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丹药(张觉人传授)

指钲

<p class="ql-block">道家丹药</p><p class="ql-block">降丹类方剂</p><p class="ql-block"> 一、金龟下海丹 </p><p class="ql-block"> 金龟下海丹是玄门四大丹之一。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较红升、白降更为满意,惟降法布置比较繁琐,故后来稍有改变,不用乌龟,效力并不减弱。</p><p class="ql-block"> 处方:水银45克 白矾45克 火硝45克 皂矾45克 食盐45克 胆矾9克 硇砂12克 明雄7.5克 朱砂7.5克 铜绿7.5克寒水石9克 月石12克 磁石15克 天生黄15克 丹成加麝香8</p><p class="ql-block">克 冰片3克。</p><p class="ql-block"> 炼法:火候以盆内的乌龟不动为准。原理是盆内的水要经常保持不热,如水过热,则龟即难受而躁动,是符合科学温度测验法则。廖师传授法,是烧炼七昼夜,我则改为五小时。</p><p class="ql-block"> 功能:消炎,杀菌,化腐,去(尔/虫),退管.出骨。</p><p class="ql-block"> 主治:坏死组织,多年溃疡,顽固瘘管,举凡痈疽、发背、瘰疬、痰核、附骨、疔毒,横痃及一切诸疮浑身上下穿溃流脓,或内有腐(尔/虫)管骨年深日久不愈者,功效很好。</p><p class="ql-block"> 用法;此丹使用与红升、白降一样,有纯丹、稀释丹和药捻三个类型。</p><p class="ql-block"> 1.凡因寒邪侵袭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失于疏解,逐渐形成痈疽者,不论肿块大小,时间久暂,只要内脓未成均可使用本品,达到消散目的。其法是以蓖麻油将药调成糊状,遍涂患部(涂药后定要用稍扁形竹片将药在患部皮肤上多多涂抹,务使药糊尽入毛孔,看不见药的痕迹为准,凡涂糊药都应如此),然后贴上膏药,经过1~3日后,即可消散。</p><p class="ql-block"> 2.在疮已化脓,而未穿溃时,则将纯丹加水调稀,点子疮头上,外用膏药盖贴,则次日即可穿溃出脓,.以代切开弓』流。</p><p class="ql-block"> 3.稀释剂,则多用于一切溃疡有坏死组织不脱者,如一次不脱,可连续使用2~3次。</p><p class="ql-block"> 4.药捻,则专用于各种瘘管及伤口过小的溃疡引流不畅,及深部溃疡有坏死组织。</p><p class="ql-block"> 本丹化裁用法:化裁用法是以有辅助治疗药物配入丹药,与用石膏配入丹药起稀释作用者,有原则上的不同,一般习用方如下:</p><p class="ql-block"> 1.以本丹2.1克,与珍珠散2.1克配合,在毒已尽将届收口时,掺于疮口上,有显著生肌收口作用。</p><p class="ql-block"> 2.以本丹30克,红升丹30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血竭9克,煅石膏18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以米粉为条,阴干。用时以一条插入疮内(孔大者可多插几条),功能拔除瘘管,并治一切疮毒破溃,阴疽日久成瘘,脓水淋漓等症。</p><p class="ql-block"> 3.以本丹15克,轻粉15克,龙骨15克,雄黄15克,海螵蛸30克,密陀僧30克,麝香O.3克,共研细末,用时将药均匀撒于膏药面上,贴于患部,每2~3日换药一次,专治乳癌、失荣、石疽、横痃,结核及一切无名肿毒等症。</p><p class="ql-block"> 4.