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正月十六骑行队遛百病纪实2025.2.13

随风观海

正月十六遛百病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夜行驱病患”的说法。这一天,人们会带着全家老少出门散步,认为这样可以把病痛灾难遛掉,留下吉祥如意,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顺意。在行走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桥,就要从桥上走过去,寓意着把病痛灾难和不如意的事情通通丢在桥的一边,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而这一习俗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在明清时期盛行于京城。经过千百年来年的演变。现如今百姓,已经不在乎是否是夜间出行了,正月十六只要室外遛弯,取其寓意,消灾去病强身健体,以达到一个心理安慰的目的。天津海河守望者骑行队,作为老年骑行队,还是比较重视正月十六的遛百病的这一习俗。赶巧的是每年正月十六这一天,很多乡镇举办热闹非凡的民间花会,骑友们一举两得,一是骑行遛百病,二是欣赏民间花会的各种表演。原本计划今天是准备前往河北省的胜芳镇,结果在集合地点,大家觉得还是去葛沽镇,因为葛沽镇的“花会”,自明代起已有600余年历史,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会。特别是纪念妈祖的“宝撵会”更具浓郁的津门特色。之所以今年没选有选择葛沽镇,作为遛百病的骑行目的地,记得有一年举办的不如人意,几十公里跑去,结果什么也没看到。今年却是不虚此行。清晨7点30分由集合地点出发,一行30多人一路向东,大约骑行了30多公里,上午10点多钟顺利到达葛沽镇,映入眼帘的是,热闹非凡的街道上整齐划一的护栏,形成了这一盛大花会的会场,站在入口举目远眺,一眼望不到头,几公里的长街上,聚满了参加这一盛会的各种表演队伍。葛沽宝辇会作为活动的核心,金碧辉煌的宝撵占据了会场中心,高跷、舞龙、旱船等民俗表演队伍,依次排列于会场两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花会还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潮阳英歌舞队”参加演出。有些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间尚早,各种表演队伍在集中入场。中午12点,还不见表演开始。经过仔细询问,当地的一位民警告知,盛大演出要在晚上7点钟开始,直至午夜结束。要等上一天,无奈骑友们家中有事,只好提前打道回府,遛百病的目的到达了。2025年的葛沽镇正月十六,既是传统文化的盛大展演,也是健康生活的创新实践。宝辇巡游的庄严、高跷的灵动、骑行的活力,共同勾勒出一幅非遗传承与时代脉搏共振的生动画卷。正如一位七旬老者所言:“走一走,骑一骑,百病消,这才是过年该有的味道。” <br><br><br> 《乙巳蛇年正月十六遛百病骑行纪实》2024.2.25<br><br>骑行线路: 天津市区—葛沽古镇<br><br>骑行里程:87公里。 <br><br>公路名称: 津沽公路<br><br>线路路况:全程柏油路 路况良好<br><br>海拔范围:-21米—20米<br><br>骑行难度:★ <br><br>出发时间:清晨7点30<br><br>结束时间:下午3点<br><br>全程时间:8小时<br><br>骑行时间:6小时<br><br>当日天气:气温-4–10度。 晴天<br><br>风向风速:东南风。 2-3级<br><br>游览景点:沿途风景 、葛沽包年花会<br><br>景点指数:★ 清晨7点30分骑友们在津河拍照留念准备出发。 上午10点到达葛沽镇。 上午10点30分,骑友们步入花会会场。 大家在宝撵前留影,经过询问参加表演的老者,得知葛沽祭典妈祖的“宝辇会”始建明朝万历年间,宝辇会中共有茶棚八处,分别是东茶棚、宝辇茶棚、营房茶棚、东中街茶棚、西茶棚、北茶棚、阁前茶棚、香斗茶棚。茶棚的每座宝辇供奉一位娘娘:东茶棚供奉妈祖娘娘、宝辇茶棚供奉云霄娘娘(百姓俗称大奶奶)、营房茶棚供奉琼霄娘娘(葛沽人称二奶奶)、东中街茶棚供奉碧霄娘娘(人称三奶奶)、北茶棚供奉碧霞元君亦称泰山娘娘、西茶棚供奉眼光娘娘、阁前茶棚供奉子孙娘娘、香斗茶棚供奉痘疹娘娘。 应邀参加葛沽镇盛大花会的“广东潮阳英歌舞”表演队。有些疑问为啥叫英歌舞,上网查阅解释,“英”字的读音演变‌:据《潮州风俗考》记载,潮汕地区的秧歌与“英”字读音相近,久而久之便转化为“英歌舞”。<br><br> <p class="ql-block">视频由即之老师拍摄。</p> 亲爱的骑友们!今天的“正月十六遛百病”骑行活动落下帷幕。一路上,我们用车轮丈量城市,感受着正月里花会的热闹,在微风中甩掉烦恼,收获满满活力。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骑行的畅快,在新一年里百病不侵,活力全开,奔赴更多美好!期待下次再一起骑行,探索更多精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