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讲武堂展览:辉煌背后的“缺失之谜”

D成意

<p class="ql-block">走进云南讲武堂展览,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p><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所创办于1907年的军事院校,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培养出了朱德、叶剑英等共和国元帅,以及三百多名将级以上军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 ,是当之无愧的军事摇篮。</p><p class="ql-block">在展览的展示中,历任讲武堂要职人员的介绍占据了重要板块。从筹备阶段的韩建铎、胡景伊,到之后的高尔登、李根源,他们在讲武堂的发展历程中都有着清晰且详实的记录。高尔登任职期间,为讲武堂的早期建设奠定基础,在教学体系搭建与师资招募上功不可没;李根源主政时,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注入革命思想,提升学员军事素养,让讲武堂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然而,当目光落在1911年讲武堂总办职务介绍处时,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这一关键年份的总办职务相关信息竟被抠掉,只留下一片空白。这一突兀的“缺失”,与周围丰富详实的介绍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这片空白,引发了参观者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或许是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1911年总办的任职情况存在争议,缺乏足够确凿的证据,所以策展方选择暂时空缺,以避免误导公众;也有人怀疑,是不是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或是某些特殊的因素导致这段历史被“刻意隐藏”。</p><p class="ql-block">无论原因究竟为何,这一缺失都给展览留下了遗憾。1911年,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关键时期,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讲武堂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讲武堂师生积极参与革命,为推翻封建统治贡献力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总办作为讲武堂的关键领导人物,其在这段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希望展览方能够重视这一问题,深入挖掘历史资料,早日填补这一空白,让云南讲武堂的展览能够完整、准确地呈现历史全貌,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全面了解讲武堂的发展历程,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p><p class="ql-block">附:讲武堂总办任职:</p><p class="ql-block">韩建铎(1907年-1907年,筹备阶段)</p><p class="ql-block">胡景伊(1907年-1908年,筹备阶段)</p><p class="ql-block">高尔登(1908年-1909年4月)</p><p class="ql-block">李根源(1909年4月-1910年8月22日)</p><p class="ql-block">李经羲(1910年8月 -1911年2月)</p><p class="ql-block">周沆(1911年2月-1911年10月)</p><p class="ql-block">张毅(1911年10月-1912年)</p><p class="ql-block">谢汝翼(1912年-1913年)</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组织机构设置为总办一人,监督一人,提调一人。</p><p class="ql-block">原创:张成义</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3日 于贵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