凡痈疽溃后毒尽,出鲜红肉,流稠脓如顽痰如胶条者,以本丹9克,制乳香30克,制没药9克,麝香1.5克,共研细末,每以少许掺于疮口,外贴膏药一张,至疮口皮老为止。</p><p class="ql-block"> 5.本丹药捻:中医外科药捻有纸条药捻和纯丹药捻等种。纸条药捻是以楮皮纸条做成,其法是以皮纸条捻成麻线状的捻条,并双叠转来再捻成如粗麻线状的捻条,愈紧愈佳,以浆糊遍涂周身,然后在丹药中滚转,使药捻周身平均粘满药粉阴干备用。这种药捻使用起来是有缺点的,因为捻上粘药不多,插入疮孔后经疮的渗出物一冲,就会将药冲走,会降低药力,如插得不规则时,还有变松或者扭曲之弊,并且口小的疮还插不透底,因此有改进的必要。</p><p class="ql-block"> 纯丹药捻:也叫药丁,就是对这一需要而改进的。其法是用一种有粘着作用的粘合物,同丹药捣和均匀,做成药捻,粗细长短随需要而决定。粘合料米粉(是已加工的线状条粉,昆明人则叫做米线,不是粉末状米粉),糯米面、大米饭、蒸饼都可以。将丹药同粘合料入乳臼中,细细捣之(如只需少量,则可用手指反复捏和之),捣至十分融和时,捻成1~2寸长的线条状即成。如大量生产时.还可利用废注射管,将药投入管中,然后推出,既匀整,又迅速.公众号行之医话 是值得采用的方法(丹药类忌接触日光,故只宜阴干)。使用时,根据疮孔的大小和深浅,尽量将丹药捻插入疮底,孔大者可多插几条,利用疮的渗出液,还可把药丁溶解成为若干倍的药汁。这种药汁在疮内拔毒化腐作用,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因此更可以缩短疮的疗程,促进疮口愈合。并因其在疮内有三、四日的溶化过程,保持三、四日的药力,故可在三、四日</p><p class="ql-block">后,才换一次药。最适合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各种瘘管及蟮杠头等病种的需要,是笔者常用方法之一,惟有易断的缺点。故笔者作锭时,是用消毒猪毛为骨子,就不易折断了。</p><p class="ql-block"> 6.疮穿溃后,脓水不尽,或脓稀不稠及疮中腐肉未尽去者,以本丹O.9克配四妙丹3克,共研极细。使用时,以少许掺于疮口,外贴膏药,日换二次,连掺三日,则腐肉去而红肉生,稀脓亦即变成稠脓。</p><p class="ql-block"> 7.凡疮疡排脓未尽,而有腐肉留于疮面者,以本丹15克,煅石膏6克,炒铅粉9克,银朱9克,共研细末。使用时,将丹药撒布疮口,如有孔道者,则用棉纸捻粘药插入疮孔内,外贴膏药,功能去腐生新。</p><p class="ql-block"> 8.瘰疡已溃者,以本丹O.15克,制甘石3克,朱砂O.9克,苍耳虫3条,共研细末。使用时,撒布白玉膏上,贴于患处,再内服中九丸,以作辅助治疗。</p><p class="ql-block"> 9.若遇脓疡疮口淡自流水,而不成稠脓者,可将纯丹撒上,次日即可见到疮口红润,成稠脓,而不流清水。对手术后创口久不愈合者,用凡士林纱条粘丹药,塞入窦道中,在初用时分泌物常会增多,以后即逐渐减少,而趋愈合。如上纱条后老是不见好转者,其中必有异物存在,如纱屑、纸屑、朽骨等。出现这种现象时,必须尽量将其清除干净,伤口才能愈合。至于结核溃疡在初用药时,也有分泌增多的现象,但很快即可使溃疡面由缩小而痊愈。如有孔道时,最好是将疮口皮肤切开扩大,即可缩短疗程。内部余波未平时,最好是不要急忙争取提前收口,免致复发。</p><p class="ql-block"> 10.以本丹3克,巴豆炭30克,蓖麻仁30克,共末,对于一切疮毒溃后拔脓,效果极好。</p><p class="ql-block"> 11.以本丹3克,轻粉1.5克,黄连9克,银朱9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以清油调搽,治湿疹、黄水疮有效。</p><p class="ql-block"> 12.以本丹1.5克,红砒1.2克,硇砂1.2克,冰片O.9克,共研细末,用时吹入管口,专退瘘管。