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昵称:天道酬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3390884</span></p> 华清池,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憧憬,我踏上了前往华清池的旅程。华清池,这座坐落于骊山脚下的古老宫殿,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与传奇,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不朽诗篇,更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那段尘封历史的大门。 刚踏入华清池的大门,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遥想当年,自周幽王在此始建骊宫,历经秦汉、隋唐的不断修缮扩建,华清池在岁月的雕琢下逐渐成为了皇家离宫别苑的典范。至唐玄宗时期,这里更是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帝王与贵妃享乐的圣地。 走进大门,两边有两株高大的雪松、两株粗壮的槐树、两株亭亭玉立的银杏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之后就是温泉洗浴中心,再后是九龙湖。 九龙湖南岸和东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飞霜殿、宜春殿、宜春阁等仿唐宫殿,以红色为主调,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碧波粼粼的九龙湖宛如瑶池仙境,沿湖四周殿宇对称,廊庑逶迤,龙桥横亘,柳荫匝岸,令人赏心悦目。西岸是九曲回廊。 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汤”池形如海棠,供贵妃享用;“尚食汤”是供大臣们沐浴之处;“星辰汤”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 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是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 现在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据悉,唐玄宗每年都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赏景。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就来过36次。飞霜殿就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这便在历史上演绎了脍炙人口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此留下了不朽诗词。如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亲承恩泽时。”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也这样描述杨贵妃浴罢的情景:“即出来,体弱力微,若不盛罗绮,光彩焕发,转照动人。”唐玄宗更是对贵妃出浴大加赞赏:“美人新浴,如出水芙蓉。”另有陈鸿《长恨歌传》:“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别疏汤泉,诏赐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等等,都将贵妃出浴的美形容得恰到好处。 人世间,最令人神往的,或许不是权位、金钱,以及奢华的物质享受,很可能是心灵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比如浪漫、真挚的爱情。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兵马俑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让人感受的是秦人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催人奋进的大气,那么,华清池则体现的是阴柔之美,让人感受的是唐人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情爱的美丽,叫人沉醉,引人遐思。就是在这华清池,唐明皇和杨贵妃演绎了一段经典的真挚浪漫的爱情,感天动地。后来,著名诗人白居易根据他们的爱情故事创作了《长恨歌》,这段爱情,就显得更加绚烂、瑰丽、凄迷,动人心魄。爱情,让文学鲜活;文学,让爱情不朽。 华清池所在地,和一般的皇家园林,大同小异。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大气的布局,恢弘的气势,将大唐盛世的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到处都是游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其间夹杂着白人、黑人,络绎不绝,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边走边看,我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影像,剪不断,理还乱。<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华清池,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有4处温泉泉源,水清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小时约113吨,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水内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有石灰、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铝、硫磺、硫酸钠等多种矿物质。温泉之水、千古涌流,不盈不虚。于是,精明的临潼人就利用这绝顶优势在华清池建造了温泉浴池一百多间,3000多平方米,不仅适于洗澡淋浴,同时对关节炎、皮肤病等有一定疗效。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那时,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这里悄然上演。“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开篇之句,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了杨贵妃的传奇人生。她的出现,让唐玄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华清池,也因她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柔情蜜意。 来到著名的海棠汤遗址,这里便是当年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想象着“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杨贵妃那娇弱的身姿,在温暖的温泉水中,肌肤如凝脂般细腻光滑。那轻轻的笑语,那温柔的眼神,都在这一汪泉水中留下了无尽的眷恋。而唐玄宗对她的宠爱,也在这华清池的每一寸土地上得以体现。 继续漫步,不远处便是那巍峨的骊宫旧址。“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昔日的骊宫,高耸入云,仙乐飘飘,歌舞升平。唐玄宗沉醉在这温柔乡里,与杨贵妃一同欣赏着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舞蹈,对朝政逐渐懈怠。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动。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的爆发,如同一记重锤,彻底打破了华清池的宁静与美好。唐玄宗与杨贵妃仓皇出逃,而杨贵妃最终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站在这曾经繁华的宫殿遗址前,看着那残垣断壁,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华清池见证了唐朝的繁荣昌盛,也目睹了它的衰败没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如今都已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重回长安,路过华清池时,心中又是何等的悲痛与悔恨。“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唐玄宗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那曾经的美好回忆,如今都已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 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仅是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更是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刻反思。他的诗歌,如同一个个镜头,将华清池的历史变迁和人物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华清池不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爱情和命运的象征。 除了《长恨歌》,白居易还在其他诗作中提及华清池。他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析着那个时代的人性、权力与爱情。他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诱惑、爱情的脆弱以及命运的无常,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沧桑。 如今的华清池,已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凭吊历史、缅怀爱情。当我漫步在这古老的宫殿遗址上,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歌舞声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窃窃私语。而白居易的诗歌,也仿佛化作了一缕缕清风,永远在华清池的上空回荡,诉说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在华清池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白居易的诗歌,则为这些故事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离开华清池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这次的旅程,让我不仅领略了华清池的美丽风光,更让我在白居易的诗韵中,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白居易与华清池,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白居易的诗歌,为华清池赋予了灵魂;而华清池,则为白居易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想,这便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它能够穿越时空,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我们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华清池,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宫殿,也将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 走出华清池,似乎经受了一场爱的洗礼。昔日承载大唐荣耀的长安城,如今已成为复兴民族的新丝绸之路的起点,盛世的繁荣又岂能是唐朝能够同日而语的。华清池,一个浪漫的爱的池,一个圣洁的池,会永远地氤氲在每一个游客的心中,成为永远的怀念。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谢谢点赞欣赏</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