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电影译制片目录(1964~1966年)

常真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意大利/法国合拍的电影《蚀》剧照)</p> <p class="ql-block">(续前)</p><p class="ql-block">1964年</p><p class="ql-block"> 《红色花朵》(朝鲜)、《俄罗斯奇迹》(上下集)(苏联)、《库图佐夫将军》(苏联)、《1211高地保卫者》(朝鲜)、《民族英雄》(上下集)(罗马尼亚)、《金童》(越南)、《蚀》(意大利/法国合拍)、《卡洛扬》(保加利亚)、《深夜的脚步》(苏联)、《偷袭》(荷兰)、《我们的土地》(阿尔巴尼亚)、《断桥》(波兰)、《魔盒》(英国)等。</p> <p class="ql-block">1965年</p><p class="ql-block"> 《纺织女工》(朝鲜)、《年轻的战士》(越南)、《浮村》(越南)、《共青团员之歌》(朝鲜)、《为胜利干杯》(朝鲜)、《游击队的布谷鸟》(朝鲜)、《大地的儿子》(第1集)(朝鲜)、《沾满泥土的手》(印度尼西亚)、《在17度线上》(越南)、《土地保卫者》(朝鲜)、《最初的年代》(阿尔巴尼亚)等。</p> <p class="ql-block">1966年</p><p class="ql-block"> 《大地的儿子》(第2、3集)(朝鲜)、《一个战士的故事》(朝鲜)。</p><p class="ql-block">(注: 1966年只有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了上述两部电影。因为开展“文化大革命”,所有的电影制片厂都停止拍摄故事片等,长影厂和上译厂也停止译制外国电影故事片,各电影制片厂只能拍摄反映“文革”情况的新闻片和记录片)。</p> <p class="ql-block">(说明一: 1949~200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共译制了外国电影故事片796部;1950~200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成立独立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共译制了外国电影故事片1050部。</p><p class="ql-block">说明二: 从1960年起,因为苏联公开反华,我国当年就停止放映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电影故事片167部。到1962年底,我国共停止放映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电影故事片288部。从此以后,我国很少译制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电影故事片。</p><p class="ql-block">说明三: “文革”前只允许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外国电影故事片。八一电影制片厂译制的外国军事电影和军事教学片只能在解放军内部放映,不过“文革”后八一厂也可以译制外国电影故事片公开放映,但是涉及军事秘密的仍然不能公开放映。</p><p class="ql-block">说明四: “文革”后放宽了译制外国电影的限制,而实行市场经济后则允许任何电影制片厂或者个人译制外国电影,不过仍然需要办理许可证和审片等手续。</p><p class="ql-block">说明五: 1949~1974年,除了1959年上译厂译制的美国电影《社会中坚》(反映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外,我国没有译制过一部美国电影故事片)。</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苏联电影《库图佐夫将军》剧照)</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朝鲜电影《1211高地的保卫者》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越南电影《浮村》剧照)</p> <p class="ql-block">注: 本目录集参考了《中国译制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