</p><p class="ql-block"> 13.以本丹15克,煅石膏15克,炒铅粉15克,共研细末。使用时,制成药捻,插入疮口,有拔毒、生肌、敛口的功效。</p><p class="ql-block"> 附: 对口疮病例</p><p class="ql-block"> 陈××,男,55岁,商店职员,患项疽(对口疮)来诊。</p><p class="ql-block"> 主诉:一个月以前,后颈正中处发生一小疖,如豆粒大,周围发红,硬肿疼痛,自用菊花叶加红糖捣敷,第二天红肿更甚,硬块扩大如鸡卵,痛甚,全身不适,恶寒怕冷,食欲减退,即住进医院,注射青霉素数针,效果不大。疮势继续扩大, 自穿数孔,流出白色脓液,夜间疮痛不能成眠,后来我处诊治。</p><p class="ql-block"> 检查:颈后组织完全溃烂,两侧至耳下,上至枕骨,下至颈部大椎之上腐烂成片,右侧耳下有少许坏死组织,其他肉芽均呈鲜红色,伤口边缘皮肤红肿,色暗红,微有压痛,有少许白色稠脓,体温39℃,脉微细,舌苔微白。</p><p class="ql-block"> 诊断:阴性项疽(对口疮)。</p><p class="ql-block"> 治疗:内服化毒排脓内补散,每日三次,每次18克,用温酒送服,稍醉;局部以金龟下海丹薄薄撒布,纱布固定,以十日为一疗程,连续三天后改用金龟下海丹油膏敷。公众号行之医话 一疗程后复诊,疮口微见缩小,脓仍多,照常内服外敷。二疗程后复诊,疮面肉色转佳,疮口缩小一半,边缘皮肤浮肿已消,原来暗红色转为正常,有少许脓液,惟饮食甚差,改服香砂六君子汤,外敷药同前。三疗程后复诊,饮食增加,二便如常,右颈耳下仅现有极小伤口,有少许脓液,其他大部疮面已为结痂瘢痕所覆,内药停服,仍以下海膏涂敷。至四疗程时,伤口已完全愈合,结有横形疤痕,从左耳至右耳下皮肤色黯微红,已无痛感,其他均已正常,由于疤痕的牵引,颈部活动暂时不够灵活.治疗就此结束。</p><p class="ql-block">二、大乘丹</p><p class="ql-block">大乘丹简称大丹,是川西北地区民间流行的一个秘方。同名的大乘丹方不少,究竟以何方为真方,无从得知。成都市文琢之老医师求得的一方药比较正确。成都市老外科中医师张蕙卿,是使用大乘丹最有成就的第一人,但是因为社会条件的影响,他不轻易告人。当他去世后,由他的接班人张尧放继承使用。解放后,张尧放医生参加了医务工作,在党的教育下,将此方公开出来。文老医师的方即为此方,但分量有些不同,惟缺少了白砒一味。而张老医师的方,白砒分量太重(是60克),将白砒减少30克,即正合文方“八七五”之总数(八两七钱五分),是文方中遗漏了一味白砒之证。</p><p class="ql-block"> 处方: 水银45克 火硝45克 白矾45克 皂矾45克 硇砂</p><p class="ql-block">15克 白砒30克 硼砂45克 食盐45克</p><p class="ql-block"> 炼法:按照降丹常规进行操作。</p><p class="ql-block"> 功能:解毒,消肿,散结,化腐,化管,出骨。</p><p class="ql-block"> 用法:疮孔多及无孔者,均用纯丹撒布疮面,外盖膏药,窦道深者,则做成捻子插入,外盖膏药,每两天换一次。</p><p class="ql-block">三、八虎闯幽州</p><p class="ql-block">八虎闯幽州是师传方。</p><p class="ql-block"> 处方:水银30克 白矾30克 皂矾90克 青盐12克 白砒21克 雄黄12克 硇砂30克 朴硝9克 鹅管石12克</p><p class="ql-block"> 炼法:按照降丹常规进行操作。</p><p class="ql-block"> 用法:做成药捻使用.</p><p class="ql-block"> 四、九龙归大海</p><p class="ql-block">九龙归大海是师传方。