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之路!

天津大学于老师

<p class="ql-block">1993 年,时光流转间,天津大学的图书馆迎来了一位新的掌舵人。这位新馆长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在学校担任教务处处长的杨家成教授,那时,杨馆长在学校里便已颇具声望,他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大家对他履新图书馆馆长一职充满了期待。我作为图书馆的一员,心中也暗暗好奇,这位杨馆长的到来,会给图书馆带来怎样的变化呢?</p><p class="ql-block">1993 年,社会正处于一股蓬勃的“创收”与“下海经营”热潮之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的杨馆长与图书馆的领导班子经过一番考量,决定对天津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进行招标 期望通过创收的方式实现收益!</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杨馆长到来之前,图书馆就曾有过创收的尝试。像段翼鹏老师、张弗老师以及张昉老师等,都曾为图书馆的创收付出过努力。不过,以往的创收活动大多是为图书馆集体而开展的。而这次,杨馆长等人提出了新的模式——个人承包。</p><p class="ql-block">按照这一方案,一旦有人承包读者服务部,每年需向图书馆缴纳 15,000 元的承包费用。图书馆在承包期间,不会参与具体的经营活动,既不会提供资金赞助,也不会过多干涉日常运营。作为承包的条件,图书馆会腾出位于一楼的一间面积不到一百平米的房子,供承包者开展业务使用。这样的举措,对于当时渴望改变经济状况的我来说,既充满了机遇,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听闻天津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招标的消息时,我的内心瞬间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彼时的我,极度渴望能够投身创业,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实现经济上的翻身。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横在面前——我既没有足够的资金,也缺乏经营的经验。尽管困难重重,但那份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却愈发坚定。</p><p class="ql-block">思来想去,我意识到若想拿下这个标,或许可以找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合作。于是,我想到了在天津大学从事经营百货的张师傅。平日里,我与张师傅相熟,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信任基础。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我找到了他,向他详细说明了图书馆招标的情况:张师傅,图书馆要招标了,提供的是一间大概一百平米的房间,每年的承包费是 15000 元。我心里实在没底,也拿不出钱来搞创收,您看咱们两个人能不能合作?我去接这个标,您来负责经营!</p><p class="ql-block">张师傅沉吟片刻后说道:“15000 元的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可以接的。不过,咱们得先说说利润怎么分成。”我稍加思索后,毅然说道:“就五五分成吧,只要赚了钱,咱们一人一半。”张师傅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略带疑惑地说:“一般人合作经营,大多是三七开或者四六开,你怎么这么大方,愿意一人一半呢?你这人可真是善良。”我笑了笑,心中想的是,只要能抓住这次机会,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这样的分配方式也未尝不可。</p><p class="ql-block">张师傅接着说道:“行,那你去接标,后续的创收工作,包括具体的运作方式这些,都由我来负责。”可这时,我的心里又泛起了嘀咕:我虽然去接标,但对于经营一窍不通,要是真的赔了,我哪有钱付给图书馆呢?于是,我又小心翼翼地与张师傅商量:“张师傅,要不这样,您先给我 15000 元,我把它存在银行里。要是这一年咱们盈利了,利润就对半分;要是赔了,我就用您给的这 15000 元去交单位的承包费,您看这样行不行?”张师傅毫不犹豫地答应道:“没问题!”</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和协商后,我与张师傅私下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明确,由他负责读者服务部日常的创收工作,而我则作为接标的那个人,正式踏上了这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创业之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