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不觅美女看“闯王”

记者 贡嘎尼玛

米脂讯(记者 鲁华 唐先林)2月9日下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组织的“陕北过大年”采访团一行驱车驶离绥德县,来到了榆林市米脂县,大顺皇帝“李自成行宫”成为本次采访的第五站。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说的是米脂自古出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貂蝉就是米脂人氏。然而,英雄豪杰才是人们所崇尚的。 横山县李自成能够起义成功而打坐天下,使“闯王”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箪食壶浆。李自成是中华民族和陕北、米脂人民的无上光荣和骄傲,其行宫以它奇妙的结构,严谨的布局,成为一处别具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群和富有园林风貌的游览胜地。 李自成行宫建于米脂县北门外的马鞍山,是一座独立的土石山包,因其形似马鞍状而得名,且山南麓原有明嘉靖年间建造的真武祖师庙。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次年派他的侄子李过返回家乡,将原马鞍山扩建为行宫,是年11月,闯王李自成率大军回故里祭祖,见行宫地势雄伟,虎踞龙盘,遂赐名"盘龙山"。 李自成行宫依山据险而建,构思精巧,造型别致,前后2层90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等联结托起,蜿蜒有序,直上山巅。能够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其建筑可谓雄奇挺拔,气势壮观,是陕北难得一见、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胜地。 从正门进入宫内,硕大的广场上矗立着李自成夸战马挥剑指天的一尊雕像,像下面刻写着毛泽东手迹“大顺帝李自成将军”8个大字,基座上刻写着毛泽东对李自成的一段评语。 行至盘龙山脚,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气宇轩昂又叫梅花亭的八卦亭阁,其状凌空欲飞,一颗硕大的国冠像宝珠一样地嵌在中央,照耀八方。亭的对面是四柱支撑,建筑结构别致的一座乐楼。乐楼两旁厢楼,排列有序。绕亭东行,沿陡峭的石阶斜上,旁立一座石碑坊。正面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灵区直移蓬莱景",下联是"福地还开兜率宫"。 经过两根冲天而起的旗杆,又是一条陡峭的石阶,上去就进了"二天门"。<div><br></div> 进了"二天门"通过一条上行石拱道,便是建筑的主体部分。凌空而起的玉皇阁,富丽堂皇的启祥殿、兆庆宫以及钟、鼓二楼,浑然而建。尤其是启祥、兆庆两座正殿十分庄严,廊腰漫回,画梁雕栋,金碧辉煌。 行宫内设有6个展厅,详尽描述了李自成起义、称王、溃败、被误杀而亡的历史。史料记载,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北京之后,其手下将领刘宗敏等人纵情声色犬马,沉溺灯红酒绿,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人心动荡,社会动乱。一支原本能征善战的军队,在胜利面前没有抵挡住诱惑,占领北京仅43天,便被吴三桂联合清军击败,从此一蹶不振。李自成失败的惨痛教训,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要时刻居安思危,不被胜利冲昏头脑。 1944年,为纪念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文中说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一些将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进行宗派斗争,以致这次起义在1645年陷于失败。 毛泽东对李自成情有独钟,他的“李自成情结”,最为特殊也是最为著名的,便是“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之所以下这样决心,便是基于对李自成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站在山顶眺望,县城年节喜庆与繁华尽收眼底。“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犹如警钟在耳久久回响,令人陷入长久深思之中。 <div><br></div><br><br><div><br><br><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