</p><p class="ql-block"> 处方:水银30克 白矾30克 青盐18克 雄黄15克 白砒24克 潮脑12克 海石15克 月石3 克 皮硝9克</p><p class="ql-block"> 炼法:按照降丹常规进行操作。</p><p class="ql-block"> 用法:使用时,撒布疮面,外盖膏药。</p><p class="ql-block"> 适应症:专门拔毒,排脓。</p><p class="ql-block">五、化管灵药</p><p class="ql-block">化管灵药是柳雨苍交流方。</p><p class="ql-block"> 处方: 水银60克 火硝60克 白矾60克 食盐60克 白砒6克 硇砂9克 朱砂15克 雄黄9克</p><p class="ql-block"> 炼法:按照降丹常规进行操作,降香五炷。</p><p class="ql-block"> 用法:以米粉条做成药锭用,越陈越好。</p><p class="ql-block"> 适应症:专化绵管。</p><p class="ql-block">六、水火金丹</p><p class="ql-block">水火金丹是刘伯瑜传方。</p><p class="ql-block"> 处方: 水银120克 火硝90克 扫粉6克 白矾18克 白砒6克 磁石3克</p><p class="ql-block"> 炼法:按照降丹常规炼火五炷。</p><p class="ql-block"> 用法:治瘰疬结核,则点疬头,瘘管,则做成捻子用,外面俱用膏贴,疗效同白降丹,但刺激力则较白降丹弱。</p><p class="ql-block"> 七、一点雪</p><p class="ql-block">一点雪是师成子方。</p><p class="ql-block"> 处方: 水银120克 火硝120克 白矾120克 皂矾120克食盐120克 白砒12克</p><p class="ql-block"> 炼法:按照降丹常规进行操作。</p><p class="ql-block"> 用法:使用时,以米醋少许调丹,灯草蘸点患处(指未穿破者),小者,可点二、三点,发生一、二水泡即消,大者,多点几点,无有不消者。</p><p class="ql-block"> 适应症:专治未溃肿疡,促其消散。</p><p class="ql-block"> 自八虎闯幽州等五个丹方,都经过我长期临床应用,证实这些丹药都有相当好的疗效,故把它介绍出来。供读者在药物方便的条件下,随便选用。因为这些丹方来之不易,故不忍把它们抛弃。</p><p class="ql-block">八、白降丹</p><p class="ql-block">白降丹是中医外科的丹药方剂,现在也只有红升、白降两种丹药方剂,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其他许多优于红升、白降的丹药方剂,都未得很好的使用,有的甚至失传,或接近失传,深为遗憾!白降丹的炼法,各有师承,各有体会。公众号行之医话 四川简阳县何仲皋老医生写的白降丹炼法流程歌:</p><p class="ql-block"> 始将金鼎化三仙,加入硼砂与盐矾。</p><p class="ql-block"> 升火初初将胎结,白烟团起悟纯恬。</p><p class="ql-block"> 拈转仰盂成覆碗,水下润而火上炎。</p><p class="ql-block"> 火尽丹成天将晓,白雪满地水涓涓。</p><p class="ql-block"> 所谓“三仙”是指水银、火硝、白矾三味药物。这三味药是三仙丹的处方,加入硼砂、食盐、皂矾后,即是白降丹的基本处方。“胎结”是指初步坐胎。“白烟团起”是火候要领。“拈转仰盂成覆碗”是胎坐成时将罐连药覆于瓷盘内。“水下润而火上炎”是将盘放于水盆内,周围用河沙掩护,露出罐的下半部,即就罐底露出部分以炽炭掩住加热。“火尽丹成天将晓”是指自加热至完毕、冷却、及取出反应物的时间。“白雪满地水涓涓”是指反应物的形状如絮如雪。</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