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正阳桥

亚丽

<p class="ql-block"><b>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排楼!三桥指的就是正阳桥上的三条道路。</b></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中午11点整,按照预约时间我们来到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参观。</p> <p class="ql-block">正阳桥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是明清北京城内城门外单体最大的桥梁,位于中轴线的核心位置,正阳门箭楼南侧。</p> <p class="ql-block">“考古方舱”采用了钢结构+阳光板的临时建筑,它让市民有机会参观考古进行的现场!还有打卡元素吸引观光和不错的文创产品销售反哺。</p> <p class="ql-block">正阳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正统年间,当时木桥被改建为石桥。</p> <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修造京师门楼、城濠、桥闸,增修了瓮城、箭楼、左右闸楼...九门旧有木桥,今悉撤之,易以石。”正阳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面分为三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桥也经过了一些改造。如今的正阳桥是民国时期改造后的样子,长约27米,宽约40米。1968年由于护城河加盖道路改造,正阳桥被拆改后埋于地下。出土的明代镇水神兽体量很大,长达3米,宽1.4米,高0.48米,比万宁桥的镇水兽还要长。其形态浑厚大气,照片难以完全体现,但身上清晰的鳞甲和局部的祥云纹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其威严。</p> <p class="ql-block">通过考古发掘,正阳桥再次重现于世。站在遗址前,可以看到明代遗存的吸水兽位于桥孔顶部 ,券脸正中由三块条石拼合组成 。两只前爪强劲有力紧紧抓住券脸 ,前身匍匐 脑袋探向河面。</p> <p class="ql-block">站在铁栏围挡前向下看,一只镇水兽静静盘踞桥下,仔细观察,它头似狮,身似虎,披挂鳞甲,局部有祥云纹,仿佛探视着河道内的水面,四条腿紧抓在石板上 ,尾巴粗壮,<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风凛凛。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昔日,它是一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桥面分为三路,中间的御路是皇帝的专属通道,两侧的汉白玉桥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了内城九门外最高的规制和规模。</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正阳桥经历了无数变迁。1915年,御路被拆除;1919年,桥身加宽、桥拱改低;1922年,桥面彻底改平,但古桥拱依然坚韧地矗立着。到了20世纪50年代,条石被拆除并改铺沥青;1968年,前三门护城河改为暗河工程,其上部结构和桥墩被拆除,南北桥台深埋地下,仿佛一位沉睡的巨人。</p> <p class="ql-block">文创卡通镇水兽、吸水兽。</p> <p class="ql-block">文创冰箱贴。</p> <p class="ql-block">文创产品的开发非常到位,特别推出了专为发掘文物(镇水兽和吸水兽)设计的凸版明信片,可以盖两种水兽的章,并在此邮寄。整体的参观体验非常棒!</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参观,对中轴线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书本上的文字变得生动而具体,成为了眼前可触的历史遗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