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供,内含中国人独特的美学观念与精神追求,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深入骨髓的美学信仰。</p><p class="ql-block"> 清供图起源于汉代佛教传入时的佛前供花,最初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走出宗教的“圣坛”,成为一种日常的清赏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清供图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方式。它强调“清”的特质,追求高洁、雅致、不俗的气质,反映了中国人“清心寡欲”的处世哲学。</p><p class="ql-block"> “清供” 着重一个 “清” 字,这一特质奠定了其独特的美学基调。所陈列的物品,并非以名贵与否来衡量价值,而是追求高洁、雅致、不俗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正如清人黄景仁在《元日大雪》中所写 “不令俗物扰清供,只除哦诗一事无”,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雅致心境。</p><p class="ql-block"> “供” 字的内涵,也在岁月流转中,从庄重的祭祀仪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方式。</p><p class="ql-block"> 清供之物,无需花枝招展或堆金砌玉,像梅花、水仙等,虽质朴无华,却因淡雅的姿态、清幽的香气,契合了 “清” 的意境,成为清供的经典选择。</p><p class="ql-block"> 这种对 “清” 的追求,反映出中国人 “清心寡欲” 的处世哲学,在清静的心境中,更能洞察物象之美,感受生活的本真。</p><p class="ql-block"> 平凡的果蔬花草、旧物古玩,经人们精心搭配,摆放在居室、厅堂或书房,瞬间赋予空间独特的审美意趣。</p><p class="ql-block"> 清供是从平凡中发现美的艺术,它鼓励人们珍视身边的寻常事物,挖掘其中的美感,是对自然与自由的崇尚,是心灵与生活、自然对话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所有图片和部分文字来于网络,共赏,侵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