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和日本都知道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制定了“大陆经略政策”,其核心内容是: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在思想渊源方面,包括古代侵略传统:早在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后,就曾于1592、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幕府末期思想:德川幕府末期出现“海外雄飞论”,代表人物为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佐藤信渊提出日本可以先入侵“满洲”,再以满洲为基地侵占整个中国。明治维新思想:明治维新后,“脱亚论”盛行,主张日本应脱离亚洲,与西洋文明诸国共进退,按照西洋人对待中国、朝鲜的方式加以处理。在形成与发展方面,包括初步形成: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御笔信》,确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为日本大陆政策奠定思想理论基础。逐渐成熟:188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征讨清国策》,标志着大陆政策正式形成。进一步发展: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首相田中义一发表《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将大陆政策进一步细化。在实施步骤方面,包括第一步:吞并朝鲜。1876年日本威逼朝鲜缔结《江华岛条约》,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第二步:侵占中国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后东北基本被纳入日本势力范围,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第三步:分裂中国、征服全中国。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和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第四步:以中国为基地,进而吞并亚洲,最后称霸世界。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侵略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日本从1887年提出《征讨清国策》以后,就一直在坚定地执行这个政策。上面仅仅列出的是几个大的历史事件节点,其实还有不少历史事实不得不提。比如“”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下面分别具体描述一下。</p><p class="ql-block">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日本蓄意挑起并以“丰岛海战”为开端,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的一场大规模海战,它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极大地改变了东亚国际关系。从战争背景来看,日本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渐强,但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对外扩张欲望强烈,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中国方面: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后建立了北洋水师等近代化军事力量,但政治腐败,封建制度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国际方面:西方列强忙于在全球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对日本的扩张行为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外部环境。从主要战役看,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叶志超弃城而逃,平壤沦陷,清军退至鸭绿江以北。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展开激战,北洋水师损失致远舰等多艘战舰,日本舰队也受到重创,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1894年10月至11月,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连陷九连城、安东等多地,并在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威海卫战役:1895年1月至2月,日军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水师被困刘公岛,最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从战争结果看,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从战争影响看,对中国: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日本: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大片领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军事实力,加快了军国主义扩张步伐,成为亚洲强国。对远东局势:打破了远东地区原有的政治格局,日本崛起成为东亚强国,俄国等列强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冲击,加剧了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总结中日甲午战争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最大影响有两个,一个是强国地位的丧失和取得,一个是经济实力的损失与加强。可以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是取得了重大成果的。</p> <p class="ql-block">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沙俄帝国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控制权,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霸权,在中国东北进行的帝国主义列强战争。从战争背景来看,俄国扩张:19世纪中后期,沙俄迈入近代工业化国家行列,走上对外扩张道路。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租旅顺、大连,将中国东北变为其势力范围,还试图扩展至朝鲜半岛。日本崛起: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改革不彻底,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利用赔款扩充军备,因三国干涉还辽对俄国怀恨在心。国际形势:英国为抑制俄国在远东扩张,于1902年与日本缔结英日同盟。德国为牵制俄国,暗中怂恿日本对俄开战。美国也支持日本,希望在两国相争中渔利。从主要战役来看,旅顺战役:日军采取坑道爆破和围攻战术,调集重炮猛轰,经过激烈战斗,1905年1月2日,4.8万名俄国海陆军在旅顺口投降。黄海海战:是日俄战役两国海军首次交锋,俄军指挥官作战信心不足,被动作战,俄军伤亡343人,日方伤亡226人。沙河会战:1904年10月俄军投入22万兵力进攻辽阳,日俄两军在沙河一带激战10天,日军伤亡约2万人,俄军伤亡约4.1万人。对马海战:1905年5月,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沙俄波罗的海舰队,俄国38艘军舰除3艘突围外全军覆没。从战争结果来看,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沙俄将旅顺口、大连湾租借权等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将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和矿山开采等一切特权都转让给日本。从战争影响来看,对日本:国际地位飙升,成为第一个击败欧洲强国的亚洲国家,但也刺激了军国主义思想,为后来扩大侵略埋下伏笔。对俄国:战败使其丧失在远东的部分殖民地,加剧了国内社会矛盾和危机,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俄国的革命。对中国: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侵犯,民众饱受战火之苦,但也使国内一些人士意识到君主立宪制度的优势,开始了立宪运动。从战争结果来看,虽然是日本和俄罗斯的战争,但是日本获得的利益是从中国身上拿到的,只不过是通过俄罗斯的手而已。