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

方圆艺树书法学堂

<p class="ql-block">  朱子家训有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p><p class="ql-block">​河洛地区每年上坟祭拜的日子是正月里,不是清明节。一般正月十五以后,大部分会选择十七十九的单日子。问及问什么?问过很多人,各说云云没有确切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祭祀拜祖是件大事,小时候印象,老人们都会提前把祭祀的物品准备好,香烛、鞭炮、纸元宝、点心、供食等。村子里各个姓氏家族的上坟时间都是约定好的日子,十七到十九都有,我们家在我小时候是十九,后面长辈们商量改为了现在的正月十七。有坟不上二回之说,所以大家约好的时间,每年都会这个日子,村口等着,人齐了,浩浩荡荡的,小孩子们拿这旗,大人们拿供<span>品</span>。</p><p class="ql-block">​ 上坟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对于我们小时候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可能是那天家里人团聚的比较全吧,也有给逝去的祖先磕头获得的成就感吧,因为老人们总会带一句,保佑后辈子孙们都好,学习好,发财啊。所以头磕<span>得</span>很认真,很虔诚。</p><p class="ql-block">​ 论语有有一句话“不重则不威”,换种方式来理解,那是的祭祀形式感庄重,那么自然就是有后面的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仁义礼智信,仁孝恭谦都是事中学,事中磨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span>们家</span>家<span>谱序言开头写到:盖闻人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知宗族之名字处世不可以为孙,乃于土而生金木有本,水有源人生有祖皆有其本也。我是谁?从哪里来?到</span>哪里去,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中国人的骨子里是敬天爱人文化,是念天地之悠悠,不畏艰难的修身齐家治平。正月十七上坟祭祀,年复一年的约定,年复一年的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