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月十六,传统里的顺遂祈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六,这个被称为“大顺日”的特殊日子,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人们便怀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走出家门,奔赴“游百病”的约定。公园、河边、郊外,处处都是欢声笑语。有些地方,人们还会特意往高处攀登,或登上山头,或漫步城墙。在那一步步向上的过程中,仿佛身上所有的病痛与晦气都被一点点抛却,只留下满心的期许,期盼着新的一年能够身体健康、无病无灾。这种质朴的信念,如同春日破土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北方的街头巷尾又热闹起来。妇女们相邀结伴,开启了“摸门钉”的仪式。月光如水,洒在她们的身上,映照着她们脸上虔诚的神情。指尖轻轻触碰门钉的那一刻,“钉”与“丁”的谐音,在心中奏响了希望的旋律,那是对家族繁衍、人丁兴旺的深深祈愿。这份对血脉延续的执着,承载着家族的传承与温暖,在岁月中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在北方的厨房中,麻花的香气弥漫开来。金黄酥脆的麻花,是正月十六不可或缺的美食。每一口咬下去,都是生活甜蜜的味道,象征着新的一年节节高升。那拧在一起的麻花,也寓意着生活紧紧交织,有滋有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美味的麻花,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亲情也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愈发浓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六,它不仅仅是一个日子,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它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编织进这些古老的习俗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香醇,历久弥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