可以说,这一次日本的战争财又是获利颇丰的。对于日本的强国战略是有极大帮助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直到1945年结束的抗日战争。一般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的历史时期,从中国角度来看,民族危机与不屈抗争:日本全面侵华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各阶层、各民族团结起来,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展现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民族觉醒与团结的象征: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敌。浴血奋战与巨大牺牲:中国军队和民众在抗战中浴血奋战,进行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财产损失难以计数,为抗战胜利付出了惨痛代价。历史转折与进步推动: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世界角度来看,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日本无法与德国在欧亚战场形成合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鼓舞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以弱胜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支持,鼓舞了其他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反抗斗志,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从历史教训角度来看,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腐朽、经济技术落后,在面对日本侵略时处于被动地位,这深刻地警示我们,只有不断发展经济、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和平来之不易: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让我们深知和平的珍贵,必须珍惜当前的和平环境,同时要警惕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等邪恶势力的抬头,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在走向抗战争胜利的道路上,也是有不少重大的危机时刻的。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在日本全面侵华初期,华北危急: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妄图通过一系列手段使华北五省“自治”,逐步吞并华北地区。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软弱态度,使华北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淞沪会战失利: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虽然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但最终上海沦陷。日军沿长江流域西进,南京暴露在日军兵锋之下,国民政府首都面临巨大威胁,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遭受沉重打击。在战略相持阶段,汪精卫叛国: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严重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动摇了部分民众的抗日信心,对抗日局势产生了恶劣影响,给中国抗战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根据地困难:1941-1942年,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清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也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加上自然灾害,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军事压力和生存危机。在豫湘桂战役时期,豫湘桂大溃败:1944年,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出现大溃败,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大片国土,使大后方受到严重威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也暴露出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军事上的严重问题,中国抗战局势一度十分严峻。这些危机时刻都对中国的抗战事业构成了巨大挑战,但中国人民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克服困难,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这些抗日战争历史上的危机时刻,其实正是日本侵略战争顺利的时候,日本能够给中国造成这么多的危机时刻,恰恰证明了日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敌人。</p> <p class="ql-block"> 通过回顾这些历史事件,可以看出来三点重要的信息。一是执行”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的百年大计,不是随便说说的,日本不管采取和平的方法还是采取战争的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坚定执行大陆经略政策。二是大陆经略政策是实现过前三步的,而最后一步是没有实现的。这样的结果,对于日本国内想继续执行大陆经略政策的势力是一种诱惑和鼓励。他们在妄想”万一运气好,实现了第四步呢“。所以这个结果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消灭是不利的。 三是不要日本眼前的态度和行为所迷惑。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防备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原因主要是:</p><p class="ql-block"> 一是现在的日本是被美国封印的国家。说日本是被美国“封印”的国家,主要是因为美国在以下多方面对日本进行了深度控制:在军事方面包括,驻军限制:二战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在日本大量驻军,《美日安保条约》使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驻扎陆海空军。目前美国在日本有众多军事基地,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和国防安全有很强的掌控力,日本的军事发展方向和规模很大程度上要受美国制约。军事力量受限:日本《和平宪法》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军力、否认交战权,日本的军事力量只能以自卫队形式存在,且在武器装备、军事行动等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无法成为正常的军事强国。在政治方面包括,宪法制定与改造:1947年由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为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确立了日本实行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度,天皇只具有纯粹仪式上的角色,无权参与国政。上层控制:美国通过扶持亲美势力、与日本上层政治家族和财阀达成利益交换等方式,掌控日本的政治话语权。比如一些关键政治岗位安排亲美人员,对反美或中立势力进行打压。在经济方面包括,经济依赖与监管: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援助和指导,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但也借此对日本的贸易进行限制和监管,确保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财阀渗透:美国资本对日本的三菱、三井等大财阀进行全面渗透,通过交叉持股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日本的经济命脉。在文化舆论方面包括,文化洗脑:美国通过控制日本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向日本民众灌输美国的民主自由思想和美式文化,对日本进行文化洗脑和价值观改造。