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昵称:快乐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 篇 号:1312677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直以来,参观黄埔军校都是我心中无比向往的一件事。曾经数次来到广州,本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却都因各种缘由未能成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这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我有幸参加了英雄铁道兵丛书《不朽的军魂·铁道兵精神卷》的首发式。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得到了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郑建平主任和胡海南战友的悉心指导与热情相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我同行的,还有王海霞、胡新晖、李晓燕、白宝存等一众战友,以及我的女儿。我们一同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先是乘坐轮渡,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缓缓前行,随后辗转奔波,终于来到了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广州市黄埔区军校路170号黄埔军校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踏入这片承载着无数厚重历史记忆的校园时,内心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敬仰之情所充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进入校门,那座庄严的校门便映入眼帘,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这是谭延闿先生的手笔。谭延闿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作品在这里熠熠生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二门右侧的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这四个字凝聚了黄埔军校的精神内核。校门于 1965 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虽历经岁月洗礼,但依然气势不凡。校门彩楼两旁挂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黄埔军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墙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瞬间涌起一股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校园,我们沿着历史的脚步前行,参观了课堂、训练营及展览。在课堂区域,仿佛能看到当年学员们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和革命思想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的课程设置遵循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既讲授苏联红军的战略战术,又有三民主义等政治课程。在这里,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他们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训练营,广阔的训练场地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学员们在这里刻苦训练的身影。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进行制式训练、实弹射击和野外演习等军事技术训练,以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信念为革命事业做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埔军校的师生们曾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北伐战争等重要战役,为统一广东、巩固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军校校本部,我被这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所震撼。它采用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设计,既体现了军事严谨性,又透露出一种文化底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这座楼房已化身为黄埔军校历史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军校的历史和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校园内的展览则更加生动地展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这所军校的创建背景和发展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孙中山先生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创办了这所学校,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溯历史,1921 年 12 月,孙中山先生在桂林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面。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宝贵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深思熟虑,孙中山先生于 1924 年 6 月采纳了这一建议,在广州黄埔的长洲岛上,正式创立了陆军军官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所军校意义非凡,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府。在当时,它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军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众多杰出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担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担任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校下设政治部、教练部、军需部等九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曾在政治部先后担任领导职务,为军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 1924 年创建到 1930 年停办,黄埔军校历经 6 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期间,军校共招收了 7 期学生,累计毕业 8783 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他们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中,黄埔军校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军校培养了 255 名少将军官以上的优秀军事人才,其中包括 38 位上将和 159 位中将,更有 59 位担任过集团军司令、兵团司令等高级职务,如何应钦、李宗仁、汪精卫(后叛国)、白崇禧、陈诚等均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在共产党方面,黄埔军校同样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包括 1955 年授衔中的 5 位元帅、3 位大将、8 位上将和 9 位中将,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这些人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的师生们在战场上英勇抗敌,其中左权、张自忠、李宗仁等抗日名将的名字,至今仍被人们传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1938 年,日本侵略者对黄埔军校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将其夷为平地,这一行为不仅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更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践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幸运的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965 年对黄埔军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保护工作,基本恢复了其原有的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4 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建立,更是让这段历史得以永久保存。到了 1996 年,黄埔军校的原貌得到了完全恢复,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修复和弘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复黄埔军校,不仅仅是对一座历史遗迹的重建,更是对中国人摒弃执念、精诚团结的民族精神的一次重塑。它象征着博爱无私、天下为公的中华魂,这种精神是不朽的,是永生的。每当我们驻足这座充满历史沉淀的校园,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军校内,我们还参观了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等多个建筑。这些地方不仅见证了军校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特别是在东征烈士墓前,我们深感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丰富的展陈和遗址,如同一部生动的史书,向我们展示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从1924年创办至今,黄埔军校已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责任,传承和弘扬黄埔精神,让革命的火种永远燃烧。</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p><p class="ql-block">配文照片由笔者和胡新晖等战友手机拍照并提供。</p> 感谢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