颗稀罕和寻觅静谧与禅意的心,踏上了前往明月寺的旅程。</b></p><p class="ql-block"><b> 清晨七点寒冷中薄雾轻绕,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松柏的清新,我乘上从上海地铁十一号再转开往苏州的十一号地铁,新建的苏州十一线很清静,乘地铁的人不多,经过五个小时,我终于来到了小西山,站在明月山的门口,我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试图将这五个小时,明月山终呈现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随着脚步的深入,一座古朴的寺庙渐渐映入眼帘——明月寺,它静静地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仿佛自古以来便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寺门不高,却显得庄严而神秘,两扇朱红大门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轻轻一推,仿佛穿越了时空,步入了另一个宁静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来到了明月寺最著名的景点——明月池。池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四周的景致,宛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人心的纯净与复杂。站在池边,闭上眼,仿佛能听见风穿过竹林的低语,感受到时间在这一刻的缓慢流淌,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宁静与平和。</b></p> <p class="ql-block"><b>  而在苏州,居然藏着这么一个地方,99%的苏州本地人都不知道苏州也有自己的小西天,还没有游客,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 苏州自己的小西天到底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少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故今天就特地赶去明月古,了解一下有关明月古寺的那些事。</b></p> <p class="ql-block"><b>  明月古寺简称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传诵一时。明月寺建筑颇具特色,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的布局结构与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寺相仿。</b></p> <p class="ql-block"><b>  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古老的殿堂与石阶上,给这座古老的寺庙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纱。我在寺中的茶馆小憩,品一壶清茶,听僧人们诵经的声音,那低沉而悠长的诵唱,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尘世烦恼都随之消散。</b></p> <p class="ql-block"><b>  明月寺建筑颇具特色,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的布局结构与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寺相仿。进入山门和天王殿,大肚弥勒一团和气,端坐正中。四大天王分列两旁,一个个横眉竖目,威武猛厉。</b></p><p class="ql-block"><b> 大雄宝殿是明月寺建筑群的中心,正殿五间,二层翘角飞檐,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大殿中央供奉如来佛,两侧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合称“三世佛”。大佛背面供奉观音菩萨,脚踏莲花,手持净瓶杨柳枝,神态矜持娴静。大佛两侧是十八罗汉,神杰各异,柳栩如牛。</b></p> <p class="ql-block"><b>  明月寺中的每一尊佛像,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更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它们静静地守候在这里,见证了无数个日升月落,春夏秋冬。无论是弥勒佛的乐观豁达,释迦牟尼佛的深邃智慧,还是观音菩萨的慈悲为怀,都以无声的语言,向世人传递着佛法的真谛——放下执念,心怀慈悲,方能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b></p> <p class="ql-block"><b>  踏入小西天明月寺,悠悠的檀香萦绕鼻尖,仿佛能拂去心底的尘埃。寺内建筑古色古香,斑驳的墙壁像是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沿着小径漫步,一侧是随风摇曳的竹林,发出沙沙声响,似在低吟禅语;另一侧的小池里,锦鲤自在游弋,偶尔泛起的涟漪,搅碎了倒映的天光云影。这里香火虽不似名刹般旺盛,却多了几分清幽。古时就有文人墨客在此觅得灵感,留下诗篇。在这里,点一炷香,听一听钟声,让心灵得到一次深度的休憩。</b></p> <p class="ql-block"><b>  小西天明月寺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寺内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天王殿内有全堂紫砂泥雕塑,大雄宝殿是建筑群中心,正殿五间,层翘角飞檐。殿内供奉如来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合称“三世佛”。大佛背面供奉观音菩萨,两侧有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神态各异,号称“苏州“小西天。”</b></p> <p class="ql-block"><b>  与一般寺庙不同,明月寺进山门后的第一座大殿不是弥勒殿,而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殿堂,第二座殿才是弥勒殿,往后再是大雄宝殿……门口有素斋,供应素面。进门有进香的温馨提示,所以不会觉得香火呛人。观音像前面是地刻的莲花图,中间有水,就是典型的莲花池写照。寺内还有大钟一座,超有历史感的。古寺布局严谨,沿中轴线对称展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直至藏经楼,一脉相承。</b></p> <p class="ql-block"><b>  两侧则配以钟楼、药师殿等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些建筑遵循明清风格,重檐歇山顶设计,古朴而庄重,与古镇老街的风貌相互映衬,别具一番韵味。天王殿内,全堂紫砂泥雕塑耗时一年精心雕琢,法像庄严,工艺精湛。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佛居中,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分列两侧,五百罗汉环绕,每一尊雕像都栩栩如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殿内外,还保存有帝王御笔碑刻及佛像浮雕。</b></p> <p class="ql-block"><b>  历史上明月古寺历经多次兴废,最后一次在“文革”中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b></p><p class="ql-block"><b>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现在的明月古寺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修复。</b></p> <p class="ql-block"><b>  绕过主殿,步入后院,一尊观音菩萨像静静地伫立于池畔。观音菩萨身姿婀娜,手持净瓶与杨柳枝,目光温柔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的最深处,给予最温柔的抚慰。她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为怀,也成为了无数信众心中希望的象征。每当微风吹过,池水泛起层层涟漪,观音菩萨的身影在水中轻轻摇曳,更添了几分空灵与神秘。</b></p> <p class="ql-block"><b>  走在明月寺的石径上,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尊佛像都以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关于信仰、智慧与慈悲的故事。这里,不仅是信徒朝圣的圣地,更是每一个渴望心灵归宿之人的避风港。在苏州明月寺,佛光普照,心灵得以净化,仿佛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而温柔。</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悠悠,明月寺在四季更迭中保留了江南寺庙特有的黄墙灰瓦,静处于繁华而不失宁静的环境中,仿佛是古镇中的一片净土,禅意与诗意并存。若你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不妨走进明月古寺,开始一场净化心灵的禅意之旅,让身心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中得到彻底的释放和治愈。</b></p> <p class="ql-block"><b>  随着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明月寺。回望间,寺庙已渐渐融入暮色之中,只留下一抹淡淡的轮廓,与山间的云雾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正月十六的这次游历,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在繁忙与喧嚣之外,找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体会到了那份久违的宁静与自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