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色晕染秋霞圃

张兴容

<p class="ql-block">  美友昵称:张兴容</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41280083</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位于上海嘉定老城,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一座,其名取自《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寄托了原园主“不坠青云志”的愿望。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学家陈从周曾赞美秋霞圃是“叠山绝佳”“春夏时浓郁,秋冬时萧疏,给人以不同季节的感觉”,近年来作为著名赏枫佳地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由宋朝时的邑庙以及明朝时期的龚氏、沈氏、金氏三姓的私家园林合并而成,园林主体部分建于明弘冶十五年(1502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雍正四年(1726年)三园合为一园成为庙园,从此“一庙三园”的建筑布局更趋于完整。</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年12月份总要到秋霞圃赏枫,这里赏枫与其他景区不同有着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一进园林就先会有黄杏红枫尽染、秋叶之美灿若云霞的感觉,想起北宋诗人林逋的“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何其相似尔。</p> 枫色与亭台楼阁相融 <p class="ql-block">  凝霞阁景区系原沈氏园位于秋霞圃东部主要有觅句廊、依依小榭、屏山堂、凝霞阁等景点,其中屏山堂与萋藻风香室堂室一体呈凸形,东向三楹为屏山堂,西向一楹为萋藻风香室,中间有磗墙相隔,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凝霞阁则是该景区最主要的建筑物,居高临下登阁远晀可以俯瞰桃花潭和清镜塘,此时此地我们有杜甫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清镜塘景区系原金氏园在秋霞圃北部,以水面为主,池畔有主建筑三隐堂,堂名为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书写。池西堆土为山,题名“青松岭”,岭顶垒黄石,有瀑飞泻。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大有清代诗人冯云山诗中“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之势,我们看着真是感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景区位于秋霞圃西部是明弘治年间龚氏园原址。大池为中心,内为厅堂,名“池上草堂”因形似舟楫故又名“舟而不游轩”。内悬上海市园林局夏易1983年重题“池上草堂”行书额,此建筑享有“一堂静对移时久,胜似西湖十里长”的赞誉。池北的四面厅名碧梧轩,又名山光潭影馆重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三园合一、多院组合、院廊相连、曲折深邃。我们在这里赏枫最为喜闻乐见的就是步移景异,黄杏红枫的美若隐若现,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完美结合、美轮美奂。枫色与古典建筑相互生色、相映成趣,美哉,我们不亦乐乎。</p> 枫色与假山池沼相映 <p class="ql-block">  清镜塘和桃花潭是秋霞圃的两大池沼,也是赏枫最佳地。我们先来到清镜塘,这里秋色叶树茂密如海,在太阳光照射下红的艳、橙的金、黄的亮、绿的透。它们倒映在广池、桥影之间灿若织绵、丽如苏绣。而观赏游客人流似潮,拿着长枪短炮争先恐后地纷纷想留下最美的枫景。此时此地满塘景色如诗如画,天地人一体。就如辛弃疾的词那样“溪边照景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这一切让我们无比醉心。</p> <p class="ql-block">  在清镜塘尤其迷恋的是眼前一亮的山水画,假山、瀑布、古树、枫叶几者合一、竞相娆妍,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比起清镜塘,邻近的桃花潭有点冷热两重天,人不多景却美,也许是从众性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边沿着潭边观枫景,边浮想翩翩。世上有情有意(义)为何物?各类花、草、叶中,枫叶算是有情意的吧,中国人爱好红色,枫就迎合游客的“情”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眼前的枫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飘舞,在阳光照跃下发光。在人们的称赞中有些害羞,但又似乎受到鼓励更有劲地展示出自己柔美的身姿。望着桃花潭边的枫树,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p> 枫色与空窗漏窗相连 <p class="ql-block">  窗是古典园林中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重要元素,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家贝聿铭是这样提及窗的“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他外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窗被称为“园林之眼”。秋霞圃园主正是通过绝妙的窗设计让我们走进“园林之眼”去探寻枫景之美。</p><p class="ql-block"> 秋霞圃的花窗分为“空窗”与“漏窗”两大类,园林的墙上时常会出现镂空的大洞,其实它属于花窗的一种形式空窗。空窗仅有窗洞没有窗棂,所以亦窗亦门亦景,园内的景象如水墨画镶嵌“画框”之中。这时你站在窗内看枫景,看枫景的人在窗外看你,远景近景、内外相连、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漏窗不同于空窗在于窗棂,窗洞之中装饰上了各式各样纹饰的图案,它“既漏又隔,似通还隔”给游客一种想入非非、联想翩翩的感受。通过漏窗看枫景,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在离开秋霞圃的路上我一边继续观察“枫”色一边还在想着刚才的问题。枫叶为秋时情意最重,她风雨寒霜、相侵无怨;牺牲自我、为人咏赞,以片片枫叶片片情装点了漫山遍野的秋景瑰丽。但当枫叶象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飘落下来纷纷扬扬似一幅美丽画卷给人们欢乐的时候却只是它生命结束之前的灿烂。但即使这样直到凋零时刻落在地上的仍然是人们喜欢的金黄色,这就是枫叶的“意”。枫叶不仅有情而且有意,难怪我们这么留恋秋霞圃的枫色。</p> <p class="ql-block">  我爱秋霞圃“枫”色晕染的秋天,我在想什么时候再见面呢?“花落自有花开时,蓄芳待来年”,来年再见面,你会更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