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的古城很多,有的如网红达人,红透半边天,有的如山中隐士,身怀绝技却鲜为人知,而代州古城,显然属于后者。</p> <p class="ql-block">代州古城就在今天的代县县城,在这不大又低调的小县城里,却藏着堪称国宝的三“保”,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它们是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称的边靖楼,“中国最美的覆钵塔”之阿育王塔,和“华北最大的州县级文庙”代州文庙。</p> <p class="ql-block">代县人不多,游客更是寥寥无几。宁静淡泊的氛围,以及远处那座鹤立鸡群的高高城楼,让你恍惚穿越到遥远的古代。</p> <p class="ql-block">这是代州古城的标志,第一“保”边靖楼。当地人习惯叫它“鼓楼”,无论是过去的代州城,还是今天的代县县城,它一直都是中心所在。</p> <p class="ql-block">下层台基高13.3米,中券开宽敞门洞,南北贯通,可并行两辆汽车。台上城楼高26.7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三层四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台基和城楼加起来高达40米,也许你对40米没有感觉,这么说吧,它比山海关城楼高出15米,比嘉峪关城楼高出17米。</p> <p class="ql-block">就是与我们心中崇高无比的天安门相比,还要高出3米,意不意外?边靖楼可是全中国最高的一座木构鼓楼啊!</p> <p class="ql-block">该楼始建于明初的洪武七年(1374年),后遭火灾焚毁,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屹立至今,即使按重建时算也有550年了!</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不仅高还非常美,三层楼宇,四重飞檐,彰显出挺拔与高耸,精巧的斗拱和飘逸的檐角,赋予了优雅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数不清的风霜雨雪,让曾经的彩绘都抹去了痕迹,略显单调的灰黑色调,让它看起来更加质朴庄重,充满时光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城楼两面悬挂着两块巨匾极其醒目,离着几里地都能看清。正面这块“声闻四达”匾,长10米、宽3米,几乎遮住了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声闻四达”用意绝妙,一语道出鼓楼的主要功能。若遇敌情,击鼓联络四方,表明边靖楼就是战时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楼北面“威震三关”匾也是10米长、3米宽。双匾以巨大体量,非凡气势,堪称绝世双壁,一同被认定为“亚洲第一巨匾”。</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要“威震”的“三关”,就是以此向北20公里的雁门关等外三关。这里是雁门关内最后一座城,古时出了代县便是塞外。</p> <p class="ql-block">这两块匾都题于清雍正年间,总兵题“声闻四达”,而知州题“威震三关”,武将题词意韵文雅,文官题词霸气外露,有趣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城楼一共三层,第一层屯兵处,第二层官员办公场所,第三层观敌瞭望之用,如今均被布置成展厅,展示代县深厚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站在边靖楼上,北望雁门,南眺滹沱,“晋北形胜”尽收眼底,“威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无愧“万里长城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在边靖楼上就能看见东边的阿育王塔,到了附近,却望着塔尖绕来绕去,找不到入口。当地人主动打招呼:去县政府!</p> <p class="ql-block">没错!古塔真的就在县政府大院里。其实县政府也是古迹,自明洪武十年(1377年),这里就一直是县署衙门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这可能是国内最亲民的政府机关了,不必跟门卫打招呼,堂而皇之往里走就行。走到后院,一座秀美的古塔静静矗立。</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第二“保”阿育王塔,藏式覆钵塔样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体青砖砌成,</span>下部敦厚,上部尖锐,中间双层束腰,大体呈圆锥形状。</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为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传说他为弘扬佛法,曾在中国境内19个地方兴建佛塔,古代州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有史可查,阿育王塔最早可追溯至隋(601年),元代的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主持将其改建为藏式佛塔,距今已近750年。</p> <p class="ql-block">第一眼看见此塔,心中立刻涌出一个字“美”!塔身比例和谐,轮廓秀美,曼妙的身姿好像旋开裙摆的窈窕淑女。</p> <p class="ql-block">古建专家罗哲文曾赞道:此塔之美,若说是全国第一,我不敢确定,但如果说是全国第二,我还未见过比它更美的。</p> <p class="ql-block">俗称“白塔”的藏式塔并不罕见,但此塔与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底座并不是方形或多边形的,而是内陆唯一一座圆形底座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塔下的圆形须弥座,直径约22米,塔中莲瓣纹饰重重交叠,覆钵其上砖砌相轮十三层,再上金属露盘,状若伞盖,通高40米。</p> <p class="ql-block">古塔周围一片寂静,绕塔三周,祈福静心。往外走时,突然发现西南角还有一院落,牌子上写着“毛主席路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由陕北去西柏坡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一天,现在这个小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第三“保”代州文庙,位于边靖楼西南方,是一片占地144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为整个华北地区州县一级规模最大的文庙。</p> <p class="ql-block">文庙始建于唐代,元末明初重建,洪武二年(1369年)竣工,距今超650年。现存建筑多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增建。</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万仞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p> <p class="ql-block">文庙最前的建筑为“万仞坊”,兼作景区的大门,是一架四柱三楼的木牌坊,绿色的琉璃瓦下,朵朵斗拱如盛开的繁花。</p> <p class="ql-block">后边的“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式大门,六柱五楼牌坊形制,六根冲天木柱柱头镶绿底金龙琉璃云罐,奇兽站顶,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牌坊中心明楼和两侧次楼中间设有夹墙,夹墙中心嵌琉璃团龙,左边"蟾宫折桂",右边"鱼跃龙门",满满的励志能量。</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的斗拱更加令人称奇,层层叠加,有如蜂巢般工整而奇巧,繁复而精妙,表现出古人对建筑美学的极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前院两株唐代古槐,历经1300多年依然枝叶繁茂,千百年来被视为代州文脉所在,如今众多学子依旧在此挂红许愿。</p> <p class="ql-block">过道尽头为半圆形的泮池,池上架状元桥,东为名宦祠,供奉官宦牌位 50 位,西为乡贤祠,供奉当地贤人 50 位。</p> <p class="ql-block">泮池后是大成门,面阔五间,绿瓦单檐歇山顶。门内孔子、孟子两尊树雕,为原代州府衙前两株枯死的古槐雕琢而成。</p> <p class="ql-block">中院正中为孔子行教石像,后为大成殿,面宽七间,单檐歇山顶。殿前宽大的月台,前设五爪雕龙御路,三面以石栏杆围护。</p> <p class="ql-block">作为文庙的主殿,大成殿恢宏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绿色琉璃瓦,折射出幽深邃远的光泽,宛如一片宁静而深邃的湖面。</p> <p class="ql-block">殿内孔子像之上悬“万世师表”,左右有曾参、孟子、颜回、子思等12先贤陪祀,三面墙上挂满莘莘学子表达敬意的锦旗。</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祥云龙绘天花板和精美繁复的八卦藻井更是巧夺天工,这些精美的细节之处,无不体现出代州文庙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文庙院外就是烟火气十足的街道,这里的古建筑并没有被圈在高墙内,而是与当地民居融为一体,难怪代县被称为“活着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在代州古城,无论是参观三“保”,还是随便走走,都会不经意地穿越到过去,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有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有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