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情人节快乐,青春年少就开始听一首歌,孟庭苇《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年轻时候理解是没有遇到爱的人,没有男朋友,所以情人节没有情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年龄增长,恋爱,结婚后,开始深入思考“什么才是情人”。自己的另一半,婚姻之外的异性。好像都不是,想要情人背后的深层需求是什么?想要一个懂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聆听自己、助自己成长的人。这样的人好像很少,一把鲜花,一件精美礼物,一个大红包……,都是瞬间的欢喜。真正灵魂共鸣,相互懂彼此心灵的人,好像少之又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恰恰成年人的心里最想要一个在情感方面真正懂自己的人。也就出现很多“情人”。情人大多是没有生活元素加入的人。例如,油盐酱醋,辅导孩子,双方父母的情感互动,房贷,车贷的压力,好像找到了情人。人的心里是一直成长变化多端的,需求也是不断多样化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人”开始好像很懂自己,理解自己,唠叨也不多。时间推移,发现很多情人想要的更多,会意识到自己“所谓情人”和自己身边另一半没有什么差异。更多是一个人想象的“情人美好化身”。“所谓情人”也就渐行渐远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会一直成长,岁月不会偏袒任何人。在生活里“浪潮中”,谁也摆脱不了年迈的步伐,当到一定岁月,会发现,所谓的“情人”,其实就是“最好的自己”,人来一世,是来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成长自己,接纳自己,共感自己,修复自己的一生历程。成年后遇到的是“爱人”,也许就是“所谓的情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情人只是奢侈想象的人而已。想让一个人懂你、爱你、聆听你、宽容你、厚待你、助你成长……。其实是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才真正会遇到这样的“情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情人节,真正的意义是为自己,为自己真正的爱人祝福的节日。而不是幻想不实在的情人的节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情人节更是为自己相伴进入婚姻的人,一个美好祝福,可以是感恩的行为:精美的礼物,肢体的接触,服务的行动,肯定的言语,珍惜的相处。这些都是在婚姻爱的关系里可以改善提升夫妻高质量的关系的互动模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每个人年轻甚至一生都想有美好的爱感觉,而成熟的爱感觉不是来源他人给予,而是自己有爱他人的能力,同时又有感受别人爱自己能力的“能量”,这样的感觉如果有了,自己内心深处也就不匮乏“情人了”。祝福大家“情人节快乐”,成长路上“做自己最好的情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此文仅代表个人看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想法千万个。尊重每个人想法和理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