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要问蛇年春节,宜昌最新潮的地方是哪里?非宜昌二马路莫属!因为1月25日宜昌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街了!!</p> 我曾经在武汉、南京游览过许多大街小巷,那里的历史文化街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我的第二故乡宜昌,却没有历史文化街区,这常常让我感到十分遗憾。今年新春伊始,宜昌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历史文化街区了! 地处长江中上游节点的宜昌曾是川鄂商道重要的码头城市。建于1877年的二马路曾是宜昌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这里商贾往来、货通南北,大阪仓库、太古楼、满意楼等百年历史风貌建筑,曾绘就了宜昌近现代商业图景。随着时代发展,城市重心转移,这条老街逐渐沉寂,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破败不堪。 2021年初,宜昌二马路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围绕“码头味、民国风、烟火气”的定位,统筹实施文旅商融合城市功能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不大规模拆除现状建筑,不大规模搬迁,编制街区保护规划,保留传承邮政巷、平和里等风貌,对大阪仓库、太古楼等6处保护文物及满意楼等5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留住城市记忆。 经过四年多时间的更新,有着百年历史的宜昌二马路于春节前开街,城市老街区重新焕发出崭新的魅力。大年初二,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仰与好奇,踏入了宜昌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仿佛是一座时空的孤岛,在新年的热闹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刚走进街区,便能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青石板路在脚下蜿蜒,每一块石板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无数的风雨变迁。街边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中式的古朴典雅,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貌。这些建筑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精美的雕花、斑驳的墙壁,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繁华。 新年的氛围为这条老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红灯笼高高挂起,与古旧的建筑相互映衬,传统与历史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街边的店铺也热闹非凡,有售卖传统手工艺品的,有飘出阵阵茶香的茶馆,还有弥漫着诱人香气的小吃摊。人们穿梭在街巷中,脸上洋溢着新年的喜悦,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区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街区,仿佛穿越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隧道。街区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创新性地将非遗文化、国风元素与现代商业融合,业态丰富多样,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特别是“老宜昌·新品味·特色街”市集,可让游客品尝到各种地道的宜昌小吃。 二马路对宜昌来说,不是一条普通街道,它见证了宜昌的开埠、商贸发展和城市变迁,百年时光,在这里沉淀了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明清时期,宜昌城并不大,由现在的环城南路、东路、北路及沿江大道合围后,以东西南北四大城门最为繁华,其中又属东门为商贸中心。 1876年,宜昌开埠成为通商口岸,1915年在商埠区范围内推行“示范路”,二马路由此成为宜昌最古老的商业街道雏形,被称为宜昌“华尔街”,洋行林立、经济繁荣。行走在邮政巷内,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青石板路、墙上旧影与摄影打卡成为亮点。 而邮文化场景体验则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旧时的邮局,感受着书信传递的温情与浪漫。九曲花街漫步、蛇年艺术装置打卡等活动,更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纷纷拍照留念。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宜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旅行的游客增添了一份难忘的回忆。 我漫步在街区,时不时停下脚步,欣赏着眼前的一切。宜昌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城市更新典范。我深深感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生命力的源泉。 二马路的商埠建筑遗存形成了独特的“万国建筑”风貌。这里有海关旧址、英国驻海关领事馆旧址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还凝聚了宜昌原始的商业记忆。 从二马路到一马路,可看宜昌的风情万种。这里有许多百年欧式建筑,英商太古轮船办公楼、英驻宜领事馆旧址、天主教堂方济各堂…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而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还原百年老街开埠文化。如今,焕新的二马路不仅再现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更融入了现代商业的蓬勃活力,重燃“最宜昌”的烟火气。 不知不觉,时至中午。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这里的不舍,离开了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这次的故地重游,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历史的韵味,也让我感受到了新年的温暖与美好。我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再次探寻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