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好多年没有像今天这样,特意应点正月十六遛百病了。并且有计划地先向“大悲禅院”圣殿礼佛,祈求消灾延寿,平安吉祥。“大悲禅院”是百年古刹,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经过多次修葺扩建,现成为一座十方丛林寺院。所谓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再加上、下两方,属于级别较高的寺院,香火旺盛,佛法无边。</p> <p class="ql-block">《法华经》有云:“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忆念。”,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故而香客求健康皆灵,但佛系有曰:为善最乐,向内求己,种下善因,方得善果。</p><p class="ql-block">我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遛百病遛到“大悲禅院”,却感觉格外轻松自在,用内心去感受自己对寺院的认知:你不一定要信佛,但你要相信因果。你不一定要拜佛,但你要有佛性。</p> <p class="ql-block">礼佛功德圆满,内心淡定从容了许多。骑上单车直奔古文化街里的天后宫。从年轻的时候就听说天后宫非常灵验,是有求必应的万能之神。可我多年都因种种,未能前行,今天特意祭拜“天后宫”。</p><p class="ql-block">有句谚语: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天后宫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它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 2 6 4—— 12 9 4),于元泰定三年(13 26年)敕建,是全国唯一一座写入帝王本纪的皇家敕建妈祖庙。始建之初只有前殿、大殿,规模轻小,后经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又陆续进行了增修扩建,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天后宫坐西朝东,东面邻海河,西倚老城厢,山门前便是著名景区古文化街,它犹如彩带上的明珠,充满神韵。</p> <p class="ql-block">一进天后宫,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坊前匾,“海门慈筏”,寓意妈祖是天津的保护神;她用慈悲之心护佑每个出海的渔民,保佑他们平安归来。走过牌坊,眼前是一条铺满福字的路砖,通往门殿。我踏上福砖,一步一个福字,共九块福砖直通三津福主殿。哇!九福临门,祈福纳祥之兆。</p><p class="ql-block">从三津福主殿走向正殿的路上,仍铺着十块福砖,步步为福。让众多信徒们满心喜悦。正殿上方刻有醒目的大金字“护国保民”,殿中供奉着海神妈祖,也是天后娘娘。她以善良、慈悲、勇敢、智慧的形象,深受人们的敬仰与爱戴。人们通过供奉与祭祀妈祖,祈求她的庇佑与指引,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直面生活中的风浪与挑战。</p><p class="ql-block">前殿正中供奉着王灵官,又称护法神。两侧加善,加恶,左为红面顺风耳大将军,右为蓝面千里眼大将军,身驱高大,威武雄壮,均为天后圣母驾前仙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的建筑和大殿之内的妈祖文化,让我驻足痴望,心无旁骛地欣赏着。最初天后宫是为护佑漕运,即南粮北运而建。漕粮待发,祷其无恙:漕船到达,感恩神助。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推移,天后娘娘对天津城市的生成与发展及民俗文化的演进,起到了较大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天津百姓的精神生活,起到了轻为深刻的引领。像“皇会”,“栓娃娃”,“戴锁”,“妇女穿红衣服”等民间习俗,都是受天后习俗影响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开启了民俗系列文创产品经典之作,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诞辰之日,都隆重举行纪念诞辰庆典活动,民间艺术惟妙惟肖。高跷、旱船、中幡、法鼓,舞龙、耍狮等纷纷上演,在娘娘面前竞相献技,意在赞美颂扬天后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是真的一步三回头的走出了天后宫的大门,瞬间来到古文化街,只见人潮涌动,熙熙攘攘,挤的我险些摔倒,幸亏腿脚灵活,化险为夷。古文化街是人们溜百病的最集中景区。就好像全国人民都在此遛百病似的,让原本就繁华的古文化街更增添了拥挤不堪,热闹非凡的气氛。南来北往的人们,不顾身段,大现吃相,将津城美食尽收腹中。天津不愧是“卫嘴子”,</p> <p class="ql-block">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这天津三绝: 桂发祥 十八街大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引领美食非遗文化。不仅津城有名,且亨誉全国,更受国际友人的青睐。民以食为天,绿色环保美食是人们健康的基础,更是人们热切期待的美食愿景。祈盼政府和创业者都能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把关。良心买卖,诚信经营,将老字号店延续千年。</p> <p class="ql-block">惊奇发现,古文化街里又增添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除了老店铺:果仁张、皮糖张、酥糖张、泥人张、乐器张、张家水铺、张小泉刀剪、张仙阁等张姓生意依旧贯穿街头巷尾。还有西安的皮影戏: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将皮影表演的出神入化。非遗温氏面塑:戏曲花脸,卡通人物、动物造型,捏塑的个个栩栩如生,人见人爱。王星记扇子堪称“贡品”,精巧的工艺制作百年匠心,美名远扬。山海关汽水那是我们儿时的最爱,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1902年。英国商人麦沙斯在天津投资兴办了山海关汽水厂,标志着山海关汽水的正式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山海关成为第一家国营饮料厂,并研制出了桔子汽水,开创了果汁型含汽饮料的先河。山海关汽水不仅是一款饮料,更是一段历史和一种情怀。它曾被选为人民大会堂国宴专用饮料,见证了中国饮料工业的发展历程。天津首饰厂,家门口最耀眼的一个金字招牌,它工艺精良,价格公道,在雕刻工艺品制造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拥有3个注册商标和2个专利信息,是天津老乡最信赖、最公允、最高级的首选。如此众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目不暇接,言之不尽。非遗也算是为古文化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p> <p class="ql-block">我原本想朝南门方向再看一看,让自己多了解一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无奈人流密集,拥挤不堪。只得作罢。</p><p class="ql-block">天津人对民俗节气特重视,从年年拥堵的人潮中便知晓。追溯津城的溜百病习俗,可谓源远流长,隆重热闹。男女老少一齐走出家门赶集逛庙,赏灯观景,一边"溜"除百病,一边丢仍一些硬币,寓意把疾病都扔出去。以此祈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尤其女人,是遛百病民俗生活中的主角。按习俗女人们在当日要抛开家务,或回娘家看望,或带着孩子逛庙会赏花灯,见桥必过,又称“走桥”。以此来求得新一年的好神气、好运气、好福气。,</p> <p class="ql-block">细细回味,今天的遛百病有点浪得虚名,实则是沿着非遗文化游走了一圈。自从看了今年春晚,我便对中国非遗有了猎奇,据央视国际时讯报导:截止20 24年12月5日,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截至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0万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足够我后半生学习了解的,学习非遗文化犹如是攀登高峰的阶梯,每一步都让我们离顶峰更近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