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正月十五又一次去了白鹿仓,想着正月十五白鹿仓里有社火表演。去赶场看热闹。但是今年和往年相比这里冷清了很多。人不多,虽然有表演但是人气不旺。往年过春节这里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摩肩接踵,小吃店前排队最少要十几分钟 ,如今小吃店前门庭冷落几乎没有人。白鹿仓这是怎么了?也许是这几年我们来这里太多了,没有新鲜感了?也许是平常这里不买票 过年这里是有门票30元。也许是人们开始了理性消费。来过了、看过了就不想再来了。</p> <p class="ql-block">西安白鹿仓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是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里面的地方,是乡公所所储粮的地方。人们根据小说中的描写,修建了这个地方供世人游玩。是因文学作品而衍生出来的景观。</p><p class="ql-block">白鹿仓是以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为目的,以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通过高水平的规划和精心的院落设计,营造的民俗文化历史场景。物景天华,包罗万象,“匠人木作”的建筑特色,融合了陕北、关中、陕南风格特色,是一个集美食、互动、体验、演艺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地,因此也吸引了四方游客来此驻足观赏。</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东边是一条小吃街,这里汇聚了关中地区的特色美食,泡泡油糕,甑糕,羊血饸络,锅盔,biangbiang面等各种美食。小街按《白鹿原》小说中描绘的古街原貌,结合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美食等,原汁原味的展现了白鹿原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在白鹿原古街前,牌楼作为一种古建筑景观,其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花纹,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一座牌楼不只是白鹿仓的标志性建筑物,更是铭德祈福之地,为走过牌坊的四海游客的祈福。</p> <p class="ql-block">民国街再现了民国时期的各种商铺,百乐门,洋行钱庄,黄包车,小轿车,电话亭,轨道小火车等等都在这里形象的还原了当年的场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的轨道电车,在这里花十元钱就能乘坐。骡马巷,这里有许多旧时生活场景的雕塑,砖雕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