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 玉 儿</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7234635</p><p class="ql-block">文 字: 原 创</p><p class="ql-block">图 片: 自 拍</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团聚、祥和、欢乐的气氛随处可见。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那时候穷,只有过年才有新衣穿,有好东西吃,还可以有压岁钱。记忆的深处,进入腊月后家里就开始有了准备过年的各种动静: 蒸年糕、吃腊八粥、祭祀祖先、购置年货、打扫卫生、母亲为我们缝制新衣服……</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江苏老家的乡下,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蒸年糕,那时候穷,蒸年糕用的是自家种的糯玉米。需要提前将玉米泡上一段时间,然后拿去打成玉米面,一次加工几十斤。家里大蒸笼上气的时候,就撒一层玉米面,待再上气的时候,又撒一层,就这样一层一层地蒸好以后,把蒸熟了的玉米倒在大桌子上,然后跟揉面似的使劲儿揉,以增加它的软糯性,这是一个很吃力的活儿,最后就形成很大很厚实的年糕。凉了以后趁还软用粗棉线把它分割成块状后,放入大缸加水,将其浸入缸中便于保存,一般要吃到元宵节以后,长的要吃一、两个月甚至更长。吃的时候从缸里拿一块出来,用刀切成小块,放在饭里面蒸热后加点白糖,香糯可口。据说用腊月里的水泡年糕,年糕不会坏,所以腊月里才开始蒸年糕。</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条件好了,乡下蒸年糕的材料改用大米了,除了糯米、粳米外,还加了红枣、核桃、葡萄干……,口感更为丰满。而且不止是腊月里做年糕,平常天想吃随时可以做。这不,有时候老家有亲戚到重庆来,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年糕,叫做崇明糕。</p> <p class="ql-block"> 除了年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外,还有腊八粥和打扫卫生这些年关前的一些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最隆重的就数年三十的团年夜。为此腊月二十八、九的晚上父母就忙碌着在厨房用粗盐细沙炒制花生、瓜子、豌豆、蚕豆等过年零食,陆续烧、煮、蒸、炸各种美食。我们小孩子就像馋嘴猫似的,轮流着进去偷食一点,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 在我九岁的时候,我们三姐弟随母亲从江苏老家来到了重庆父亲所在的三线军工厂。来到重庆后,每年过年要蒸一大筐咸的或甜的包子,取代了以前在老家吃的那蒸年糕。这也是方便过节的时候家人们可以在一起好好地玩,不用每天都在忙碌着弄吃的。也方便大家出门走亲访友、参加厂里组织的各种春节期间的游乐活动。家人们回到家里随时都有吃的,热一热就可以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家过年准备的那些美食,要用那种很大很深的藤萝来装,各种熟食装满一大箩足够一大家人享用整个春节。</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是最隆重的时刻,为了这顿丰盛的平常天很难吃到的年夜饭,父母得忙碌一、两天。拜年给压岁钱是年夜饭后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然后小孩子去外面放烟花爆竹,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零食,有了电视以后就一起看春晚,守岁到零点吃了汤圆才各自回家。</p> <p class="ql-block"> 讲一个估计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囧事,那就是年三十晚上等我们睡了以后,母亲会用草纸在当初还是孩子的我们嘴上擦一擦,据说是怕初一的那天小孩子不懂事乱说话,用纸擦了以后即使初一说错了话也就当屁放了。但是随着我们长大后的抗拒这个陋习就取消了。</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三线工厂还是在山沟沟里,厂工会每年从初一到初三都会组织猜灯谜、套圈、投乒乓球、钓鱼……等很多的游乐活动,大年十五会组织放烟花、舞龙灯、打铁水等活动,一瞬间年就过完了。后来三线工厂合并搬迁到城区后这些活动虽然没有了,但城里的过年活动那是更精彩了。</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过年聚会从年三十的下午开始,一直要到初二或者初三才结束。因为父母姐弟家相距都不是很远,等零点吃完汤圆才各回各的家。第二天一早又在一起相聚,整个春节大家一起至少要聚上三天才结束。有时候想学学别人家潇洒点春节出去吃馆子,但父母根本就不同意,我们家的规矩就是春节必须得在家吃。</p> <p class="ql-block"> 随着父母年岁的增加,行动开始不便起来,我们就不再让他们操劳了。多年来,我们三姐弟三家人按月轮流着去父母家照顾他们的生活,上午买菜做饭,下午陪他们打麻将。如今尽管他们已经届满90岁了,打麻将依然是他们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以外唯一的爱好。所以春节的这个月轮到谁家值班照顾父母谁家就来操办年夜饭以及后续几天的伙食,当然姐弟家人之间都是互相帮忙着做事。</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生活就像每天都在过节似的,所以现在过年对吃已经没有太大的欲望了,不再是满盆满盏的了,而是少而精的追求。<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过年没了以往的那种劳累,但不管如何,</span>亲人团圆吃年夜饭是不变的,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习俗是根深蒂固植入了每一个人的血脉,年味的记忆或多或少或精彩或平淡已经刻录在了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O二五年二月十四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