历史修正:美国对日本的历史地理教材进行改造,删除不利于美国的内容,植入符合美国利益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日本现在被美国封印,但是如果美国为了集中精力挑衅中国的崛起,极有可能主动打开对日本的封印,那个时日本会是什么样子,暂时还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二是日本的世界强国梦一直在建设中。为什么说日本的强国梦一直在建设中呢。从日本选择的氢能战略就可以看出端倪。氢能战略对日本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能源安全层面,包括降低对外依赖:日本资源匮乏,能源消费量大,长期依赖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进口。氢能战略可使日本通过海外合作获取氢气,如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合作建立氢能供应链,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进口的依赖,降低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能源供应多元化: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能使日本的能源来源更加多元化,与电力、热能等共同构建稳定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经济发展层面,包括推动产业升级:氢能产业涵盖制氢、储运、应用等多个环节,可带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日本在燃料电池、液氢储运等技术领域领先,发展氢能能促进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推动汽车、化工、电力等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就业机会: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从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项目运营等,能创造众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海外市场:日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氢能技术和产品出口。通过参与国际氢能项目,可提升其在全球氢能市场的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经济利益。在环境与气候层面,包括助力碳中和目标:日本提出了2050年前CO₂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的目标,氢能燃烧只产生水,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发展氢能有助于日本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相比传统化石能源,氢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在技术创新层面,包括提升技术水平:氢能技术研发需要在制氢、储运、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实施氢能战略促使日本加大科研投入,吸引优秀科研人才,推动相关技术创新,提升日本在能源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增强技术影响力:若日本在氢能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可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和规范,增强其在全球能源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其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创造有利条件。从氢能战略带来的影响来看,制定并执行这个战略的国家妥妥的是世界一流强国的眼界和气魄。也更加证明了日本强国梦一直在建设中。</p><p class="ql-block"> 三是日本的经济并不像我国舆论宣传的一团糟。先看一下近三十年来日本GDP的数据和国际排名。在数据方面是这样的:1995年:GDP为55455.7亿美元。 2000年:GDP为49683.6亿美元。2005年:GDP为48314.7亿美元。2010年:GDP为57590.7亿美元。2015年:GDP为44449.3亿美元。2020年:GDP为50506.8亿美元。2023年:GDP为42308.6亿美元。在国际排名方面是这样的:1995年:GDP总量世界第二。200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大致处于第二或第三的位置。2005年:基本处于世界第二或第三的位置。2010年:被中国超越,退居世界第三。2015年:世界第三。 2023年:被德国反超,位列全球第四。由以上数据可见,日本GDP近三十年来保持在4-6万亿美元之间,世界排名在2-4之间。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效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非常难得的。之所以日本能够维持三十年的国际经济地位,一般认为是和“海外日本”有重要关系。梳理一下日本近三十年来GDP的变化和”海外日本“的关系,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如下:在日本近三十年GDP发展情况方面,整体增长缓慢: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增速急转直下。1993年日本实际GDP增速降至-0.5%,1998-1999年连续两年负增长。2000-2007年连续8年正增长,但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次负增长。2010年实际GDP增速达4.1%为三十年最高值,此后低速平稳增长,2019年为-0.4%,2020年受疫情冲击降至-4.1%,2022-2023年分别为1.0%和1.9%,1990-2023年平均实际GDP增速仅1.0%。名义GDP波动大:受汇率等因素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波动剧烈。如1995-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元名义GDP从53395亿美元掉到39120亿美元,2000-2007年小泉纯一郎时期又大幅增长,2008年次贷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都使名义GDP受到冲击。在与“海外日本”的关系方面,从经济角度:日本企业在海外的大量投资和产业布局对本国GDP有重要意义,海外投资收益回流可增加国内GDP和国民收入,提升经济实力。同时海外资源开发和供应链体系保障了国内资源供应和生产稳定,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如日本在海外投资的矿业等资源项目,为国内相关产业提供原材料,促进生产,对GDP增长有间接贡献。从文化角度:“海外日本”的文化传播和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如动漫、音乐等文化产品出口增加,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GDP增长做贡献。海外日本文化社群的存在,也促进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能带来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推动经济增长。从人口与人才角度:海外日侨与移民群体在海外积累的财富和技术,可能回流到日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日本向海外派遣的专家、技术人员等,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等为日本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获取技术和资源等提供支持,间接影响日本GDP增长。为什么要强调近三十年来GDP的情况,原因就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是取决于经济力量的强弱的。对于日本来说,如果美国取消了对它的封印,靠他自己的科技能力和经济能力,快速提升军事能力的可能性是极大的。</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本文花了大量力气来分析日本的初心和使命,不过是想提醒各位同修,不要被眼前的局势所迷惑,日本这个国家由于国土自然环境的安全性和国家资源贫瘠的特性,是有着扩张领土需求的。是有可能,有传统,有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来打偶乱的。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客观的现实局面,提高警惕,防止我们不希望的局面出现;一方面要坚定民族复兴伟业的决心,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伟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